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針線在臺燈下穿梭
補的是丈夫工裝膝蓋的破洞
卻也把“修舊利廢”的家訓
一針一線納進紐扣里
當廢舊皮帶剪成的防塵簾
在巷道揚起清風
她鬢角的白發正編織著
比鋼筋更堅韌的防線——
“莫拿公家半寸線,家縫萬縷是廉弦”
丈夫的臺賬攤開在餐桌上
小女兒用蠟筆給“廢舊物資”畫星星
他指著報表上的紅筆批注
像講解礦燈的安全距離:
“每顆螺絲都有自己的礦號
就像每個日子都該干干凈凈”
女兒似懂非懂的點頭
讓鹽粒在白米飯上堆成
永不塌方的廉潔礦柱
深夜的家書躺在工具箱底
妻子用藍墨水寫:
“你修的壓風自救裝置會喘氣
我補的帆布包也在呼吸
咱家的米缸從不缺斤少兩
礦區的物資庫更容不得
一粒貪念的砂”
此刻,他正用扳手擰緊密封墊
聽見遠處礦井的心跳
和妻子縫補時的針腳
在月光里合奏成
最清越的防漏閥門
當晨光漫過家屬區晾衣繩
工裝口袋露出半截記賬本
風掀起的頁碼間
晾曬著昨夜女兒畫的“廉潔樹”
每片葉子都是廢舊物資再生的形狀
而餐桌上的腌菜壇子
正溢出比山泉水更清的味道
那是煤礦人用家風作秤
稱量著每克公物的月光
下一篇:安全從自身行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