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防治煤塵管理制度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21-09-16 09:51 來源:煤礦安全網 巷道 沖刷 防塵 粉塵 噴霧

        第一節 一般要求

        第一百六十五條 通風隊設有專職防塵班組。其它區隊設置兼職防塵人員。

        綜合防塵工作必須實行全礦上下齊抓共管,礦總工程師、通防副總工程師對分管范圍內防塵工作負責。各生產和輔助區隊隊長對本單位的防塵工作負責,并明確一名副隊長分管綜合防塵工作。

        第一百六十六條 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地面永久性防塵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蓄水量不得小于井下連續2h的用水量,每月至少檢查一次。

        防塵用水水質要達到下列要求:

        (一)懸浮物含量不得超過30mg/L。

        (二)懸浮物粒度直徑不得大于0.3mm。

        (三)水的PH值在6~9范圍內。水質必須至少每季測定化驗1次。采區巷道、采掘工作面巷道管路中要安裝過濾器, 每月至少要沖冼1次過濾設施。

        (四)水的碳酸鹽硬度不應超過3mmol/L。

        (五)濁度≤5NTU。

        (六)大腸菌群<3個/L。

        (七)BOD5<10mg/L。

        第一百六十七條 井下防塵管路的管徑選擇,要滿足生產和防塵用水的需要。防塵管路應當敷設到所有能產生粉塵和沉積粉塵的地點,并安設支管和閥門,三通閥門便于操作。

        三通閥門安裝高度宜設置在距巷道底板0.8m~1.6m范圍內;管路位于皮帶里側的,閥門應引至行人側;管路位于頂板或吊掛高度超過1.8m的,閥門應引至行人側巷幫。

        皮帶巷管路每隔50m設置一個三通閥門,皮帶里側的閥門要引至行人側;其它管路每隔100m設置一個三通閥門,每條巷道內應配備沖塵軟管。防塵管路要吊掛或墊起,吊掛平直,不漏水,并進行防腐處理。

        綜采或綜掘工作面供水管路必須安裝水壓表,水壓不低于2MPa。

        采掘工作面防塵系統不健全不得生產。

        第二節 預防和隔絕煤塵爆炸措施管理制度

        第一百六十八條 采煤工作面防塵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進風順槽及其聯通的聯絡巷每5天沖刷一次巷道積塵,回風順槽(回風道)及其聯通的聯絡巷每天沖刷一次巷道積塵;工作面及兩順槽超前支護段每班沖刷一次巷道積塵,嚴禁出現巷道煤塵堆積現象。

        (二)采煤工作面進風順槽距工作面30m范圍內安裝1組風流凈化水幕;回風順槽距工作面30m和50m范圍內各安裝1組風流凈化水幕。凈化水幕要靈敏可靠,使用正常,覆蓋巷道全斷面,并應實現自動化。

        采煤工作面回風順槽距工作面200m范圍內至少設置1組捕塵網,并保證行人、行車側門簾能夠自動關閉。

        (三)采煤機必須有內、外噴霧裝置,噴嘴完好不堵塞,并要使用水電閉鎖裝置。采煤機內噴霧壓力不得低于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低于4MPa,噴霧流量應當與機型相匹配。無水或噴霧裝置不能正常使用時,必須停機。

        工作面支架安設架間噴霧,每3-5個液壓支架安裝灑水降塵裝置1臺套。每臺套裝置配置主控箱1臺、光控接收傳感器(接收器)1臺、電動球閥1臺。在采煤機的機頭上安裝1臺光控發射傳感器,實現采煤機組割煤通過時,主控箱控制電動球閥自動灑水噴霧,經過所設定的延時后噴霧自動停止。

        液壓支架和放頂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須安裝噴霧裝置,降柱、移架或者放煤時自動同步噴霧。破碎機必須安裝防塵罩和噴霧裝置或者除塵器。

        (四)各運輸轉載點必須設置噴霧裝置,皮帶轉載點設置全斷面防塵罩,位置恰當,使用正常,并應實現自動化。使用的電氣產品必須要有煤安標志,防爆性能良好。

        (五)工作面打機窩、遇斷層、挑頂落底需要爆破作業必須采取濕式鉆眼、沖洗煤壁、水炮泥、出煤(矸)灑水等綜合防塵措施,注水器必須設在安全出口50m范圍內。

        (六)采煤工作面各種防塵設施在工作面投產前必須一步到位,安裝齊全。采煤區隊安排專人負責各地點防塵設施維護管理,每天對分管設施進行檢查一遍,進回風順槽風流凈化水幕、捕塵網等隨工作面推采及時移設。

        第一百六十九條 掘進工作面防塵措施

        (一)掘進工作面防塵管路接到距迎頭30m以內,三通閥門齊全,管路吊掛平直、不漏水。

        (二)掘進工作面必須實行濕式打眼、爆破噴霧、沖刷巷幫、裝巖(煤)灑水、凈化風流、爆破使用水炮泥、個體防護等綜合防塵措施。

        爆破噴霧裝置(風水聯動噴霧或自動噴霧)安設在距掘進工作面10~15m處,噴霧能覆蓋巷道全斷面(大于巷道斷面80%),在爆破后連續噴霧5min以上。

        水炮泥注水器距掘進工作面不得大于75m。每個炮眼內使用水炮泥數量不少于1塊。

        爆破前后應對掘進工作面30m范圍內巷道周邊和矸石堆灑水。距離工作面30m范圍內巷道,每班至少沖刷1次,30m以外的巷道每3天至少應沖刷1次,并清除堆積浮煤。

        距離工作面30m、50m范圍內和巷道回風口各應設置1組凈化水幕,50m范圍內和巷道回風口水幕應實現自動化。

        耙裝機卸載點應設耙裝機噴霧并實現聯動。

        裝巖(煤)灑水使矸石不產生煤巖塵為限。

        (三)噴射混凝土時,應當采用潮噴或者濕噴工藝,并配備除塵裝置對上料口、余氣口除塵。距離噴漿作業點下風流100m范圍內,至少安設2道風流凈化水幕。

        (四)綜掘工作面綜掘機要使用水電閉鎖裝置,掘進機作業時,應當使用內、外噴霧裝置和控塵裝置、除塵器等構成的綜合防塵系統。掘進機內噴霧壓力不得低于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低于4MPa,無水或者噴霧裝置不能正常使用時,必須停機。

        (五)煤巷、半煤巖巷、全巖綜掘工作面除塵機處理風量必須大于迎頭供風量,除塵器的呼吸性粉塵除塵效率不得低于90%。

        (六)掘進區隊安排專人負責各地點防塵設施維護管理,每天對分管設施進行檢查一遍,迎頭30m、50m范圍內風流凈化水幕、捕塵網等隨工作面掘進及時移設。

        第一百七十條 主要進風巷道、主要回風巷道、輔助進風巷道、輔助回風巷道、采區進風巷道、采(盤)區回風巷道必須安設凈化水幕,運輸巷采用自動水幕,數量可根據空氣的濕度(濕度達到95%時,可不設置水幕)、巷道的長度而定,應至少安設1組水幕。所有水幕必須保證完好,使用正常。

        第一百七十一條實行好個體防護措施,采掘工作面內的作業人員、回風流中的作業人員及在有粉塵產生點工作的人員必須佩戴防塵口罩,進行個體防護。

        第一百七十二條 井下煤倉(溜煤眼)放煤口、輸送機轉載點和卸載點,以及地面篩分廠、破碎車間、帶式輸送機走廊、轉載點等地點,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者除塵器,作業時進行噴霧降塵或者用除塵器除塵。轉載點噴霧要實現自動化。溜煤眼上口、皮帶機頭轉載點增設封閉式防塵罩。

        轉載點落差宜小于或等于0.5m,若超過0.5m,則必須安裝溜槽或導向板。

        第一百七十三條 巷道沖刷管理規定。

        (1)定期沖刷積塵。

        1.主要、盤區輔助運輸大巷、膠帶運輸大巷每5天沖刷一次巷道積塵;井底環形車場每天沖刷一次巷道積塵;泄水巷每月沖刷一次巷道;主要、盤區回風大巷及其他無人作業巷道每7天沖刷一次巷道積塵。

        2.采煤工作面進風順槽及其聯通的聯絡巷每5天沖刷一次巷道積塵,回風順槽(回風道)及其聯通的聯絡巷每天沖刷一次巷道積塵;工作面及兩順槽超前支護段每班沖刷一次巷道積塵。

        3.掘進工作面20m范圍內每班沖刷一次,分管區域每3天沖刷一次。綜掘機附近,根據情況隨時進行沖塵。

        4.各皮帶機轉載點、卸載點、溜煤眼放煤口附近上風側30m、下風側50m范圍,每班沖刷一次;主井箕斗裝載運輸巷每隔3天沖刷一次巷道積塵;煤倉放煤口前后50m每班沖刷一次巷道積塵。

        5.各皮帶機轉載點、卸載點、溜煤眼放煤口附近上風側30m、下風側50m范圍,每班沖刷一次;主井箕斗裝載運輸巷每天沖刷一次巷道積塵;煤倉放煤口前后50m每班沖刷一次巷道積塵。

        6.當現場產塵量大時,要縮短沖塵周期,杜絕粉塵堆積。

        (二)井下任何巷道不得有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超過5m,寬度2m以上的煤塵堆積(手捏成團的不在此限)。

        (三)每年至少應對主要大巷刷漿1次。刷漿采用石灰、白水泥等不燃性材料,刷漿要均勻。

        1.巷道刷漿人員,要穿雨衣、戴口罩、防護眼鏡和絕緣手套。

        2.巷道刷漿前,應先將巷道積塵沖刷干凈。

        3.運輸巷道刷漿時,應先與運輸調度聯系好,并在刷漿地點里、外分別設崗,觀察行人和車輛,當人員或車輛通過時,停止沖刷;在上、下山沖刷時,要和絞車司機及摘掛工聯系好,嚴格執行好“行車不作業”制度;沖刷皮帶大巷時,如果需要站在皮帶或架桿上沖刷,必須與皮帶司機聯系好,停下皮帶后方可進行沖刷,嚴禁站在運行中的皮帶或架桿上沖刷;沖刷回風大巷時,由于回風巷風流中空氣濕度大,巷道底板滑,人容易滑倒,工作時務必小心,防止滑倒摔傷身體。

        4.巷道刷漿前,必須首先檢查工作地點的支架、頂板、兩幫等,如有隱患必須先處理隱患,處理不好不準工作;巷道刷漿前,要遮蓋好工作地點附近的機點設備、管線、牌板等。嚴禁用水直射電器設備,沖刷有機電設備的巷道時,所有的機電設備必須設好接地極后方可進行巷道的沖刷工作。

        5.沖塵、刷漿人員要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和班中匯報制度,遇有特殊情況,必須立即匯報區隊值班人員,然后進行處理。

        6.刷漿工作完畢后,要將工具和器材整理好帶走,不準留在工作地點棄之不管。

        (四)巷道沖塵、刷漿記錄要存檔備查。

        第一百七十四條 每延深一個新水平,或新揭露的煤層,應當進行1次煤塵爆炸性鑒定工作,鑒定結果必須報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第一百七十五條礦井的兩翼、相鄰的采區、相鄰的煤層、相鄰的采煤工作面間,煤層掘進巷道同與其相連的巷道間,煤倉同與其相連通的巷道間,采用獨立通風并有煤塵爆炸性的其它地點同與其相連通的巷道間,必須用水棚或巖粉棚隔開。

        煤巷和半煤巖巷掘進工作面應當安設隔爆設施。

        (一)主要隔爆水棚每組水棚用水量按巷道的斷面積計算不得小于400L/m2,棚區長度不得小于30m,水棚排間距為1.2~3m。采區隔爆水棚在采區巷口以里50m左右處安設。

        (二)采掘工作面的輔助隔爆設施用水量按巷道斷面面積計算不得小于200L/m2,排間距應為1.2~3m。

        (三)同排水槽(袋)之間的間隙與水槽(袋)同支架或巷幫之間的間隙之和不得大于1.5m,特殊情況下不得超過1.8m;兩個水槽(袋)之間的間隙不得大于1.2m。水槽(袋)邊與巷幫、支架、頂板、構筑物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0.1m。水槽(袋)底部至頂梁(頂板)的距離不得大于1.6m,否則必須在該水槽(袋)上方增設一個水槽(袋)。棚區長度不得小于20m。在應設輔助隔爆棚的巷道應設多組水棚,首列水棚在距掘進工作面或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60~200m內安設,每組距離不大于200m。

        (四)當水袋采用易脫鉤的布置方式時,掛鉤位置對正,每對掛鉤的方向要相向布置(勾尖與勾尖相對),掛鉤使用4~8mm的圓鋼,掛鉤角度為60±5度,彎勾25mm。

        (五)實行掛牌管理,牌板標明:地點、水袋個數、棚區長度、水量、斷面、棚距等參數。水棚要每周至少檢查1次,要經常保持水袋的完好和規定的水量。

        第一百七十六條礦在煤、巖層中鉆孔作業時,應當采取濕式降塵等措施。在凍結法鑿井和在遇水膨脹的巖層中不能采用濕式鉆眼 (孔)、松軟煤層中施工瓦斯抽采鉆孔、沖擊地壓鉆屑法檢測施工難以采取濕式鉆孔作業時,可以采取干式鉆孔(眼),并在孔口下風側采取除塵器除塵或水幕降塵等措施。

        第三節 測塵管理制度

        第一百七十七條 礦井粉塵檢測工作由通風隊具體負責,通防隊配備專職測塵員和測塵儀器。必須根據本礦的生產情況配備足夠數量且經培訓合格的測塵人員,每個采區至少1人。測塵儀器不少于8臺。通防隊配備設置專門的粉塵化驗室,并配備有分析天平、干燥器、烘干器、配件及維修工具等。

        第一百七十八條 粉塵測定。

        (一)煤礦應當在正常生產情況下對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進行監測。粉塵濃度應當符合表8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應當采取有效措施。

        表8煤礦作業場所粉塵濃度要求

      粉塵種類

      游離SiO2含量(%)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

      總粉塵

      呼吸性粉塵

      煤塵

      <10

      4

      2.5

      矽塵

      10~50

      1

      0.7

      50~80

      0.7

      0.3

      ≥80

      0.5

      0.2

      水泥塵

      <10

      4

      1.5

             

        (二)粉塵監測點的選擇和布置應當符合表9的要求。

        表9煤礦作業場所測塵點的選擇和布置要求

      類別

      生產工藝

      測塵點布置

      采煤工作面

      司機操作采煤機、打眼、人工落煤及攉煤

      工人作業地點

      多工序同時作業

      回風巷距工作面10~15m處

      掘進工作面

      司機操作掘進機、打眼、裝巖(煤)、錨噴支護

      工人作業地點

      多工序同時作業(爆破作業除外)

      距掘進頭10~15m回風側

      其他場所

      翻罐籠作業、巷道維修、轉載點

      工人作業地點

      地面作業場所

      地面煤倉、儲煤場、輸送機運輸等處生產作業

      作業人員活動范圍內

        (三)粉塵監測采用定點或者個體方法進行,并實施實時在線監測系統。粉塵監測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總粉塵濃度,井下每月測定2次或者采用實時在線監測,地面每月測定1次或者采用實時在線監測;

        2.呼吸性粉塵濃度每月測定1次;

        3.粉塵分散度每6個月監測1次;

        4.粉塵中游離SiO2含量,每6個月測定1次,在變更工作面時也應當測定1次。

        5.個體監測方法是指用佩戴在作業人員身上的粉塵濃度個體采樣器連續在呼吸帶抽取含塵空氣,測定一個工班內作業人員所接觸的平均粉塵濃度的方法。

        個體采樣是全工作日連續一次性采樣,空氣中粉塵8h時間加權平均濃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TWA——空氣中粉塵8h時間加權平均濃度,mg/m3;

        m2——采樣后的濾膜質量,mg;

        m1——采樣前的濾膜質量,mg;

        Q——采樣流量,L/min;

        480——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規定的以8h計,min。

        定點監測是采用定點長時間或定點短時間采樣方法對作業場所粉塵濃度進行測定的方法。

        定點采樣時若采樣儀器不能滿足全工作日連續一次性采樣,可在全工作日內進行分次的1h以上的長時間采樣,或分次的短時間15min采樣。空氣中粉塵8h時間加權平均濃度按下式計算:

        TWA=(C1T1+C2T2+…+CnTn)/8

        式中TWA——空氣中粉塵8h時間加權平均濃度,mg/m3;

        C1、C2、…、Cn——長時間采樣或短時間15min采樣測得空氣中粉塵濃度,mg/m3;

        T1、T2、… 、Tn——勞動者在相應的粉塵濃度下的工作時間,h;

        8——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規定的8h。

        (四)應當使用粉塵采樣器、直讀式粉塵濃度測定儀等儀器設備進行粉塵濃度的測定。采煤工作面回風巷、掘進工作面回風側應當設置粉塵濃度傳感器,并接入安全監測監控系統。

        (五)粉塵測定結果要每月上報總經理、總工程師、通防部和集團公司通風防塵部各一份。

        第四節 防塵設施檢查維修制度

        第一百七十九條 各施工單位對本單位的分管區域防塵設施負責,并明確檢查維修責任人進行巡回檢查,檢修記錄留存備查。

        維修責任人每天對分管設施進行檢查一遍,巷道內風流凈化水幕、捕塵網等隨工作面變化及時移設。

        第一百八十條 防塵管路編號管理,三通閥門、噴霧等設施掛牌管理,指定專人管理和維護,不得任意拆除,防塵設施要防腐除銹、刷漆美化。采掘地點防塵設施備品備件應有備用,對于堵塞、損壞的噴頭應在8小時內處理完畢。各種類型噴嘴的適用場合見表11。

        表11 各種類型噴嘴的適用場合

      噴嘴系列名稱及型號

      錐型

      實心S

      錐型

      空心K

      切向Q

      扇形B

      多孔D

      壓氣Y

      高壓G

      備注

       

       

      場合

      特點

      水霧均勻分布于整個霧區

      水霧呈圓環,中央無水,用于風速低,耗水少,粉塵垂直上升擴散場合

      扁平形的射流

      覆蓋面寬適用于大塵源

      水量小,覆蓋面寬適用于大塵源

      水壓大于10MPa

       

      采煤機內噴霧

      -

      -

      -

      -

      -

      機組自帶

      采煤機外噴霧

      -

      -

      自帶或另配

      支架噴霧

      -

      -

      -

      自帶或另配

      放頂煤噴霧

      -

      -

      設計配備

      掘進機噴霧

      -

      -

      -

      自帶或另配

      放炮噴霧

      -

      -

      -

      另配

      轉載點、裝巖點

      -

      -

      -

      -

      另配

      溜煤眼

      -

      -

      -

      -

      另配

      水幕

      -

      -

      -

      -

      -

      -

      另配

                       

        第一百八十一條 主要進回風巷、盤區進回風巷、采掘巷道及其他需要風流凈化的巷道,風流凈化水幕必須封閉巷道全斷面(大于巷道斷面的80%),靈敏可靠,霧化良好。

        水幕噴嘴的位置及噴射方向應滿足下列規定:

        1.噴射方向宜逆風向(迎著風流方向45度左右);

        2.在有效射程內應使巷道整個斷面被水霧充滿;

        3.在2/3 有效射程內不同噴嘴噴出的密實霧錐不發生交叉;

        4.噴嘴及管道的位置均不得妨礙運輸。

        第一百八十二條 運輸系統各轉載點,都必須安設自動噴霧裝置或除塵器,保證正常使用。噴霧裝置安裝在轉載機頭斜上方,高度不超過600mm,噴霧應包圍轉載落煤(巖)點。

        工作面水幕應做到移動靈活方便。水幕的選型應與巷道形狀相匹配,水幕的安裝距巷道頂板不超過200mm。

        捕塵網必須緊貼巷道頂板,與凈化水幕之間有500mm的間距,隨工作面推進向前移動。

        第一百八十三條公司日常檢查中若發現一處設施不完好,由責任人支出100元。各項記錄不按規定填寫,每次(處)由責任人支出50元。分管范圍巷道內出現積塵,對分管施工單位按公司C級隱患進行責任追究。

        第五節 防塵技術資料管理

        第一百八十四條 每月都要有詳細的防塵作業計劃工作總結,并備有以下資料,明確人員進行管理:

        1.防塵系統圖;

        2.防塵設施牌板;

        3.測塵臺帳;

        4.防塵管路臺帳;

        5.采掘工作面防塵措施臺帳;

        6.防塵設施、防塵管路檢查記錄;

        7.巷道沖刷記錄;

        8.隔爆設施臺帳;

        9.大巷刷漿記錄;

        10.儀器維修記錄;

        11.測塵報表。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