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mA5東翼綜采面冒落區處理方案
+835mA5東翼綜采面冒落區處理方案
概 述
目前,+835mA5東翼綜采面回采推進了76米,即采空區沿走向長68米。4月7日中班工作面放炮后,引起綜采面采空區頂板大面積垮落,造成綜采面回風端頭局部冒落并堵實,使綜采面不能正常負壓通風,形成了盲區。為了盡量減小此次事故的危害程度及企業財產損失,確保人員的人身安全,密切關注以下地點的氣體濃度變化情況,即經地面監控主機監控綜采面兩端頭、綜采面回風巷、+897水平集中回風巷和礦井總回風處的瓦斯與一氧化碳等氣體濃度的變化情況。若以上地點的瓦斯與一氧化碳等氣體濃度穩定不變或呈下降趨勢,則對該綜采面回風端頭冒落區采取以下處理方案,簡要敘述如下:
首先成立綜采面回風端頭冒落區處理的領導小組,小組領導機構和責任另行編制。其次,邀請州救護隊員恢復采面進風、回風端頭的瓦斯與一氧化碳傳感器,采面束管監測系統,利用地面監控主機實時監控綜采面氣體變化情況。最后,恢復綜采面的電話,對綜采面及采面進、回風巷的煤塵進行灑水滅塵;在綜采面兩端頭及采空區內提取氣樣,利用地面色譜分析儀進行分析化驗,采空區氣體變化等情況,為冒落區處理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和判斷依據。
如果綜采面及回風流有毒有害氣體呈上升趨勢或穩定不下降,則立即在+835mA5綜采面進、回風巷,距東一煤門以東5米處,各打一道板壁進行臨時封閉采面后,在現綜采面停采線處的進、回風巷分別構筑一道永久性防爆密閉。
如果綜采面及回風流有毒有害氣體呈穩定下降趨勢,則利用局扇通風,指派專業救護隊員人工對綜采面回風端頭煤炭堵實區段清理出一個通風出口,恢復工作面負壓通風后,再對回風端頭及設備進一步進行處理和恢復,其詳細處置方案如下。
一、處理方案:
方案一:
1、地面備足搶險救災所需的物料(明細表見附件一),在副斜井井口裝車待命。在+835m中部車場進風處安裝1臺局扇,對綜采面通風盲區實行局扇通風,確保救護隊員疏通采面回風端頭冒落區時有足夠的氧氣供給,同時稀釋綜采面有毒有害氣體,防止作業人員出現中毒或窒息現象。
2、為縮短冒落堵實區域通風出口疏通的時間,盡快恢復采面形成負壓通風,救護隊員實行輪換方式,即作業人員分成2組(每組人數由州救護隊定編),一組作業、一組休息,進行清理冒落區(巷道)頂部浮煤,使冒落堵實區域快速形成一個通風出口。
3、采面形成負壓通風狀態且工作面氣體濃度符合《規程》規定,采面采空區氣體穩定,則對綜采面的設備、線纜及電源進行全面檢查,杜絕電器失爆,完善供電系統后,方可恢復綜采面前溜,徹底清理端頭冒落區及采面浮煤。
4、當采面設備等恢復正常后,對采空區進行噴灑阻化劑、注氮,防止采空區出現發火跡象。
方案二:
1、為縮短冒落堵實區域被疏通的時間,盡快恢復采面形成負壓通風,救護隊員佩戴救護器,采取輪換作業方式,即作業人員分成2組(每組人數由州救護隊定編),一組作業、一組休息,利用救護專用工具從綜采面冒落區兩頭進行疏通,清理冒落區(巷道)頂部浮煤,使冒落堵實區域快速形成一個通風出口。
2、采面形成負壓通風狀態且工作面氣體濃度符合《規程》規定,采面采空區氣體穩定,則對綜采面的設備、線纜及電源進行全面檢查,杜絕電器失爆,完善供電系統后,方可恢復綜采面前溜,徹底清理端頭冒落區及采面浮煤。
3、當采面設備等恢復正常后,對采空區進行噴灑阻化劑、注氮,防止采空區出現發火跡象。
針對以上兩種方案,結合州救護隊對災區進行現場偵查結果,為提高此次搶險救災的功效和時效,盡量減少搶險救災工程,最大限度的提高此次搶險救災的安全系數,經研究決定,此次搶險救災實施方案選擇方案一。
二、作業地點及范圍:
1.作業地點:+835mA5東翼綜采面回風端頭。
2.處理范圍:冒落長度約6米,冒落高度約3米(可見巷道原支護材料)。
三、施工方法:
1、施工工序
經有昌吉州救護隊現場勘察和氣體取樣檢測、化驗分析后,確定綜采面冒落區氣體等穩定時,則處理冒落區施工工序如下:
對采面及進、回風巷進行灑水滅塵→恢復采面及進、回風內的風水管路與注氮管路及瓦斯抽放管路→處理未爆破炮眼的雷管母線并扭結成短路→檢修并關閉+835mA5東一煤門四道風門,打開+835mA5東二煤門四道風門,確保風流暢通,防止風流短路或絮亂不穩定→檢查綜采面進、回風端頭、采面上隅角及采面氣體與支護情況→檢查綜采面兩端頭安全出口暢通等情況→安裝局扇風機,排放綜采面進風端頭及采面氣體→對冒落區東南端的頂部進行鎖口→清理冒落區頂部浮煤并使用木楔和背板支護,防止清理后的通風出口二次塌陷堵實→逐步清理冒落區頂部浮煤并形成一個通風出口→當采面端頭冒落區疏通后,采面形成全負壓通風時,恢復+835mA5東翼二煤門的四道調節風門,停止局扇通風,實測采面的供風量→檢查采面及采空區氣體情況,工作面支護完好情況→啟動綜采面前溜及運輸巷皮帶機等設備,徹底清理冒落區浮煤→恢復采面設備等其他工作→采面設備等恢復正常后,對采空區進行噴灑阻化劑、注氮及黃泥灌漿等,防止采空區發生自然發火。
2、施工方法
1) 在工作面20米范圍內,安裝一臺防爆電話,確保井上下信息聯絡順暢、可靠;同時保證風、水管路暢通完好。
2)綜采面未形成全負壓通風時,在采面作業地點安裝一臺瓦斯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在東二煤門北端以西5-10米范圍內,安裝一臺瓦斯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監控采面及采空區氣體變化情況。
3)當端頭冒落區形成全負壓通風時,在采面上隅角、采面、進風與回風端頭、進風端頭分別安裝一臺瓦斯傳感器,在采面回風端頭安裝一臺一氧化碳傳感器。
4)在采面進、回風巷內、距采面60米處,分別安裝一組隔爆水袋,總水量不小于《西溝一礦隔爆設計》中的設計水量;同時在采面進風端頭使用黃土袋構造隔爆帶,其長度不小于5米,排距為2米,單排隔爆袋斷面等同巷道斷面的2/3。
5)在+835m中部車場安裝1臺FBD2*7.5kw型局扇風機,指派專人管理,確保綜采面盲區局扇通風正常、施工安全。
6)進入作業地點,先進行安全檢查,檢查作業點頂板、兩幫、瓦斯、通風等情況,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清理冒落區浮煤。
7)進行清理冒落區浮煤時,要提前備足材料,要集中人員,集中精力,采取人工攉煤方式一次性清理暢通,背板必須背幫背頂并背緊背實。
8)冒落區疏通時,通風出口斷面規格為:寬1米×高1.2米,滿足綜采面氣體稀釋、人員呼吸等需求。
9)作業期間,必須安排專人觀看頂幫、支護,綜采面兩端頭和采空區氣體等情況,必要時風筒末端對準高冒區域進行局部通風,局扇實行專人管理,確保停工不停風;一旦發現異常情況,作業人員及時撤到安全地點,并報告調度室后,升井至地面,另行特定方案措施后進行下一步處理。
10)清理工作必須遵循“由外向里,先頂后幫”的原則;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嚴禁空頂作業;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
11)結合采面冒落區實況,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進行處理:
① 第一步:利用局扇通風排放綜采面進風端頭和采面盲區(盲區長度約32米)內的瓦斯,確保瓦斯等氣體符合《規程》時,救護隊員采取人工攉煤方式,從東向西清理浮煤,所清理的浮煤平鋪在巷道低洼或兩幫處,直至冒落區通風出口形成。
② 第二步,采面冒落區疏通形成全負壓通風狀態時,恢復+835mA5東二煤門內的四道風門,停止局扇通風,調配綜采面的風量并實測,杜絕綜采面存在無風、微風及氣體異常等現象,并拆除局部通風機。
③ 第三步:檢查采面支護與氣體情況,全面檢查、檢修采面設備、線纜及供電系統是否完好,杜絕失爆,確認無誤后方可啟動采面前溜、運輸巷內的運輸設備,徹底清理回風端頭及采面的浮煤。
④ 第四步:對綜采面采空區進行噴灑阻化劑、注氮,防止采空區出現著火跡象;同時檢修采面的設備及各種線路,對綜采面及進、回風巷道進行灑水滅塵等文明生產工作;提前構筑綜采面的防火防爆永久密閉框架,并備足封堵密閉框架的相關構筑材料。
1、處理冒落區前,由州救護隊對工作面支護、巷道頂板、有毒有害氣體、通風設施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安全條件符合作業要求后,方可進入作業點進行施工。
2、傳感器的安裝位置必須符合AQ1029-2007相關規定。
3、采面進、回風巷內嚴禁存放礦車、雜物,確保安全出口暢通,保證行人、運料方便。
4、清理浮煤前,必須檢查工作面周邊20米范圍內的支護情況,若單體及液壓支架存在卸壓、巷道內錨網支護失效等情況時,立即進行加強支護后,方可進行作業,嚴禁空頂作業。
5、作業人員清煤等工作時,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在有掩護的安全地點,用長木棍或釬桿處理破碎煤塊,嚴禁違章作業。
6、冒落區浮煤每清理1米,必須進行臨時支護,否則停止作業。
7、每班必須指派專人現場指揮,隨時檢查冒落處及其回風流中瓦斯、一氧化碳等氣體濃度。當作業地點氣體濃度超標、巷道頂部出現嚴重垮落或異常聲響等險情時,立即停止作業,所有人員撤到新鮮風流處,匯報調度室請示“搶險救災指揮部”后,采取相應措施做進一步處理。
8、冒落區疏通的通風出口頂幫必須背緊背牢,嚴禁出現空頂空幫現象,防止出現二次塌陷、堵塞現象。
9、工作面必須提前備足足夠的坑木、背板等支護材料,且堆放整齊,不影響運輸、行人,不阻礙避災路線。
10、采面形成全負壓通風,使用采煤前溜及皮帶機等設備清理浮煤時,必須事先對采面前溜及皮帶機等運輸設備進行全面檢修,嚴禁出現失爆現象,確保設備各種保護、聲光信號齊全有效且嚴禁隨意甩掉各種保護不用。
11、啟動采面前溜、皮帶機等運輸設備前,必須先發信號,且信號發出5秒后,方開啟運輸煤炭。
12、采面未形成全負壓通風前,所使用的局扇風機必須由專人管理,堅持“停工不停風”。
13、采面回風端頭的未爆破的炮眼母線必須扭結成短路并用電膠布包裹埋在炮眼內,利用黃土掩埋深度不小于20公分,防止出現意外現象。
14、冒落區準備處理前,所有作業人員必須認真貫徹學習《+835mA5東翼綜采面冒落區處理方案》,并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和施工工序及方法進行作業。
15、所有人員必須熟悉避災路線,并在施工前指定專人帶領所有參與作業人員沿避災路線行走一次。
16、如遇特殊情況,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補充措施。
17、其他未敘事項均按《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及礦有關規定執行。
五、避災路線
1、避瓦斯與煤塵爆炸、火災及頂板事故路線:作業地點→+835mA5東翼運輸巷→+835m中部車場→軌道上山→軌道上山上部車場→+845水平運輸巷→+845水平車場→副斜井→地面。
2、水災等一般事故避災路線:作業地點→+835mA5東翼運輸巷→+835m中部車場→軌道上山→軌道上山上部車場→+845水平運輸巷→+845水平車場→副斜井→地面。
附件一:成立+835mA5綜采面搶險救災指揮部
附件二:搶險救災所需物料明細表
附 圖:+835mA5綜采面冒落區現狀及通風、避災示意圖
附件二 :
成立+835mA5綜采面搶險救災指揮部
為有效恢復+835mA5東翼綜采面,減小事故影響范圍和損失,確保此次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特成立此次搶險救災指揮部:
1、 指揮部辦公室設置在礦調度室,外線電話為0994-3368388,內線電話為8017和8009。
2、指揮部組織機構:
總指揮:寇黨軍
副總指揮:羅樹志 趙四江 黃緒宏 何成銳
成 員:串長河 高國俊 李寶奎 劉濤 劉孝賢 天才讓 劉懷洲 楊棟 康厚斌 馬國祥 趙衛義 趙開云 葉玉堅 曾國華 陳 柏 李天喜 王國慶 托合提 郭永治 鄧 波 吳玉芳
3、指揮部成員職責:
(1)總指揮寇黨軍全面負責此次搶險救災工作,根據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決定搶險救災實施方案及技術措施,協調各單位各部門各環節之間的應急配合工作,促進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2)副總指揮羅樹志(州救護隊總工)協助總指揮進行指揮此次搶險救災各項工作的實施,負責組織、討論制定搶險救災工作的技術措施及方案。
(3)副總指揮趙四江負責組織、討論制定搶險救災工作的技術措施及方案,協助總指揮對搶險救災各項工作的實施。
(4)副總指揮黃緒宏協助總指揮工作,負責組織人員備足搶險救災所需材料供應及現場指揮。
(5)副總指揮何成銳組織生產技術科協助組長根據事故現場具體情況制定井下搶險救援工作的措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6)成員高國俊、田才讓、馬國祥、楊棟、葉玉堅負責搶險救災現場勞力組織指揮工作,落實技術措施及方案實施。
(7)成員劉濤、陳柏、李天喜負責搶險救災現場供電工作,保障搶險救災工作正常進行。
(8)成員串長河、劉孝賢、王國慶負責后勤保障和外部人員的接待和食宿安排工作。
(9)成員李寶奎、康厚斌、趙開云、趙衛義、吳玉芳負責搶險期間地面臨時工作安排和勞動組織及車輛接送人員等工作。
(10)成員劉懷洲、郭永治負責搶險救災期間井下通風設施的維護、井下風量的調配及地面主扇運行工作。
(11)成員鄧波、托合提負責編制搶險救災的技術措施和方案。
(12)成員曾國華負責協助總指揮對井上下內部信息和礦井外部信息的聯系工作。
在搶險救災工作期間,搶險救災指揮部所有人員員一律不得離礦,手機24小時開機且隨叫隨到,礦總調度值班人員不得隨意離開值班崗位,值班地點為礦調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