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編制及管理辦法

      作者:佚名 2011-10-24 22:14 來源:本站原創
      一、計算工作面的工業儲量,根據規定的采出率計算可采儲量。
      二、采用下列公式之一計算工作面服務年限(以月為單位)。
      1、工作面的服務年限=可采推進長度/設計月推進長度。
      2、工作面的服務年限=可采儲量/設計月產量。
      4.1.2 采煤方法
      簡述工作面采煤方法及頂板管理方法。
      4.1.2.1 巷道布置
      一、描述采區及工作面巷道布置概況、服務巷道位置和設施情況。
      二、描述工作面進風巷、回風巷、尾巷、高抽巷、開切眼的斷面、尺寸、支護方式、位置。
      三、描述其他巷道(聯絡巷、溜煤眼、硐室)的斷面、支護方式、位置、用途。
      四、按比例繪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圖,能夠反映出井上下對照情況,構造情況,工作面周邊的巷道、工程情況。
      五、按比例繪制進、回風巷、尾巷斷面圖,能夠反映巷道支護形式、巷道尺寸。
      4.1.2.2 采煤工藝
      一、簡述采煤工藝。
      二、描述采高、循環進度等。
      三、描述落煤、裝煤、運煤、頂板控制方式。
      四、采用放頂煤工藝的,對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頭頂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頂(煤)及收尾時的放頂煤工藝等內容進行描述。
      五、采用分層開采工藝的,應確定分層厚度等內容。
      六、采用對拉、順拉回采工藝的,應明確上下面的位置關系和錯距。
      七、敘述采煤機的進刀方式、進刀段長度、深度,割煤方式、牽引方式、牽引速度,并繪制進刀方式示意圖。如采用人工爆破開切口,應參考爆破落煤的規定對有關事項進行描述。
      八、采用爆破落煤的,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進行炮眼布置設計。描述炮眼具體的布置要求,繪制炮眼布置三視圖(正、平、剖面圖);
      (二)編制爆破說明書。應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圍,每循環炮眼的名稱、編號、個數、位置、深度、角度,使用炸藥、雷管的品種,裝藥量、裝藥方式、封泥長度、水炮泥個數、連線方法、起爆順序、炮眼總長度、循環用藥、雷管量等內容。
      九、描述采煤工作面工藝流程,簡要說明從準備、采、支、運、回到整理的流程。
      十、計算工作面正規循環生產能力。
       
      式中:W—工作面正規循環生產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長度,m;
      S—工作面循環進尺,m;
      h—工作面設計采高,m;
      —煤層密度,t/m3
      c—工作面采出率,%。
      4.1.3 頂板控制
      4.1.3.1 支護設計
      一、支護設計應包括工作面、端頭和進、回風巷支護設備的選型、支柱密度的選擇、基本支架柱排距確定、柱鞋的規格尺寸等內容。
      二、工作面及兩巷的支護設計,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用頂底板控制設計專家系統時,應根據系統要求,合理選取有關參數。
      (二)采用類比法時,應根據本礦或鄰礦同煤層礦壓觀測資料和經驗公式進行設計,取最大值作為工作面支護強度。
      1、參考本礦或鄰礦同煤層礦壓觀測資料,選擇本工作面礦壓參數(可參考表1)。
      2、工作面合理的支護強度,采用下列方法計算,取其中最大值即為工作面合理的支護強度Pt
      (1)采用經驗公式計算:
       
      式中: Pt—工作面合理的支護強度,kN/m2
      h—采高,m;
      —頂板巖石容重,kN/m3,一般可取 25 kN/m3
      k—工作面支架上覆巖層厚度與采高之比,一般為4~8,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取。建議取8倍采高計算。
      表1 礦壓參數參考表
      序號號
        
      單 位
      同煤層實測
      本面選取或預計
      1
      直接頂厚度
      m
       
       
      基本頂厚度
      m
       
       
      直接底厚度
      m
       
       
      2
      直接頂初次垮落步距
      m
       
       
      3
      來壓步距
      m
       
       
      最大平均支護強度
      m
       
       
      最大平均頂底板移近量
      mm
       
       
      來壓顯現程度
       
       
       
      4
      來壓步距
      m
       
       
      最大平均支護強度
      kN/m2
       
       
      最大平均頂底板移近量
      mm
       
       
      來壓顯現程度
       
       
       
      5
      最大平均支護強度
      kN/m2
       
       
      最大平均頂底板移近量
      mm
       
       
      6
      直接頂懸頂情況
      m
       
       
      7
      底板容許比壓
      MPa
       
       
      8
      直接頂類型
       
       
      9
      基本頂級別
       
       
      10
      巷道超前影響范圍
      m
       
       
      (2)現場實測工作面初次來壓時最大平均支護強度Pt
      (三)、兩巷超前支護設計:
      超前段支護在靜壓狀態下頂板載荷:
       
         
      進、回風超前段頂板載荷:(動壓影響一般取靜壓時的2-4倍,這里取3)
      Q、Q=3×Q=3×γ(RP—H/2)(kN)
      頂板總壓力:
      F =L×a×Q(kN)
      進風錨網支護:
      F錨網= n×Nη (kN)
      單體柱承載的頂板壓力:
      F= F-F錨網 (kN)
      Pt= F/S= F/(a×L) (kN/m2 )
      式中:
      γ—頂板巖石平均容重, kN/m3                   
      η—補強錨索的支護效率,%;
      RP—塑性區半徑,m;
      Q—靜壓情況下頂板載荷,kN/m2 ; 
      Z—巷道埋藏深度,m;
      R0—矩形巷道外接圓半徑,m;
      —內摩擦角,取 45°;
      C—粘結系數,取4;
      H—巷道高度,m;
      a—巷道寬度,m;
      L—超前維護距離,取20m;
      Q、Q—進、回風超前段頂板載荷,kN/m2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