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達能源集團煤礦防治水工作檢查表
神達能源集團煤礦防治水工作檢查表
礦井名稱:
|
項目 |
檢查內容 |
現狀及存在問題 |
整改建議與對策 |
組織機構與技術管理 |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專業機構 |
建立防治水科、探放水隊,并配備滿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人員 |
|
|
1、水害防治崗位責任制 |
|
|
||
|
|
|||
3、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
|
|
||
三、編制礦井防治水計劃 |
1、礦井防治水中長期規劃 |
|
|
|
2、礦井防治水年度計劃 |
|
|
||
3、制定水害防治應急預案(包括現場處置方案) |
|
|
||
四、水害預測預報 |
應開展采掘工作面(年、季、月)水害分析預測預報,經礦總工審定及時報送礦生產安全部門。若采掘頭面計劃變動,預測有新的水害隱患,應及時編發水害通知單;其采掘面水害預報與預測圖應一致。 |
|
|
|
五、防隔水煤(巖)柱的留設 |
1、相鄰礦井留設防隔水煤(巖)柱 |
|
|
|
2、煤層露頭風化帶 |
|
|
||
3、在地表水體、含水沖積層下和水淹區鄰近地帶 |
|
|
||
4、有大量積水的老窯和采空區 |
|
|
||
5、導水斷層帶與陷落柱 |
|
|
||
六、防治水知識教育 |
對職工進行防治水知識教育和培訓 |
|
|
|
專業報告及基礎圖紙臺帳 |
一、編制報告 |
1、井田地質報告 |
|
|
2、礦井水文地質補充勘探報告 |
|
|
||
3、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 |
|
|
||
二、編制防治水圖件 |
1、礦井充水性圖 |
|
|
|
2、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 |
|
|
||
3、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 |
|
|
||
4、礦井排水管路系統圖 |
|
|
||
三、觀測與整理基礎臺賬 |
1、礦井涌水量觀測成果臺賬 |
|
|
|
2、抽(放)水試驗成果臺賬 |
|
|
||
3、礦井突水點臺帳 |
|
|
||
4、井田地質鉆孔綜合成果臺帳 |
|
|
||
5、水質分析成果臺帳 |
|
|
||
6、水源井(孔)資料臺帳 7、封孔不良鉆孔資料臺帳 |
|
|
||
8、礦井和周邊煤礦采空區相關資料臺帳 |
|
|
||
9、井下探放水鉆孔臺帳 |
|
|
||
井上下防治水 |
一、地面防治水 |
1、井口和工業場地內建筑物標高應當高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 |
|
|
2、廢棄的井筒(封孔不良鉆孔)應當按規定填實封堵 |
|
|
||
3、汛期應做好防洪、防雷電、防排水工作 |
|
|
||
4、礦井應安排專人負責對本井田范圍內可能波及的周邊廢棄老窯、地表塌陷坑、采動裂隙等進行巡查,遇有險情應及時按預案處理 |
|
|
||
二、井下防治水 |
1、井下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的采區或采掘工作面須選用物探、鉆探等手段進行探查 |
|
|
|
2、如果煤層頂板受開采破壞后,其導水裂隙帶波及范圍內存在充水的含水層(體),在掘進、回采前(時),應當對含水層(體)采區探放、疏干和排水的措施 |
|
|
||
3、當承壓含水層與開采煤層之間的隔水層能夠承受的水頭值小于實際的水頭值時,煤層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大,開采前應遵循《煤礦防治水規定》第78條的規定 |
|
|
||
4、應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針對該礦實際水害隱患情況分別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 |
|
|
||
5、井田內古井、小窯積水情況;井田內存在老空積水,位置、范圍、積水量清楚 |
|
|
||
6、采掘工作面接近充水的含水層、老空積水區、斷層構造、陷落柱以及未封閉或封閉不良的鉆孔時等,須開展超前探測、探放水工作 |
|
|
||
三、井下探放水 |
1、建立專門的探放水作業隊伍、人數,是否培訓 |
|
|
|
2、配備專用探放水設備臺數、型號,能滿足探放水工作的要求 |
|
|
||
|
|
|||
四、井下排水 |
1、礦井主泵房排水能力符合《煤礦防治水規定》相關內容 |
|
|
|
2、水泵、水管(不少于兩趟)、閘閥、排水用的配電設備和輸電線路,應當經常檢查和維護。在每年雨季前,應當全面檢修1次,并對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進行1次聯合排水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
|
|
||
3、礦井主要泵房應當至少有2個安全出口,一個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另一個出口通到井底車場。在通到井底車場的出口通路內,應當設置易于關閉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閉門 |
|
|
||
4、水倉、沉淀池和水溝中的淤泥,應當及時清理;每年雨季前,應當清理1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