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880水平一采區西翼5#煤原設計5108工作面大切眼和5108工作面小切眼合并為一個工作面,小切眼回采至大切眼位置進行工作面對接,減少掘進進尺462米,每萬噸煤掘進進尺由115.33米降低到93.11米”老母坡煤業技術部副部長楊志強拿著優化后的工作面設計圖,興高采烈地介紹著精益采掘機制帶來的新變化。
近年來,老母坡煤業將精益意識貫穿到生產各環節,聚焦制約礦井發展的難點、堵點,堅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通過項目制管理,在精益設計、精益采掘等方面不斷發力,實現了以最小投入創造更大價值。
優化設計是最大效益,這是煤礦人的共識。在對井下工作面設計圖進行通盤研究后,老母坡煤業將破解點放在+918水平一采區2、3號煤柱設計,可多回收優質煤炭資源60萬噸,截止目前2100工作面已通過12條老巷。
合理優化支護設計為后期工作面掘進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順槽如何支護,更是將精益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根據以往經驗,巷道支護工藝采取傳統錨網支護,提出根據井下地質條件,分段采取不同支護方式,采取差異化設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小投入大回報。2200上順槽掘進巷道通過優化支護,每米減少0.5根錨索和1.5根錨桿支護,總體每米支護時間節省25分鐘,日均可增加進尺2米,全巷道工期縮短17天,大大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同時,減少投入支護材料費用20多萬元。
巧設計、妙施工,讓老母坡煤業嘗到了精益化采掘的甜頭,不僅解決卡脖子問題,還避免掉鏈子現象。在精益生產規劃上精打細算,打破傳統設計思路,開動腦筋、大膽嘗試,在挑戰中尋對策,于困難中找辦法,真正做到了煤里淘金,推動老母坡煤業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