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兗礦能源興隆莊煤礦牢牢把住成本管控這個關鍵點,下足“繡花功夫”,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精細管理為抓手,積極探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精益管理務實舉措,構建成本管控“一張網”,深挖管理創新“效益源”,推動降本提質增效。
形勢任務“講”明白 案例宣講“理”透徹
“我們要將‘愛企如家’的誓言轉化為提質增效的具體行動,讓精打細算成為一種管理理念、一種生活習慣、一種自覺行動。”
“聽了這次宣講,我深受觸動,意識到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就像礦井運轉中的一顆顆螺絲釘,看似微小,實則不可或缺。今后,我一定從點滴做起,把個人工作和礦井整體發展緊密結合,為礦井的安全高效生產貢獻更多力量。”隨著形勢任務教育和案例宣講的深入開展,職工們的觀念發生了明顯轉變,從過去的被動接受節約要求,變為主動思考如何節約,在礦井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職工們“精打細算”的生動實踐。
職工們紛紛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節約妙招,有的提出優化生產流程可以減少能源消耗,有的建議對辦公用品進行二次利用……,在辦公區域,職工們養成了隨手關燈、雙面打印的好習慣;在生產一線,大家精心維護設備,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還有的職工自發成立了技術革新小組,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原材料浪費。
握緊材料管控“筆” 書寫降本增效篇
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原則,堅持從源頭抓起,激活材料管控“新動能”。做好年度、季度、月度預算指標分解落實工作,將指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每月將材料指標和生產計劃下達至各工區,跟蹤材料使用情況,杜絕“跑冒滴漏”、大料小用、棄舊用新等浪費現象發生,確保材料成本控制在指標范圍之內。
建立健全物資回收復用以及以舊換新的激勵機制,嚴格執行領新交舊制度,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從嚴縮緊各項開支;擴大修舊范圍,增加回收品種,將所有廢舊設備和材料,進行篩選、分類,大到支架,小到螺絲等,全方位降本、立體式堵漏、高質量增效;對大型設備進行整形、除銹、裝配、調試、噴漆,使廢舊設備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和復用率;加強技能培訓,提升員工自修自制能力,對廢舊物資進行巧妙改造,實現大改小、長截短、寬變窄,真正做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達到“吃干榨凈”的效果。
創意雕琢新價值 巧思點亮舊物料
該礦生產準備工區深挖班組自主管理潛力,建立“班組專業修復中心”,針對礦用各類電纜、閥件、擴音電話、封車器等開展精準修復。創新推行“三步浪費識別法”,通過現場觀察、價值分析、修復再造等,精準識別出材料過度加工、工時拖沓等浪費現象。建立“班前會微課堂+名師高徒+創新工作室”三維學習體系,定期舉辦“金點子”創意大賽,每季度開展小改小革評比申報。通過思想碰撞,職工自主研發出“用TK200安全操控遠停拖帶回柱機”、“DSJ120皮帶機緩沖床的改造”、“一種起吊立柱、千斤頂的專用夾具”等多項創新成果,提升了作業效率、保障了作業安全、降低了維護成本。(范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