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風速精準監測?井下風量遠程測量?遠程控制風流?遠程調控風量?……”一連串的介紹讓我這個通風“小白”驚掉了下巴。
礦井通風是礦井生產環節中最基本的一環,它在礦井建設和生產期間始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現代科技的蓬勃發展,智能通風系統逐漸被應用在現代化礦井之中。據介紹,韓家灣煤炭公司通過智能通風系統的應用,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大幅度提高了韓家灣煤炭公司通風系統智能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
“以往,人工測風時需要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的參數,現在智能測風只需要1次測量,2分鐘就能完成測風工作,測風精度還高于人工測量。”通維隊書記王孝平介紹說。原來,智能測風是作業人員在地面遠程控制系統操作啟動測風工作,并且可以視頻查看井下機構運行狀況,通過電控壓風驅動,高精度超聲波風速傳感器按照人工測風的“六線式”軌跡運行,全斷面獲取斷面風速點超過100個,風量測量誤差小于5%,智能測風還有效解決了該礦大斷面巷道人工測風存在的測風精度、測風效率低、使用儀器多、測風周期長等問題,取代了測風員,實現井下測風無人化。
“井下不僅可以監測風量,還可以遠程調控采掘工作面主要用風點的風量呢”據了解,該礦遠程自動控制調節風門+高精度風速傳感器不僅可以實時監測工作面風量,還可以通過PLC控制程序實時判斷工作面風量與需風量關系,自動調節風門百葉窗角度,無需人工現場調風,就可實現工作面風量的動態調控。
“之前通維隊的瓦檢員一直夢想著能實現自動反風,現在,不僅實現了反風無人化操作,火災防控也更超前了”通維隊技術員說到。當礦井發生火災,一氧化碳傳感器、煙霧傳感器相繼出現超限時,控制平臺會自主決策發出報警,經人工確認后啟動反風程序,將災害風流引入回風巷道,實現了反風無人化操作。與此同時,還可以將監測的各類參數與通風網絡解算融合,實時解算井下通風系統運行狀況,實現了監測數據的自動分析和隱患報警,以監測數據為基準,融合了火災預警模型,實現了工作面內因火災的分級管控。
通過智能化煤礦建設的不斷推進,煤礦工人形象也在不斷發生改變,隨著煤炭產業員工逐漸遠離危險作業場所與污染作業環境,員工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體面生活得到了保障。我有時候在想,如果孫少平在現在的煤礦工作的話,是不是早就迎娶了他心愛的曉霞……(張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