匠心筑夢守初心 創新賦能綻芳華——記河南能源義煤公司崤函電力公司勞動模范唐龍
匠心筑夢守初心 創新賦能綻芳華——記河南能源義煤公司崤函電力公司勞動模范唐龍
在河南能源義煤公司崤函電力公司的電力保障一線,有這樣一位深耕35KV變電站檢修領域的“工匠”,他以“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執著信念,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奮斗篇章。他就是唐龍,一位用創新工具破解檢修難題、以實干擔當守護電網安全的新時代勞模。
一、扎根一線在挑戰中孕育創新火種
電力設備和線路檢修工作猶如電力系統的“外科手術”,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更要直面高空作業風險、設備精密調試等多重挑戰。唐龍深知,傳統檢修模式中“人海戰術”“經驗依賴”的局限性,始終堅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看到同事們在敲擊作業中因工具笨重而汗流浹背,在扁鐵彎曲時因人工協作誤差導致返工,在高空安裝防震錘時因設備位置受限而望“桿”卻步,他的心中早已埋下創新的種子。
“能不能讓工具更‘聰明’,讓檢修更‘省力’?”帶著這個樸素的想法,唐龍開啟了“邊工作、邊觀察、邊改良”的創新之路。他利用工余時間研究機械原理,在檢修現場反復模擬操作場景,甚至將廢舊材料帶回家中制作模型。家人常笑他“滿腦子都是鐵疙瘩”,他卻認真地說:“這些‘鐵疙瘩’里藏著提升效率的密碼。”
二、破繭成蝶三項創新工具的誕生密碼
經過數百次試驗與改進,唐龍的三項創新工具——滑竿錘、扁鐵握彎器、防震錘延長桿,猶如三把“金鑰匙”,精準打開了傳統檢修的效率瓶頸。
(一)滑竿錘讓敲擊作業更“聰明”
傳統敲擊工具依賴人工控制力度,不僅效率低,還容易因用力不均導致設備損傷。唐龍從打樁機原理中汲取靈感,在錘頭與敲擊點之間增設可調節滑竿,通過改變發力方向.行程長度實現敲擊力度的精準控制。測試數據顯示,使用滑竿錘后,只需要不到十分鐘就能完成作業,較以往節省兩個小時的時間,大大降低了職工們的勞動強度。“現在砸接地就像彈鋼琴,輕重緩急都有譜。”同事們的比喻,正是對這件工具最大的認可。
(二)扁鐵握彎器讓金屬加工有“型”有“數”
扁鐵彎曲曾是檢修現場的“老大難”——不僅需要多人配合,還常因角度偏差導致材料浪費。唐龍設計的握彎器采用軸承結構,通過刻度盤精準設定彎曲角度,單人操作即可在5秒內完成標準折彎,操作時間上比過去節省了20分鐘。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工具適配3種不同規格扁鐵,通用性極強。“以前靠眼力估,現在看刻度調,精度高了,廢料少了,一天能省出半個人工。”檢修班班長的賬本,見證著創新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效益。
(三)防震錘延長桿讓高空作業變“險”為“夷”
在30多米高空安裝防震錘,曾是讓不少檢修人員心悸的“高危任務”。唐龍觀察到,傳統作業像走鋼絲樣攀爬至設備上方,存在墜落風險且操作空間受限。他設計的延長桿采用鋼制材料,末端加工孔距固定,作業人員如坐梯子一樣安全前往導線。這項創新將高空作業時長縮短5-6個小時,更重要的是,讓“不敢換、換不了”成為過去時,從根本上降低了安全風險。“現在坐在桿塔上就能安全把活干完,心里踏實多了。”年輕檢修員的感慨,道出了這套工具的“生命價值”。
三、初心如磐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凡
從青春年少的懵懂新人到成熟穩重的團隊骨干,唐龍在檢修一線堅守了16載。16年間,他參與過50余次重大檢修任務,用腳步丈量著每一寸電網,用雙手呵護著每一處接點。有人問他:“每天和冰冷的設備打交道,不覺得枯燥嗎?”他笑著說:“設備雖然不會說話,但你對它用心,它就會用穩定運行來回應你。”這份對工作的赤誠熱愛,讓唐龍先后榮獲“河南能源先進個人”“義煤集團優秀黨員”“崤函電力公司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但在他心中,最珍貴的獎勵始終是同事們的一句“這個工具真好用”,是設備連續安全運行的一組組數據,是萬家燈火中閃爍的那一份溫暖。
“創新沒有終點,守護永不褪色。”這是唐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電力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他正以勞模精神為帆、以創新技術為槳,帶領團隊在檢修一線乘風破浪,用匠心點亮萬家燈火,用實干詮釋“勞動最光榮”的時代內涵。
唐龍的故事,是無數電力勞動者的縮影。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用智慧和汗水詮釋著“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讓我們以勞模為榜樣,在各自的崗位上勇挑重擔、砥礪前行,共同書寫屬于新時代勞動者的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