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長津湖之水門橋》有感
影片《長津湖》正在熱映,再現了71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慷慨赴朝,與敵方王牌之師血戰到底的英雄史詩,打破了美國速戰速決回家過圣誕的美夢。“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今天,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黨員干部要從《長津湖》中學習制勝“戰術”,為實現夢想而不懈奮斗。
以血肉之軀抵擋槍林彈雨的愛國主義“戰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伍氏兄弟前赴后繼奔赴戰場。同樣接到命令回去的還有指導員梅生,明明已經退伍,可以告別槍林彈雨的戰爭,在上海過上溫馨愜意且受人尊重的生活,他卻狂蹬了十幾個小時自行車歸隊了。哪怕奔赴戰場堅難險阻,哪怕以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槍林彈雨,他們依然無懼無畏、風雪無阻,也要“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黨員干部要從影片中學習革命先烈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熱愛祖國、忠于人民的遠大志向,立足崗位,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奉獻力量,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座右銘,用行動詮釋愛國主義精神。
以不屈靈魂凝練民族之魂的頑強拼搏“戰術”。志愿軍在奔赴戰場時, 火車被炸了,就步行,橋被炸了,就翻山越嶺,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到達戰場。在和孩子觀看電影時,他問道:“為什么美國有飛機,我們沒有?”是啊!敵人有飛機、有坦克、有棉衣、有豐富的食物,而我們的戰士只有普通的步槍、單薄的衣衫和凍硬的土豆,這些場景讓觀眾的淚水奪眶而出。但戰士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團結一致,奮不顧身,以不屈靈魂凝練民族之魂向敵軍發起沖鋒, 創造了 世界戰爭史上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奇跡。黨員干部要從影片中學習先烈的頑強拼搏精神, 學習他們始終不渝的信念、 鋼鐵般的意志。堅持在重大斗爭中磨礪, 練膽魄、 磨意志、 長才干, 努力成長為可堪重用、 能堪大用的棟梁之才。
以頑強意志雕刻不朽豐碑的敢于犧牲“戰術”。 影片中楊根思打盡了最后一顆子彈,抱起炸藥包縱身一躍,伴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 與敵人同歸于盡。雷公為了保護戰友, 獨自一人把滾燙的標識彈放到車上, 開車將標識彈運到了 敵人的坦克車群中,結果自己卻被敵軍的炮彈打中,最后整個人都血肉模糊, 從嘴里緩緩吐出“疼死我了”。沒有打不死的英雄,上了戰場,他們都是不怕死的英雄, 他們忍受著零下40多度的嚴寒氣,甘愿化成冰雕, 也絲毫不愿退縮,以頑強意志雕刻了不朽的豐碑。黨員干部要繼承和發揚敢于犧牲的革命忠誠精神,主動投身到各種斗爭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