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霍州煤電辛置礦:把風險關進管控的籠子 “上周我們在各區隊、車間開展了一次全員風險辨識和分析研判,共計研判風險68項,其中,作業環境方面31項,崗位操作方面37項,下面我首先針對季節性變化因素的風險及管控措施進行講解……”在山西焦煤霍州煤電辛置礦安全生產協調會上,安全管理部部長常高峰正在針對當前11種變化因素下可能出現的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進行超前預測預判。這是今年以來,辛置礦進一步加強礦井變化因素超前分析管控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辛置礦持續強化風險辨識,不斷扎緊安全風險管控“牢籠”的一個縮影。
“動靜”結合辨風險
該礦全面引深杜邦安全管理理念,按照“一切風險可控、一切隱患可治、一切事故可防”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斷強化全員風險意識,深入開展“1+4+1+N”年度辨識、專項辨識、崗位辨識、變化因素辨識等工作,讓各類安全風險無處遁形。年初,該礦組建了9個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小組,按照作業環境及礦井主要災害、設備設施類、作業活動等辨識對象劃分出440個風險點,通過直判法、LEC法,確定重大風險5項、較大風險46項、一般風險241項、低風險148項,并建立礦井安全風險四色分布圖,通過雙重預防信息系統進行直觀展示。
在做好正規循環下“靜態”風險辨識的同時,該礦聚焦“動態”風險辨識,將變化因素辨識作為風險辨識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超前預測、預判、預警。由調度指揮部、安全管理部牽頭組織,各專業部室、區隊負責,針對時間變化、工作性質變化、工藝流程變化等11種變化因素類型,開展日匯報、周分析、月會診,并逐一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制定針對性防范措施。安全管理部每月根據綜合分析研判情況列出礦井下一月重點管控項目,作為日常動態檢查的重要內容進行監督管控。
縱橫交錯“管到底”
該礦秉持“管理層抓大風險、崗位防流程及零敲碎打小風險”的思想,不斷完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按照風險等級實行安全風險四級管控,實現安全風險管控“全員參與、全面辨識、全程管控”。并在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中,逐步構建了辛置煤礦“1346”風險管控模式:“1”——圍繞一個管理理念,即“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3”——建立三重防控機制,即新增風險預警機制,工序辨識否決機制,風險分析改進機制。“4”——構筑四道安全防線,即制度防線(即《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責任體系》)、流程防線(即《崗位作業標準化流程》)、信息防線(即《雙重預防管理信息系統》)、監督防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落實考核辦法》。“6”——形成系統風險六步工作流程,即“班辨識”、“日排查”、“周預警”、“月分析”、“季總結”、“年評估”。同時充分發揮雙重預防信息系統信息化、數字化優勢,創新開發了安全風險動態預警、全員告知等功能,個人結合手機終端APP,隨時預知風險、掌握風險,從而達到超前管控的目的。
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上,該礦創新性開展了區隊風險管控七步法,即“辨識、貫徹、明責、落實、驗收、分析、追究”閉環管理流程,將風險管控落實到崗位,落實到區隊日常管理。區隊在每班班前,由隊干根據當班重點作業任務、關鍵環節所涉及的主要風險以及存在的變化因素,列出重點風險管控項目,制定專項管控措施,在會上進行貫徹培訓,并現場對職工崗位風險辨識及本班所安排的管控項目進行隨機抽查。在現場開工前,職工通過手指口述、安全確認、開機喊話等形式,進行本崗位風險辨識及管控措施的落實。班中跟班副隊長、隊干、安全員依次對管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逐項復查驗收和確認,每班結束后對發現的未執行到位的管控措施項目進行逐項分析并追究考核,確保管控措施真正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