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參加培訓,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不會跳的跳蚤”。科學家曾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們把跳蚤放在一張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就立即跳起,跳起高度比它的身高高出100倍以上,然后在跳蚤頭上放一個玻璃罩。經過多次后,跳蚤改變了起跳高度以適應環境,每次起跳總保持在罩頂以下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這時跳蚤已無法再跳了。科學家于是把玻璃罩打開,繼續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變成“爬蚤”了。跳蚤變成“爬蚤”,并非它已喪失了跳躍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最可悲之處就在于,實際上玻璃罩已經不存在,它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有。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自我設限”。
想一想在平時的生活與工作之中,我們又何嘗沒有給自己“限定高度”呢?面對一個沒有完成的工作目標,剛開始懷疑“是不是目標太高了?";如果工作沒有完成,就會安慰自己"也許是這項工作不切實際?".當我們一再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不經意間,提前給自己設定界限,畫地為牢,在低標準低要求中得過且過,局限了發展空間,限制了自身潛能的發揮。我們也已經做了那只不會跳的跳蚤!
要想戰勝和克服自我設限、沖破“魔咒”、掙脫“牢籠”,首先需要有積極的態度,破除“發展瓶頸”、“只能如此”的自卑情結。其次,真正做到不斷的更新自我,要自發去接觸新興事物、新理念,涉足和了解新的領域,去做新的嘗試和改變,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開發潛能,提升發展的范圍和空間,再次,以終點作為起點。明確目標及心智創造。最后,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好的態度就象一部“永動機”,成為永遠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甚至于使我們“越挫越勇”!
也許被束縛的跳蚤所缺的,其實只是一個外界的推力;如果把玻璃杯底部稍稍加熱,“爬蚤”也許會重新變回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