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污水處理站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值班員必須經過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著裝上崗操作。
2、必須配有主、副值班員,每班操作不得少于2人(不包括實習或熟悉期內的值班員),值班員不允許連班頂崗。
3、值班員必須熟悉所操作設備的結構、性能、技術特征、動作原理。
5、必須嚴格執行現場交接班制度,交班者要交清本班安全情況和機器運轉情況;接班者要檢查所有安全設施的完好情況,確認一切正常方可開始工作。
6、值班員嚴格遵守集團公司的“安全紅線”管理規定,執行“手指口誦”。
二、操作前的準備
1、檢查各設備緊固螺栓不得松動,聯接件齊全、牢固。
2、電機和各設備完好可靠,空壓機潤滑油位正常。
3、檢查各種管路完好可靠,壓力正常。
4、各種電氣設備及電控系統完整無損,PLC系統工作正常運行。
5、各種儀表指示準確。
6、查看各種記錄,確認設備完好。
7、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必須及時處理并向值班干部匯報,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常工作。
操作:
1、將電源柜1空氣開關合上。
2、將電源柜內部負荷開關柜送電的空氣開關分別合上。
3、將負荷柜內各配電點電源空氣開關分別合上,向各配電點供電。
4、將電源柜2內各配電點空氣開關分別合上。
停止:
1、將電源柜2內各配電點空氣開關分別關閉。
2、將負荷柜內各配電點電源開關分別關閉。
3、將電源柜1內部負荷開關柜送電的空氣開關分別關閉。
4、將電源柜1空氣開關拉開。
1、調節池有效容積800m3,分為兩格。進水時要調整進水閥門保證兩格池子進水均勻。
2、當井下排水超過設計處理能力時應打開旁通閥門將多余水量外排。
3、經常檢查刮泥機各運動部件是否運動靈活,有無卡阻現象;按說明書要求定期對各注油點加注潤滑脂、潤滑油。
4、對調節池進行定期清理,一般半年一次。
5、巡視觀察調節池的水量及水位,嚴格按照工藝設計參數對提升泵進行起停操作;
6、提升泵分三種狀態:現場狀態,零位狀態與自動狀態。三種狀態可以根據情況來相互轉換。
7、在開啟提升泵前先檢查調節池的水位,進水管的閥門是否開啟,出水管的電動漿液閥是否關閉,提升泵與電動漿液閥處于現場狀態還是在零位狀態或者自動狀態。
8、當在現場狀態時,三臺提升泵與電動漿液閥可以在現場控制箱各自的起停,運行時間可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確定,嚴禁中控室操作。
五、穿孔旋流沉淀池操作規程
1、絮凝沉淀池處理能力:正常Q=450m3/h,最大處理能力Qmax=10800m3/d,分2套,可獨立運行,每套由穿孔旋流反應池、配水渠、斜管沉淀池、出水渠構成,鋼筋混凝土結構。
2、井水第一次進入絮凝池之前,絮凝沉淀池應充滿清水。
3、注意觀察水流情況,一般在第三格絮凝池中可以看到細小的絮狀礬花,在第五格、第六格中,礬花應清晰可見,直徑在1~2mm以上。此時雖然水中有很多礬花,但水應變清,不再是渾濁狀態。
4、如果在第六格仍沒有形成明顯的礬花,或礬花細小,水質渾濁,則說明絮凝劑投加量過低,需要增加投藥量。
5、如果在第三格之前就出現較大的鞏花,則說明投藥量過大,可適當減少投藥量。
6、絮凝反應池應定期排泥,其中第一至第三格,可每2天排一次,第四至第六格每天排一次,排泥時間應固定,排泥時間15~30秒即可。排泥時閥門應全開。
7、視進水濁度大小調整斜管沉淀池的排泥周期,一般可每班或每天排泥一次,每根排泥管的排泥時間控制在1min左右為宜,排泥時注意觀察排入污泥池的泥液顏色,顏色變淺即說明排泥完成。排泥時間不要超過1.5min。
8、排泥時應一根根順序排泥,不可一次同時多根排放,以保持懸浮泥渣層的穩定。或排泥量過大,造成污泥池滿溢。
9、斜管沉淀池水面如果出現油狀飄浮物時,需要及時排除,打開排油閥,排出沉淀池表面的水,油狀飄浮物會隨水流出進入污泥池。排油歷時,視表面不再有飄浮物為止。
10、觀察斜管在運行中有無脫落,若掉入泥斗形成空洞,必須立即停止進水進行修補。
11、在水藻大量繁殖季節,必須加強除藻措施,特別是沉淀池邊壁和出口處,應用棕刷將青苔和水藻清除,并及時清理,保證沉淀池的穩定運行。
12、每2小時應該檢測一次進出水濁度,出水濁度宜在15NTN以下。每次檢測結果都應真實的記錄,以備查驗運行效果。
13、每天做一次燒杯絮凝試驗,以確定合理投藥量的范圍。
六、無閥濾池操作規程
1、經常觀測濾池水位上升情況,以便了解濾池的堵塞程度,估計其反沖時間,記錄每次的沖洗周期。
2、輔助虹吸管已經開始出水,但長久未形成虹吸,則可用強制法進行沖洗,但必須檢查抽氣管是否堵塞,及時修理。
3、濾池的虹吸頭部管系不允許有漏氣現象發生,否則不可能形成虹吸,必須及時修理。
4、當發現有連續虹吸現象存在,一方面應將水位觀測管上端取下,讓其充分進氣完全破壞真空,另外需檢查分析連續虹吸的原因。
5、經常檢查分配水箱閘板上的滑輪是否鋼絲繩脫槽,虹吸管頂部支架滑輪是否測繩脫槽,應及時復位。
6、每年打開人孔一次,補充一部分損失的濾料。
7、每年應對濾料進行一次檢查,檢查其是否積泥,有無泥球,是否被藻類結團,甚至板結,若有這些缺陷則需要更換濾料,但支承層可以不必更換。
8、如果在反洗后,初始濾層阻力超過70cm,則表示未沖洗干凈,需再進行一次人工強制沖洗。
七、帶式濃縮脫水一體機操作規程
1、PAM溶液濃度為1-2‰,在污泥脫水機運行前配制好。
2、污泥脫水機運行是沖洗泵同時運行,保證脫水機濾帶處理效率。
3、開啟污泥脫水機前,應先開啟空氣壓縮機。它的作用是為濾帶自動調偏用。空壓機為移動式,可放在脫水機邊上,用膠皮風管與進風口相連。風機為自動運行,當風包壓力達到0.7Mpa,風機自動停止工作,當風包壓力降至0.4Mpa時風機又自動加壓,以保證污泥脫水機時刻有足夠的風壓和風量使用。
4、進料的污泥濃度一般為2~4%,不應低于1%,否則污泥濃度太稀無法形成泥餅。如為2%濃度的泥漿則進料量約為10m3/h,不可太大,防止泥漿從濾帶上面溢流。濾餅含水率約為75~80%,可以裝車外運。。
5、當污泥池貯有足夠的污泥后,有聲光報警系統通知污泥脫水機房,做好開機前的準備工作,先將風機和皮帶機開啟,而后再開脫水機,并開始投藥,脫水機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當污泥池低水位時,污泥泵停止工作,此時也有聲光報警系統,告知污泥泵已停,此時先停加藥裝置,5min后停污泥脫水機,此時需將集泥槽中的污泥全部脫水完畢后才能關機,不可以在集泥槽內存一罐污泥在其中,這將會造成出泥管堵塞,第二次起動時無污泥送出。污泥脫水機停機后再停空壓機機和皮帶運輸機。
6、污泥脫水機是一套新型的先進設備,必須嚴格按照廠家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和管理,不明了其原理和操作程序的人員不可以隨意亂開設備,以防造成安全事故。
7、每一個脫水周期完畢后,脫水機房內的污泥管道必須沖洗干凈,而后關閉所有閘門,不允許使污泥長久的停留在管道中,以防堵塞。
八、加藥設備操作規程
1、根據PAC投藥量的多少,可使藥液濃度在1-5%之間變動,最大不得超過10% ,一般情況當原水濁度<100NTU時,絮凝劑量可按10mg/L投加,濁度<300NTU時可按20mg/L投加,濁度500NTU以上時按30mg/L投加。調試時按20mg/L投加絮凝劑。
2、PAM配制時藥液濃度按1-2‰ ,一般情況投加量5mg/l,其具體投加量根據實際水質情況來確定;
3、經常檢查攪拌裝置的攪拌桿與葉輪是否松動,目視攪拌桿安裝垂直度。開啟攪拌機,正常情況下,減速機應轉動平穩,無異響,無震動。攪拌桿轉動應垂直,不應有擺動,葉片轉動方向應向下推動水流運動。如異常,停機排查問題。
4、配制聚合氯化鋁溶液
4.1加藥裝置有兩個獨立的藥液箱及相關水位計、攪拌裝置和加藥泵,兩個藥液箱單獨配藥。
4.2打開1個加藥箱自來水進水閥,往藥液箱里注入半箱清水,水位約在高、低水位的一半處,關閉進水閥。
4.3開啟攪拌機。
4.4用臺秤稱取聚合氯化鋁(PAC)到設計加藥量備用。
4.5緩慢打開加藥箱自來水進水閥,以較小水量往藥夜箱里進水,同時將稱好的PAC慢慢倒入藥液箱里,往藥液箱里倒PAC時,不要速度過快,否則PAC在水中會聚成團,難以溶解。
4.6繼續注水直到水面達到水位計高水位處,停止進水。
繼續攪拌15~20min,即可配好1箱規定濃度的溶液。
4.7另1箱配制方法相同。
九、注意事項
1、嚴禁泵內無液空轉,所有的機電設備必須均衡運轉,每旬倒運一次。
2、泵宜在低于30%設計流量下連續運轉,嚴禁大低揚程、大流量工況下電機長時間超負荷運行.
3、不能用泵的進水閥來調節流量,以免產生汽蝕。
4、經常檢查泵和電機的發熱情況及油位計油面情況。
5、注意泵運轉有無雜音,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排除或停車檢查。
6、經常檢查池體裝置是否正常,若出現異常情況則應及時調整或維修。
7、經常檢查貯氣罐安全閥、壓力表,電器設備是否正常工作,污泥池和濾清池水位是否正常。
8、冰凍季節停止運行時應將管道、流量計及泵內水排凈,以防凍裂。
9、每班操作人員應作好運行記錄,如加藥量、電流電壓表讀數、壓力表讀數、流量計讀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