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礦用氣動巷道挖掘機
導語
深部礦井受到巷道底鼓變形等影響往往需要多次返修,人工返修危險性大,效率低。本期轉化果平臺推薦的《新型礦用氣動巷道挖掘機》,采用氣動形式,工作臂能夠實現2個軸面的自由動作施工,機身可以實現360度自由旋轉,前后、左右、上下都在工作范圍內,適應能力強。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開采深度的不斷延伸,礦壓越來越大,礦井生產深受“三高”(高地壓、高瓦斯、高地溫)問題困擾,隨著煤礦現代化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綜采綜掘工作面的主要生產裝備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并逐步向自動化方向發展,但與之匹配的采掘輔助作業環節,如巷道臥底、清理挖掘水溝以及配件材料的吊裝運輸仍然依靠人工體力勞動為主,采掘輔助作業往往既費時又費力,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一個地點多人同時作業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與社會需求,推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發展,立足煤礦安全生產、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針對井下繁重的巷修作業情況,特別是斷面變形嚴重巷道,迫切需要研制一臺小型巷修設備,確保質量、效率、安全等環節的緊密鏈接。
二、設備選型
(一)國內外巷修設備具有的共同點
1.采用電動機、內燃機作為動力源,面對瓦斯、高溫、潮濕的作業環境,安全形勢嚴峻;
2.巷修設備為了實現多種功能于一身,機身長度、寬度較大,巷修設備受作業環境局限性大;
3.功能較多,防爆,價格偏差較大,但基本起步價都在50萬元以上;
4.操作員需要相當專業的機、電基礎知識,對操作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
5.由于此類巷修設備屬于油、電驅動,功能部件較多,線路復雜,面對惡劣作業環境,設備故障率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設備的維修保養成本。
(二)新型礦用氣動巷道挖掘機具有的特點
1.利用礦井巷道管道風管風源資源,在不影響現有礦井壓風系統的前提下,利用管道低氣壓風能轉換為液壓動能,替代電動機或內燃機;
2.礦用氣動挖掘機工作臂實現2個軸面的自由動作施工,打破傳統巷修機工作臂1個軸面的動作施工,機身可以實現360度自由旋轉,前、后、左、右、上、下都在工作范圍內,施工場地的全覆蓋,適應能力強;
3.體積小移動靈活,礦用氣動巷道挖掘機的設計寬度以井下質量標準中人行道寬度最低0.8米為上限,滿足80%以上的變形巷道施工條件;
4.耐用度高,井下施工環境潮濕、空間小、容易磕碰,設備損壞維修困難,礦用氣動巷道挖掘機主要受力部件的設計采用加強、加厚處理,配置主動降溫裝置,可以實現連續工作不停機,主要部件正常使用2000小時免維護。
三、設備主要參數
表1 礦用氣動巷道挖掘機主要參數一覽表
四、應用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人工費用方面:據統計,直接單位職工平均每月實發工資6000元,企業承擔一名職工的工資成本為:[6000元(實發工資)+1000元(個人承擔的工資附加)]×1.45(企業承擔的工資附加系數)=10150元 。依據其他單位使用數據測算,單臺礦用氣動巷道挖掘機可以替代8人作業,減少用工6人,每月可節省用工成本:6人×10150元/人=6.09萬元,每年可節省用工成本:6.09萬元×12個月=73.08萬元。
設備投入方面:礦用氣動巷道挖掘機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選配件,如液壓破碎錘、松土齒、鏟斗等,實現一機多能,減少額外設備購置費用支出。
生產效率方面:機器可以每天20小時不間斷工作,20小時內的工效基本一致,只需要每天的簡單維護和保養。而人力的工效衰減度比較明顯,一般人在連續進行體力勞動3小時的時候工效開始明顯衰減。推算可得出一臺設備在8個小時的有效工作時間里可以替代3倍人力。如果將設備頂替下來的人員安排到別的工作崗位,可間接提高采面或掘進面推進速度,提高原煤產量。保守估計,按照每臺設備每年可以提高原煤產量0.1萬噸,按照每噸原煤300元計算,每年每臺設備可以多為企業創收30萬元。
2.社會效益
礦用氣動巷道挖掘機首創性的使用壓縮空氣作為動力源,本質安全;設計出了完善的氣液聯合傳動技術,一機多用,可在狹小的井下空間內完成多樣化的巷修任務,具有較大的推廣前景。
該項目的實施,體現了“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更加注重職工的安全、身心健康,在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對改善井下作業環境、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都有著很大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