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礦井自然發火預測預報管理制度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21-09-16 10:25 來源:煤礦安全網 溫度 發火 回風 自燃 觀測點

        第二百一十條 2019年8月陜西煤礦安全裝備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對4煤自燃傾向性進行了鑒定,根據《陜西正通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煤塵爆炸性、自燃傾向性檢驗報告》(報告編號:SAMK/MZ-19013),鑒定結果為Ⅰ類容易自燃煤層。西安科技大學2015年1月對4煤自燃特性參數進行了實驗研究,結論為:煤樣在初始溫度為28.7℃條件下,實際自然發火期為37天。

        礦井建立自然發火早期預測預報監控系統,采取礦井監控系統、人工日常巡檢和定期取樣分析“三位一體”的綜合監測方法,及時檢測和發現氣體濃度、溫度變化情況。

        (一)煤層的自燃預測

        1.防止煤層自然發火,通過對其標志性氣體進行分析,依此判定有無發火跡象。

        2.高家堡煤礦4煤層以CO、C2H4作為自然發火指標性氣體。常溫狀態下就有CO氣體出現,說明4煤層在低溫時就已出現氧化反應;C2H4氣體只有在超過干裂溫度時才出現,在井下一旦檢測到,說明浮煤溫度超過了裂解溫度。

        試驗指標:

        CO濃度達到0.015%且連續呈上升趨勢。

        監測出C2H4(乙烯)氣體。

        監測出現C2H2(乙炔)氣體。

        3.在礦井的自燃危險區建立自燃發火觀測點,采用自燃火災束管監測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在線監測、人工日常巡檢和定期取樣分析實現系統、定期觀測。

        觀測內容:氣體成分、氣溫、水溫等。

        4.發火觀測點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煤層掘進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采區回風巷等地點,應設置發火觀測點。

        (2)發火觀測點應選擇在圍巖及風流穩定、前后5m范圍內斷面無變化、支護完好的巷道內。

        (3)發火觀測點觀測內容可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氧氣等氣體成分和氣溫、水溫等。

        (4)自燃發火臨時觀測點:發生有異常現象,為縮小火區范圍以便準確查找火源點而增設的觀測點。

        (二)人工檢測方法

        瓦斯檢查員必須每天按照指定的巡回檢查路線對在煤層掘進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采區回風巷等觀測點進行檢查,檢查路線為:運輸順槽→工作面→回風隅角→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為掘進回風流→掘進工作面。檢查過程中使用便攜式CO檢測報警儀、氧氣檢測報警儀、光學甲烷檢定器檢測觀測點的CO、CO2、O2濃度;用溫度計測定空氣溫度、水溫。

        每周至少對采空區、密閉墻進行一次檢查。若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匯報通防隊,制定措施進行處理。

        (三)自燃火災束管監測系統

        礦井安裝有KSS-200煤礦自燃火災束管監測系統,通過已敷設的束管將監測地點的氣體抽至氣相色譜儀中進行精確分析,實現對CO、CO2、CH4、C2H4、C2H6、C2H2、O2、N2等氣體含量的在線監測。其分析結果每天報礦總工程師、通防副總工審閱,同時自動存入數據庫中,以便今后對各種氣體含量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預報煤炭自燃的趨勢。

        束管監測點安設位置:監測點應設置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回風側采空區內部、回風巷距工作面10~15m處、密閉區,以及其他可能自然發火的巷道中。

        束管管路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束管應用吊鉤懸掛,并應與動力、通信、信號等電纜分掛在

        巷道兩側。

        2.管路系統應采取防砸壞、防漏氣,防積水、防堵塞等措施

        地面管路還應采取防凍措施

        3.束管端頭安設一個水分灰分過濾式氣體檢測探頭,沿路管路要做到吊掛平直、不漏氣。

        (四)人工定期取樣分析

        通防隊安排監測工每天對工作面采空區、煤巷高冒破碎點進行取樣分析一次,每周對所有密閉墻進行人工取樣分析一次。若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匯報通防隊及調度指揮中心,由通防隊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進行處理。

        氣體分析由氣相色譜儀完成。取樣前必須用取樣地點氣體對取氣囊進行2~3次沖洗。氣樣采集后5小時內必須送至氣樣分析室進行數據分析,如超過5小時,氣樣應舍棄不用,重新取樣,以保證分析數據準確。

        (四)安全監控系統

        礦井裝備一套KJ76X型安全監控系統對所有的采掘工作面、采(盤)區回風巷、主回風巷、煤倉上部、皮帶轉載點下風側等地點均按要求裝備CO或溫度傳感器,實現24小時連續監測。

        1.采(盤)區回風巷、一翼回風巷、總回風巷,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溫度傳感器。

        2.自然發火觀測點、封閉火區防火墻柵欄外,設置一氧化碳傳感器。

        3.帶式輸送機滾筒下風側10m~15m處應設置煙霧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發生火災時,應能實現報警、急停、自動噴水。

        4.采掘工作面回風流、機電硐室內設置溫度傳感器。

        5.壓風機設置溫度傳感器,溫度超限時,聲光報警,并切斷壓風機電源。

        (五)所有檢測分析結果都必須由記錄可查,每周至少觀測預報1次,有專人定期整理和觀測分析結果,并繪制變化曲線。發現自然發火指標超過或達到臨界值等異常變化時,立即發出自然發火預報,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六)發現有人工作的地點或風流中一氧化碳氣體的濃度超過或達到24ppm時,需將人員撤出,在通往超限地點的全風壓巷道門口設好柵欄,并向通防隊及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匯報,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七)當井下發現自然發火征兆時,必須停止作業,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處理。在發火征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必須撤出人員,封閉危險區域。進行封閉施工作業時,其他區域所有人員必須全部撤出。隱患未徹底消除,嚴禁恢復生產。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發出火災預報:

        1.巷道中出現霧氣或“掛汗”(溫度不同的兩段風流交匯處,因水蒸氣過飽和而凝聚出現的霧氣除處)。

        2.巷道中出現火災氣味時,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3.從煤炭發熱或自燃地點流出的水或空氣,其溫度較平常增高。

        4.空氣中有害氣體(如CO、CO2等)濃度增加,人體感到不舒服,如頭痛,悶熱、精神疲乏等。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