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煤倉施工工藝,在2307風巷采用集團公司首創的立井煤倉金屬套管快速成井新工法,消除了傳統煤倉人工擴刷、支護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采用(ZFY1.8/40/250型)反井鉆機導孔擴孔一次成井,金屬套管自上向下一次安裝到位,澆筑固定。通過創新縮短該煤倉施工工期20天,為2307風巷高效進尺爭取了先利條件。
這是招賢礦業實施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也是保持創新驅動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
近年來,招賢礦業緊緊圍繞智慧礦山建設和安全高效發展目標,以創新出效益、人才聚合力為主線,充分發揮技術創新驅動作用,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積極改造升級“舊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激活礦井高效發展內在動力。 成果轉化“領跑”發展 誰牽住了“創新”這個牛鼻子,誰就走好了“發展”這步先手棋。今年是該礦投產5周年,生產接續緊張。如何避免過度集中造成的采掘相互制約現象?如何能夠進一步延長礦井服務年限?如何讓礦井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
為了攻克這些難題,該礦組建技術攻關專業團隊,通過深孔擴散注漿+超長錨索主動支護超前治理,實現了1304(外)工作面的安全回采,1303工作面采放比首次突破1:3,通過放煤回收了2煤83.6萬噸,增加產值約2億元。聚焦安全、綠色、智能、高效“四型礦井”建設,該礦努力在重大災害防治、智能化開采等方面重點突破。發明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面抽排離層水技術,持續保障了工作面回采安全。創新研發了“抽、排、用、裂、支、控”的離層水害綜合防治技術措施,實現了1305、1302、1303、1304(外)工作面的安全回采。2022年7月,由國家礦山安監局陜西局組織,在招賢礦業召開“寶雞、咸陽區域煤礦水害治理經驗現場交流會”,把該項技術在周邊礦井成功推廣、應用;引進了“地面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有效降低了沖擊地壓發生風險;完成了+980m輔運大巷無軌膠輪車取代軌道運輸,攻克投料井穿越巨厚泥巖段的難題,并自主設計“反井”施工法順利對接套管,為礦井的快捷輔運系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投料井配合無軌膠輪車運輸系統實現了輔運效率質的飛躍,較軌道運輸效率提高了3.25倍,成本降低了35.5元/噸,降低運維成本約228萬元/年;在向彬長礦區調研學習基礎上,2023年12月,該礦在麟北礦區率先實施了地面水力壓裂技術,期間克服了運輸、供水、天氣等不利因素,順利完成32段壓裂工程,壓裂面積50萬平方米,保障了2306工作面回采安全;優化了“一通三防”技術體系,精細管理、精準施策,著力強化安全保障。在2306工作面成功實施定向預抽長鉆孔和高位定向長鉆孔,實現了瓦斯超前治理。防滅火管理上,取消了火工品的使用,工作面收作期間采取分階段、分區域綜合防滅火措施,創新運用遠距離封閉式壓注液態CO2技術,消除工作面采空區自然發火隱患。 人才聚力“助力”發展 礦井的發展靠創新,創新的根本在于人。該礦最大限度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用,為職工搭建良好的學習創新平臺,在全礦范圍內營造“大眾創新 全員創效”的生動局面。今年以來,該礦周勇勞模創新工作室共上報小改小革成果12項,提出合理化建議11條。其中,該工作室負責人周勇榮獲“寶雞工匠”榮譽稱號、工作室成員方小濤榮獲集團公司“皖煤工匠”榮譽稱號。
為了更好地“育才聚智”開啟礦井發展新活力,該礦積極推進實施管理技術技能“三通道”建設工作,在前期打通技術通道的基礎上,摸底調研技能人才現狀,優化擬定打通技能通道的實施方案,為技能人才發展工作“增芯提質”。該礦班隊長選拔更加規范,1-6月選拔班隊長32人,實現100%公推公選,其中大學生班隊長4名。班隊長隊伍學歷及技能結構進一步改善,生產單位班隊長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占比42.6%;高級工32人、技師及高級技師5人。上半年征集合理化建議49條、“五小”創新成果12項,CIA項目11項。獲得集團公司自主攻關課題1項。2024年以來,招賢礦業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6項,發明專利2項。
電焊火光四射、故障精準查找、單軌吊機維修作業......該礦投資約150萬元建立實操培訓基地,總建筑面積約1000m2,招賢礦業實操基地也是省外礦井第一個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實操基地共設巷修機、皮帶機、電氣設備、氣動單軌吊、風動工具5個實操功能區,基地可滿足約20個工種實操培訓,可承擔煤礦相關專業的人員培訓、技術交流、技能鑒定、技能競賽等工作。利用現有中央瓦斯泵站場地改造成一通三防專業實操基地,該基地具備瓦斯檢查、瓦斯抽采、監測監控實操實訓功能。實操基地將運用現場觀摩教學、技能絕活展示等方式開展實操培訓,扎扎實實抓好實操培訓,為礦井安全發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科技賦能“描繪”發展 科技創新高度依賴于科技平臺和科技成果。為此,該礦持續引進先進設備及技術,不斷提升職工科技創新平臺和創新成果價值。今年以來,該礦以“智”為引擎,災害治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實現了零發火、零超限、零沖擊、零透水的安全目標,確保了礦井生產活動平穩、高效推進。
在通風系統方面,不斷優化系統,在確保通風可靠的情況下,優化了2307風巷回風聯巷、4306風巷回風聯巷、2302風聯巷的設計,減少井巷工程300余米;在瓦斯治理方面,大力推廣“四新”技術,引入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高保水材料、膨脹珍珠巖等新材料,有效提升采煤工作面隅角封堵施工速度及密閉墻的快速壘砌和充填,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瓦斯治理效果,今年上半年累計抽采瓦斯34.02萬m³;在防治自然發火方面,不斷總結,積極創新,建立了“1254”礦井自然發火防控體系,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生產力促進中心評為煤炭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項目三級。上半年2306工作面累計注氮426萬m³,灌漿2517.3m³,灌注液態二氧化碳68.4m³,各項自然發火指標無異常;在防治沖擊地壓方面,上半年采掘工作面共實施大直徑卸壓鉆孔3517個,工程量51800米。2302工作面地面水平井分段壓裂工程鉆探設備已入場,進入施工階段。井地一體多重災害協同治理及綠色開采研究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即將開鉆;在防治水方面,上半年2306工作面施工2個抽排水孔,總工程量480.8m,累計抽水11.2萬m³。持續優化離層水抽排工藝,在2306-CP4孔換泵時選用柔性、可彎曲的φ73mm石油套管替代φ108mm剛性套管,克服了孔內套管變形影響,有效縮短了換泵時間,降低了離層水水頭高度增加的風險;將2306-CP2孔二路套管由φ406mm變更為φ346mm,給鉆孔環狀間隙留足釋壓的緩沖空間,確保抽排水泵能順利下置到位;在邊坡治理方面,建立了邊坡災害治理自動化監測預警系統。該系統能實時接收各監測點上傳的數據,平差處理后形成監測報表,根據擾動大小提供藍、黃、橙、紅四種等級的預警,為礦井采取應急措施提供較為準確的參考數據。
“現在的工作環境時時刻刻都能體會到什么叫智慧礦山,刷臉考勤用餐,便攜儀領用充電、人員入井信息檢測,還能在調度室實現一鍵采煤,真是趕上了好時候。”采煤機司機常洋洋是該礦第一位地面遠程遙控調試煤機司機。招賢礦業讓職工切實感受到科技賦能帶來的變化,在職工心底厚植“科技創新創造美好生活”,引導職工積極融入礦井科技創新的體系中,切實提高職工的幸福指數,持續催生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 下一步,該礦將繼續實施“科技興企”戰略,系統構建多災害精準高效協同治理,實現各類災害防治系統化,積極推進礦井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全力加強科技創新投入,注重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持續以科技創新驅動安全生產、綠色環保等工作,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增添創新活力,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