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回采工作面作業規程
目 錄
一、礦方審批意見
二、第一章 概 況
三、第二章 采煤方法
四、第三章 頂板管理
五、第四章 生產系統
六、第五章 勞動組織和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七、第六章 煤質管理
八、第七章 安全技術措施
九、第八章 災害預防及避災路線
十、附圖:
1、工作面示意圖
2、工作面支架布置圖
3、工作面通風系統圖
4、工作面監控系統圖
5、工作面防塵系統圖
6、工作面運輸系統圖
7、工作面供電系統圖
8、工作面機電設備布置圖
9、工作面排水系統圖
10、工作面通訊系統圖
11、工作面壓風系統圖
12、工作面反風系統圖
13、工作面循環作業圖表
14、工作面避災線路圖
第一章 概 況
一、工作面位置及基本情況:
我礦xxx上分層回采工作面位于西大皮帶巷245米處,該工作面北部為我礦西大皮帶巷;南部為本礦舊采采空區;東部為我礦5001工作面;西部為5003工作面。工作面長109米,隨著回采的推移,工作面長度會逐漸縮短,最短為106米。工作面地質儲量為105000噸。可采儲量為88800噸。該工作面所處地表屬高山地形,覆蓋厚度約為220米,地面無村莊和其它建筑物。該工作面順槽總長為300米。附工作面示意圖1。
二、煤層情況
根據運輸巷、回風巷和開切眼掘進巷道探煤情況推斷,工作面內煤層最大厚度為6.69米,最小厚度為5.69米,平均厚度為6.05米,煤層穩定。
工作面為單斜構造,煤層走向為北東75º,傾向為北西15º,傾角在4º—5º之間。由5個厚薄不一的分層組成了煤層的全厚,煤層結構較簡單,節理明顯,煤質堅硬,但只有煤層底部的一分層煤(厚約1.2米)較軟,其上部含有0.1—0.2米厚的夾石層。
3#煤為黑色-灰黑色,半亮-光亮型煤,玻璃-似金屬光澤,條帶狀結構,層狀構造,階梯狀、貝殼狀斷口,條痕灰黑色,質堅硬,裂隙不發育。
三、煤層頂底板情況及水文地質情情況:
煤層頂板由偽頂、直接頂和老頂組成,其偽頂為黑色泥巖,約0—0.7米,厚薄不一,硬度較低,性脆易冒落;直接頂為灰白色細砂巖,厚度在9-10米左右,層位穩定致密,性脆,層理發育,屬二類頂板;老頂為粉砂巖和泥巖互層,灰黑色,厚度在8-9米以上,不易垮落;煤層底板為10米左右的粉砂巖組成,層位穩定,巖性致密,無沖擊地壓。附煤層綜合柱狀圖1。
煤層底板下部有一含水層,老頂中部有一含水層,含水量不大,工作面上覆巖層厚,地表無裂縫,即使雨季涌水量也不大。本工作面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主要的充水源為南部舊采采空區積水,預計回采時最大涌水量3m3/h,正常涌水量2 m3/h。但根據5003工作面回采過程中情況分析,涌水量可能還會加大,隊組需在進回風巷道低洼處準備水泵進行排水。
本工作面為一緩傾斜單斜構造,地質構造比較簡單。
根據2009年瓦斯鑒定情況,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20.8m3/t,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2.05m3/min,屬高瓦斯礦井。根據相鄰5003工作面預計,該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61m3/min。
根據山西煤礦設備安全技術檢測中心提供的檢驗報告,煤層煤塵爆炸危險性試驗加巖粉量為0%。火焰長度為0毫米。定為無爆炸性,煤的吸氧量1.12cm3/g,自燃傾向性為Ⅲ級。煤層無自燃傾向性。
地質建議:1、在回采過程中經過斷層及其破碎帶時,要加強工作面及回風巷的瓦斯檢查,預防瓦斯大量涌出,工作面的液壓支柱要加固加牢,對壓力增大地點要加密支護,頂板采空區用擋矸板保護。2、頂板冒頂部分用圓木背牢架實,采空區大面積不垮落地段強制性放頂,防止大面積垮落。3、工作面每推進20米探測底板煤層厚度,標注在工作面矸石分布圖上,推斷工作面煤炭準確儲量和回采率。并為下分層布置工作面提供依據。4、對工作面采空區的涌水應提前疏通水溝,將水排到1#水倉。
第二章:采煤方法
一、巷道布置
工作面沿煤層頂板布置,傾向推進,該工作面走向300余米,可采走向247余米,工作面傾斜長平均為108米,其中回風順槽鋪設軌道,安裝小絞車作為回風、運料巷;運輸順槽布置GPJ—800膠帶輸送機和SGB620—40T刮板機作為進風、運煤巷。兩巷均為梯形巷道,采用木棚架鋪網支護。
巷道斷面技術特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