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職業病危害日常監測及檢測、評價管理制度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21-10-09 13:46 來源:煤礦安全網 職業 職業病 危害 日常 監測 檢測 評價 管理 管理制度 制度

        根據《礦山安全法》《職業防治法》和《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保障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與身體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第二條 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防治管理機構,配備職業危害因素監測人員和儀器,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總粉塵、呼吸性粉塵)濃度應符合下表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應當采取有效措施

        1.粉塵危害的日常監測管理

        (1)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要求。

      粉塵種類

      游離 SiO2

      含量/ %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

      (mgm -3 )

      總塵

      呼塵

      煤塵

      <10

      4

      2.5

      矽塵

      10-50

      1

      0.7

      50-80

      0.7

      0.3

      ≥80

      0.5

      0.2

      水泥塵

      <10

      4

      1.5

             

        (2)粉塵監測采樣點的選擇和布置要求。

      類別

      生 產 工 藝

      測塵點布置

      采煤工

      作面

      司機操作采煤機、打眼、人工落煤及攉煤

      工人作業地點

      多工序同時作業

      回風巷距工作面 10-15m 處

      掘進工

      作面

      司機操作掘進機、打眼、裝巖(煤)、錨噴支護

      工人作業地點

      多工序同時作業 (爆破作業除外)

      距掘進頭 10-15m 回風側

      其他場所

      翻罐籠作業、巷道維修、轉載點

      工人作業地點

      地面作業

      場所

      地面煤倉、儲煤場、輸送機運輸等處進行生產作業

      作業人員活動范圍內

       

       

        粉塵監測采樣點布置

        (3)粉塵監測人員及設備配備。

        粉塵監測人員及監測儀器配備表

      測塵點數量

      測塵人員數量

      測塵儀器數量

      <20

      ≥1人

      ≥2臺

      20~40

      ≥2人

      ≥4臺

      40~60

      ≥3人

      ≥6臺

      >60

      ≥4人

      ≥8臺

      地面工廠

      ≥2人

      大于等于4臺

             

        (4)粉塵監測周期。

        粉塵檢測周期表

      監測種類

      監測地點

      監測周期

      呼吸性粉塵

      采、掘(剝)工作面

      1個月1次

      總粉塵濃度

       

      1個月2次

      定點呼吸性粉塵

       

      1個月1次

      粉塵分散度

       

      6個月1次

      游離SiO2

       

      6個月1次

        第三條 高溫危害的日常監測管理

        1.煤礦生產礦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26℃,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30℃;當空氣溫度超過上述要求時,必須縮短超溫地點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并給予高溫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超過30℃、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超過34℃時,必須停止作業。

        2.有熱害的井工煤礦應當采取通風等非機械制冷降溫措施。無法達到環境溫度要求時,應當采取機械制冷降溫措施

        3.進行高溫監測時,作業場所無生產性熱源的,選擇3個測點,取平均值;存在生產性熱源的,選擇3-5個測點,取平均值。作業場所被隔離為不同熱源環境或通風環境的,每個區域內設置2個測點,去平均值。

        4.常年從事高溫作業的,選擇在夏季最熱月份測量;不定期接觸高溫作業的,選擇在工期內最熱月份測量作業環境熱源穩定時,每天測3次,工作班開始后及結束前0.5h分別測1次,工作班中間測1次,取平均值。

        第四條有毒有害氣體日常監測。

        1.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管理機構。配備專人和專用儀器,按規定開展有毒有害氣體檢測。煤礦作業場所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限值如下:

      化學毒物名稱

      最高允許濃度(%)

      一氧化碳CO

      0.0024

      氧化氮(換算成二氧化氮NO2)

      0.00025

      二氧化硫SO2

      0.0005

      硫化氫H2S

      0.00066

        2.化學毒物監測時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業地點,其中應包括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作業人員接觸時間最長的作業地點。采樣應在正常的生產狀態下進行。在不影響作業人員工作的情況下,采樣點要盡可能靠近作業人員,空氣收集器盡量接近作業人員工作時的呼吸帶。

        3.氮氧化合物至少每3個月監測1次、硫化氫至少每月監測1次,煤層有自然傾向的,根據需要隨時監測。

        第五條噪聲危害的日常監測管理。

        1.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管理機構,配備或聘請有資質的部門開展噪聲監測工作。

        2.煤礦作業場所噪聲半年至少監測1次。

        3.煤礦作業場所的監測地點主要包括:井工礦的風動鑿巖機、風鎬、局部通風機、煤電鉆、乳化液機、采煤機、帶式輸送機、運輸車等地點。在每個檢測地點選擇3個測點,取平均值。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