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測部防治水工作管理辦法
地測部防治水工作管理辦法
一、防治水工作領導組 :
組 長:董事長 黨委書記
常務副組長:總工程師
副 組 長:副董事長 生產副總經理 安全副總經理 機電副總經理 經營副總經理 后勤副總經理
成 員:各專業副總工程師、生產、機電、地測、調度、安監、通風、計劃、財務、供應等部門負責人。
領導組下設防治水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地測部
辦公室主任:地測部部長(兼)
常務副主任: 地測主管工程師
二、防治水工作中各相關部門的職責
(一)防治水領導組的職責:
1、董事長是礦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責任者,總工程師對礦井水害防治負技術責任。
2、負責確定礦井防治水工作重點,制定礦井防治水專項治理方案和應急救援預案,督促防治水的專項治理工作。
3、編制礦井防治水專項治理規劃和治理方案并具體組織實施,獎懲專項治理過程中的單位和個人。
4、負責引進、研究礦井防治水新技術、新方法,對有關部門、單位在防治水專項治理階段的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與獎罰。
(二)各相關部門的職責:
1、地測部是礦井防治水管理直接責任單位,負責掌握礦井建設階段水文地質情況及水災防治的重點,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全礦井防治水工作計劃并監督檢查施工單位防治水工作計劃的貫徹落實情況,組織實施礦井防治水專項整治方案,負責防治水工程項目的監督、管理、檢查、驗收等日常管理工作。
2、礦建負責按太原煤炭設計院的設計,監督施工單位施工防治水工程,確保工程質量符合有關規程規定的要求。負責建井過程中礦井防治水措施的順利實施,按要求留設斷層、陷落柱等各類可能導水構造的防隔水煤柱,采區、工作面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排水系統能夠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
3、安監處是礦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監督、監察單位,負責直接監督監察責任。密切配合有關部門搞好防治水整治的監督檢查、重大隱患的排查和重大隱患整改前的具體防范措施的督查和整改后的驗收工作,雨季組織地面防洪檢查。組織開展職工防治水知識培訓教育,進一步提高職工的水患意識和防范能力。
4、生產調度負責每年組織一次突水救災演練;雨季前組織人員清理井下水倉、沉淀池、水溝中的淤泥。由礦調度負責組建搶險救災隊伍,一旦水災發生,礦調度做為救災指揮中心,統一指揮救災。負責對生產隊組排水、防治水工作進行協調管理,要求各施工隊組工作面必須配備排水系統,在采掘作業規程中附詳細的防治水措施;巷道內必須有明顯的避水災路線標記。
5、通風區負責對各密閉進行詳細檢查,及時了解密閉滲水情況,對采空密閉必須留設泄水孔。在開啟密閉前,詳細制定防水措施,確保萬無一失。
6、機電部負責在每年雨季以前對水泵、水管、閘閥、排水用的配電設備和輸電線路,進行一次全面檢修,并對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進行一次聯合排水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礦井有足夠的抗水災能力。
7、計劃經濟部負責防治水項目的計劃、安排工作,負責組織有關單位對工程進行設計和預算的審查,保證各項工作的如期進行。
8、供應科負責備足各種常用的救災搶險物資、工具及排水設備和配件等,保證滿足日常防治水工程和水災發生時救災需要。
9、財務部負責防治水的有關資金的落實,對重點工程設備、裝備及時優先安排資金計劃,以保證防治水工作的順利進行。
10、已竣工的防水閘門,地測部組織有關部門進行驗收,制定防水閘門管理制度,對防水閘門每年進行2次關閉試驗,其中一次應在雨季前進行。
三、礦井防治水工作的總體目標
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礦井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水害防治長效機制,從嚴從細做好各項防治水工作。認真落實礦井水患防治崗位責任制,堅決執行“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并制定相應的“防、探、疏、排、截”綜合防治水措施,狠抓源頭治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遏制水害事故。同時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堅決杜絕雨季地表洪水通過采空塌陷區灌入礦井造成水災事故。
四、加大防治水監管工作考核與獎罰力度
為了切實搞好礦井防治水工作,保證各相關部門責任的落實。由地測部組織每月進行一次防治水隱患排查;由地測部組織,總工程師負責每季進行一次防治水專題例會,總結本季度的工作落實情況和下季度的工作安排。為了進一步強化防治水工作,礦設立防治水專項基金。按照防治水工作績效考核辦法進行獎懲。
發放范圍:在本季度內各部門在防治水工作方面完成較好的單位及個人;在防治水方面發現、處理重大隱患,防止事故發生的有功人員。
五、地測部在防治水工作中主要工作內容
1、在總工程師的統一組織與安排下,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防治水的技術管理,包括:防治水工程方案設計,施工設計并按規定程序審批,工作結束后有總結報告,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凡不清楚或有懷疑的地段,都必須安排探放水,并有探放水鉆孔設計說明及單孔設計。
2、加強培訓,加大宣傳力度,使每個職工充分認識到水害的危害性,增強職工發現和處理各種水害隱患的能力。通過培訓、專家講座、辦防治水專刊、黑板報、漫畫、宣傳欄等靈活的手段,宣傳水害的危害性,增強職工的水患意識。
3、加強水文地質資料的觀測、收集和整理。深入現場及時收集第一手水文資料,只要井下有水情,就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水情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做出處理措施;建立健全礦井涌水量觀測系統,定期、同步、系統觀測全礦井、各采區、每一個工作面和較大出水點的涌水量;對各含水層、各出水點水樣進行水質化驗,建立水質檔案及地下水動態觀測網;及時整理資料,分析各含水層水位水量變化及相互之間的水力聯系。重點加強井上下各水文鉆孔的水壓、水量觀測。
4、逐步完善井底車場防水閘門,建立防水閘門管理、維護、使用制度。
5、根據礦井年度建設采掘工程計劃,編制水情水害預報年、季、月報內容應包括:預報地點,施工單位,水害類型,水文地質情況簡述,預防和處理意見,并附局部平、剖面圖。
6、建立涌水量固定觀測站,進行礦井涌水量觀測,觀測日期按每月5、15、25日各觀測一次。
六、地面防治水
1、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統的匯水情況、滲漏情況、疏水能力和有關水利工程的情況,掌握當地歷年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的資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保證地面排水暢通。
2、在雨季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后,必須派專人檢查礦區及其附近的地面有無裂縫。發現漏水情況,必須及時處理。
3、定期對周邊煤礦進行調查,查明其采掘范圍及積水情況,并及填繪到采掘工程平面圖上。
4、加強地表及工業廣場檢查工作,建立健全防水工程,疏通排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