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執著點亮煤海“星辰” ——記全國勞動模范、山西焦煤霍州煤電龐龐塔礦綜放隊隊長孫華奇
用執著點亮煤海“星辰”
——記全國勞動模范、山西焦煤霍州煤電龐龐塔礦綜放隊隊長孫華奇
凌晨四點,在山西焦煤霍州煤電龐龐塔礦井下巷道,孫華奇蹲在采煤機旁,一邊用指尖輕撫液壓支架裂痕,一邊堅定地對技術員說:“再試一次!”這是今年3月下旬,千米井下的尋常一夜,也是孫華奇三十年煤礦生涯的縮影。
面對行業難題,他從不循規蹈矩,總能出奇制勝。從初入煤海時挑燈夜讀的“書呆子”,到攻克大傾角煤層開采、深孔預裂爆破等技術難題的創新先鋒,他用執著在煤海深處點亮璀璨“星辰”,用奇技妙法為煤炭行業開辟新徑,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
初入煤海:懷揣夢想啟新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995年,18歲的孫華奇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來到霍州煤電成為了一名采煤工。那時煤礦生產條件艱苦,一切都要靠人拉肩扛。孫華奇白天跟著師傅掄大錘、扛支柱,晚上蜷縮在工棚里,翻閱《煤礦開采技術》等專業書籍。工友們常調侃他:“沒文化還裝書呆子!”可孫華奇毫不在意,他深知,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行業中站穩腳跟。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孫華奇將井下遇到的每個問題都詳細記錄在筆記本上。從最初的青澀懵懂,到逐漸熟悉煤礦的各項操作流程和技術要點;從只能完成基礎的體力勞動,到能夠獨立承擔一些簡單的技術任務……正是這些寶貴的經驗積累,為他日后的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攻克難題:技術創新鑄輝煌
2010年,是龐龐塔礦極具挑戰的一年。當時,礦井正面臨大傾角煤層開采的難題。38度的陡坡上,液壓支架東倒西歪,月產量始終卡在9萬噸,形勢十分嚴峻。
孫華奇主動請纓,承擔起攻克難題的重任。他深知,每一個數據的精準測量、每一次方案的反復推敲,都可能是破解難題的鑰匙。他在井下搭起“行軍床”,帶著測量儀一寸寸掃描巖層,反復研究測量數據和圖紙,工友們被他的執著深深打動,紛紛加入這場攻堅克難的戰斗中。
經過不懈努力,他帶領團隊成功攻克了設備下滑、采煤機加油速度慢等難題,保證了大傾角綜采工作面的頂板支護和人員操作安全,使礦井的生產能力由9萬噸/月提升為30萬噸/月,創下了最高產量達55萬噸/月的驕人紀錄,龐龐塔礦也因此成為行業內解決大傾角煤層開采難題的標桿。
團隊建設:鋼鐵隊伍筑根基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孫華奇深知,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帶領出一支優秀的團隊,才能在煤礦行業中取得更大的成就。為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鋼鐵隊伍,他制定了人才“助長計劃”。將考核與工資掛鉤,促使綜放隊形成了制度更科學、管理更高效、生產更安全的良性發展模式。同時,他嚴把工作的每個細節,這種近乎苛刻的要求,也深深地影響了身邊人。在他的悉心幫助下,大量年輕職工迅速成長為技術骨干,他還經常組織技術交流和培訓活動,鼓勵大家勇于創新,敢于挑戰自我。
傳承精神:煤海傳奇映初心
今年4月份,孫華奇榮膺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這份至高榮譽不僅是對他三十年煤海生涯的加冕,更書寫了一位煤炭人用熱血與智慧鐫刻的時代注腳。
回顧孫華奇的職業生涯,從青澀學徒到行業脊梁,他以“極致”為尺,將執著淬煉為精益求精的匠心,把奮斗升華為科學創新的實踐。這位48歲的老礦工始終保持著年輕人的沖勁,扎根煤礦企業,帶領團隊一次次突破技術壁壘。
站在榮譽的新起點,孫華奇用行動詮釋著“勞模精神”的深層內涵:不是終點的勛章,而是永不停歇的跋涉;不是個人的榮光,而是薪火相傳的擔當。(常樂 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