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做好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全面辨識礦井各系統和作業活動中的各種危險源,明確危險源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后果,并對危險源進行分級、分類、監測、預警、控制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做好三項評估工作。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 礦井應組織人員對危險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辨識和風險評估,并確保: 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建設有領導機構; 辨識范圍覆蓋井下所有活動區域; 對辨識出的危險源要登記,并逐一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并對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資料進行統計、整理、歸檔; 工作程序或標準改變、生產工藝發生變化以及工作區域的設備和設施有重大改變時,能及時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 發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現重大不符合項時能及時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 風險管理對象提煉、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對危險源進行辨識、分析的基礎上,應提煉出相應的風險管理對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風險管理對象的提煉要具體、明確,一般應按照人、物、環、管四種風險類型來確定; 針對風險管理對象要制定相應的管理標準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管理標準和措施的制定遵從全面性原則和可操作性原則; 管理標準和措施的制定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應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管理標準和措施進行修訂和完善。 危險源監測 采取措施對危險源進行監測,以確定其是否處于受控狀態。并確保危險源監測設備靈敏、可靠;危險源監測信息傳遞暢通、及時,相關信息能及時錄入管理系統。 風險預警 應采取措施對危險源產生的風險進行預警,使管理層和責任人能夠及時獲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風險預警應建立信息流通渠道,使預警信息傳遞暢通、及時。 風險控制 應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標準、風險管理措施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貫徹與執行,以實現對風險的控制。在進行重大以上風險任務時,必須編制專門的安全措施,并明確安全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