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了提高煤礦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確保安全培訓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特制定本課前師生溝通制度。通過此制度,提高煤礦企業安全培訓教育課堂的質量和效果,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和交流,使教學內容更加貼合實際工作需求,提升培訓效果。
一、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煤礦企業內所有參與安全培訓的員工及培訓師,適用于煤礦企業內部開展的所有安全培訓教育課程。
二、基本原則
1. 尊重與平等:師生之間應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創造良好的溝通環境。
2. 開放性:鼓勵員工提出問題和建議,培訓師應耐心傾聽并給予反饋。
3. 實效性:溝通內容應聚焦于安全培訓的實際需要,避免無關話題的干擾。
4. 及時性:課前溝通應在培訓開始前進行,確保有足夠的時間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
三、溝通內容
1. 課程信息:教師向學員介紹課程的目標、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
2.學員背景:了解學員的基本信息,包括工作部門、崗位、工作經驗等。
3. 知識水平:教師了解學員的文化程度、專業背景和已有的安全知識水平,以便調整教學進度和難度。
4. 學習需求:教師了解學員的工作崗位、工作環境和面臨的安全問題,以便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和案例分析。
5. 教學方式:討論并確定適合學員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6. 問題解答:提前收集學員的問題,準備在課堂上進行解答。
四、溝通方式
培訓教師在課程開始前提前到達教室,與學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學員的基本情況、工作經驗和對課程的期望。
1. 個別溝通:對于有特殊需求的學員,培訓師可安排個別溝通時間。
2. 小組討論:組織學員進行小組討論,收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3. 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收集學員對安全培訓的期望和建議。
五、溝通時間
每次安全培訓課程開始前至少10分鐘進行課前溝通,確保充分的時間進行有效交流。
六、溝通記錄
1.教師應做好每次課前溝通的記錄,包括學員的基本信息、提出的問題和需求、溝通的時間和方式等。
2.溝通記錄作為教學改進和學員評估的參考依據,定期進行整理和分析。
七、責任分配
1.培訓師負責組織和引導課前溝通,確保溝通的有效性。
2. 學員應積極參與溝通,真實反映自己的需求和問題。
3. 培訓部門負責監督和評估溝通制度的執行情況,定期收集反饋并進行改進。
八、執行與監督
1. 培訓師應在每次培訓前準備溝通內容,并在培訓記錄中注明溝通情況。
2. 培訓部門應定期檢查溝通制度的執行情況,并根據反饋進行調整。
3. 將教師的課前溝通工作納入教學質量考核體系,對溝通效果良好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溝通工作不到位的教師進行批評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