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記憶里那難忘的家書

      作者:運行隊張新義 2022-04-18 11:25 來源:煤礦安全網 記憶 家書

        記憶里那難忘的家書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李春波的《一封家書》響遍大江南北,讓人陶醉,讓人眷戀遠方的游子對家鄉父母的思念之情,也勾起我對“家書”的美好回憶。

        1990年,我離開家鄉來到千里以外的董家河煤礦當了一名煤礦工人,以前從未出過遠門的我離開家人到井下工作,環境變化大、加上人生地不熟思鄉之情不言而喻,那個時候還沒有哪個工人有手機,和家里人聯系自然都是書信聯系,一封書信寄到家里快則5天,慢則7—10天都有可能,等再收到從家里來的回信,那就又要等到7到10天的時間,在那個信息匱乏的時代,家書自然就抵萬金,外地的職工天天盼著能收到家里的來信。

        想想那時候給父母寫家書,情真意切,一點不用字斟句酌,情到深處洋洋灑灑寫上一兩千字一氣呵成“我在這里一切都很好,自己身體很棒,工作也很順心,請父母親不必掛念......通俗的說就是讓父母知道自己有一顆思念家鄉想念父母的心,自己身處煤礦這個特殊的環境里,又不能讓他們過多的擔心和牽擔。父母回信的內容大多是家鄉有了什么新的變化,今年的雨水莊稼長勢、收成,他們身體健康家里今年多少收入,讓我安心工作注意安全,不要想家之類的話語,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工資收入不高,差不多一年回家探一次親,一般在春節前拍個照片裝在信封里,在信封的背面一定寫著“內有照片請勿折”的字樣。

        月是故鄉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到農歷十五、十六,看到天上的圓月,自然而然地就會想起家鄉的二老雙親,家鄉的一草一木,父母的一顰一笑,都會像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的腦海邊。每當這時候,我毫不猶豫地準備自己的紙和筆讓思念之情融入筆墨,訴諸筆端情真意切萬語千言在筆下流淌。

        俗話說:“兒是娘的心頭肉,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己的孩子走到哪里,父母的心會牽掛到哪里,父母收到信后,特別是看到孩子的“靚照”,那自然而然像親眼見到他們的寶貝兒子一樣。父母回信常常會寫“見信如面”,然后千叮嚀萬囑咐:天冷要加衣服,下井千萬注意安全,在單位一定要聽領導的話,違法的咱不做,多向老師傅學習,家里一切都好,安心工作......一晃30多年過去了,我早已不用給他們寫信,而是經常打電話問候,常回家看看,家書的往事成為我不滅的記憶,那份親情常常在我的腦海里索繞。

        運行隊:張新義

        2022年4月13日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