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集團興隆莊煤礦“五向發力”深推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對煤礦生產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和質量控制的嚴格要求,通過“物的標準化”和“工作的標準化”來實現提升人的標準和規范意識。推動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是增強廣大煤礦從業人員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務實舉措,是推進煤礦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山東能源集團兗礦能源興隆莊煤礦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底線”思維,秉承“簡約、樸素、實用”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理念,堅定不移地走“標準”固基、“標準”促安、標準“強企”之路,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思想境界,持續深化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助推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頂層設計找準“切入點”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對“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內涵和本質有了真正的認識,才能在實踐中抓好貫徹和落實。
興隆莊煤礦把標準化作為保障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工程,堅持與國家標準要求同步,將標準化理念融入興隆鼎特色安全文化,構建全員共同參與的層級責任體系,將安全生產標準化滲透到每一個生產工序和工作環節,營造“事事有標準、人人講標準、處處高標準”的濃厚氛圍。
抓實新標準專題宣貫培訓,發放《評分辦法》《考核手冊》《標準化評分表》等書籍,分層次組織全員學習培訓。修訂完善安全監督檢查、安全投入保障等管理制度,修訂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編制《安全生產標準化指導手冊》,收錄7個專業196項標準化項目,做到標準化建設可視化、數據化;編制93個崗位“明白卡”和標準作業培訓教案,實現工程質量和作業行為的標準化管理。樹牢一步到位工作理念,分區域、分專業、分地點繪制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規劃“一張圖”,實行掛圖作戰。 基層基礎錨定“支撐點”“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是企業安全發展的治本之策。只有把安全基層基礎建設抓緊抓細、夯實夯牢,企業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興隆莊煤礦完善“1353”雙重預防管理模式,編制“兩個清單”,及時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嚴格執行礦及科室“系統”、區隊“三位一體”、班組“重點工序”、崗位“五五”四級安全風險評估和礦月排查、科室旬排查、區隊日排查、班組班排查、崗位動態排查,確保每個環節都符合安全標準,穩定受控。
強化技術管理,制定頂板管理、危險作業等技術管理制度,實現技術管控流程標準化管理。按照“區隊自治、班組自主、個人自律”要求,打造“2568”安全自主管理流程。制定安全晨會“九項流程”,建立班組榮譽墻、文化墻、親情墻,實現班組行為自律、隱患自查、風險自控、安全自管。搭建勞模技能大師工作室,建成7大工種實訓考核及19個培訓場所,組織以3名“大國工匠”領銜的“金牌講師團”,開展理論實操培訓,提升全員標準化操作能力,形成“人人學標準、人人懂標準、人人抓標準”爭做本質安全人的良好局面。 防災治災緊盯“關鍵點”高效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煤礦重大災害治理和重大風險管控,著重從源頭防范化解煤礦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興隆莊煤礦聚焦防災治災,嚴格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圍繞采掘接續規劃,開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編制普查治理報告。按照年度災害治理計劃,制定火災、沖擊地壓、水害《“一礦一策”災害精準治理方案》。確保隱蔽致災因素排查到位、措施到位、治理到位。
強化火災防治,推廣使用快速充填囊袋、遠距離大流量輸送注膠裝置等先進技術裝備,應用微色譜和光纖測溫技術強化氣體觀測、預測預報,建立沿空噴漿堵漏、施工隔離墻、噴灑阻化劑、壓注凝膠標準作業流程,提升自然發火防控能力。強化沖擊地壓防治,構建“頂板深孔爆破+煤層鉆孔卸壓+底煤爆破卸壓”三位一體綜合卸壓體系,確保工作面處于低應力開采狀態。強化水害防治,運用水文監測預警系統,實現監測數據超限聲光報警、短信“三級”預警,應用專用履帶深孔鉆車對掘進工作面超前實施探放水,提升礦井水害防治能力。 專業管理抓實“著力點”把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融入安全生產專業管理各個環節,以管理為抓手,統籌專業屬性,打造標桿亮點,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打造模塊化精品工程創建機制,集合專業人員、發動專業力量,逐月、逐項、逐點達標驗收,實現精品工程全域覆蓋。
該礦運用智能化監測手段,實時監測支架初撐力、推移步距,通過煤機記憶截割、支架推移行程傳感器,保證工作面達到“三直一平”標準化運行狀態。嚴格管控現場割煤層位控制、液壓支架狀態、帶式輸送機保護、安全出口等各環節管理標準,有效提升工作面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
健全技術管理、支護材料質量控制、現場規范化施工管理、頂板施工質量保障、頂板管理后期評價監測“五個”體系,規范淋水區、大跨度區域、岔門處等重點區域管控標準流程,利用“三尺法”控制巷道成型,嚴格落實支護質量終身負責制,做到“一次成巷”。運用設備共享管理云平臺對關鍵環節全過程動態管理,開展TPM設備管理,強化設備運維,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推行單軌吊、無軌膠輪車等運輸方式標準化管理,依托“機車監控和智能物流一體化平臺”,制定裝運卸回“一站式”物料運輸標準流程,實現井下頭面全覆蓋一站式運輸。對井下密閉、風門實行網格化巡檢,制定“雙崗、三確認”傳感器標校流程,通過束管監測系統和人工取樣分析,提升通防數據精準性。利用視頻系統和人員定位系統,核查瓦斯檢查標準流程執行情況,杜絕漏檢現象發生。 數智賦能把握“提升點”在興隆莊煤礦井下西翼膠輪車輔巷遠程控制平臺,綜掘機司機眼睛盯著屏幕,輕輕推動操作桿,遠處的掘進機立刻根據指令“指哪打哪”,自主定位,開到迎頭,找準角度,沿斷面成型軌跡進行截割。
該礦掘進智能化工作面基于“全站儀+雙慣導+無人截割”控制系統,按照“自動掃底、自動截割、自動刷幫、自動清底”“四步”運行標準流程,實現截割全過程無需人工干預。
興隆莊煤礦加快數智賦能創新步伐,依托裝備升級擘畫新“賽道”,以“實際、實用、實效”為前提,將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入標準化工作,以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為安全生產標準化持續改進注入新動力,實現智能化和標準化工作“雙促進雙提升”。
該礦采煤智能化工作面建立遠程一鍵啟停、自動記憶割煤、自動截割三角煤、跟機移架、故障自診斷“五步”運行標準流程。以山東能源盤古礦山大模型首個全場景應用試點單位為契機,攜手山能華為-聯創打造7大專業人工智能AI應用標準化場景。通過AI圖像模型24小時智能檢索分析,構筑“無監控不作業,作業行為受監督”的作業現場可視化監控環境。應用“長壓短抽”通風除塵系統,通過合理調節分風裝置葉片角度,改變掘進工作面混合通風區域風流流向,形成全斷面前進式風流,將粉塵控制在迎頭一定范圍內,由干式除塵風機進行全風量處理,現場實測除塵率達到95%以上,改善現場作業環境,讓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