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八臺鎮的采訪后,我對家鄉的發展印象更加深刻了。
原先的家鄉在我眼中只是一個縣級市,發展欠佳,經濟平平。但是由于這次實踐活動,我得以全面的觀察家鄉在扶貧脫貧洪流中的成長,從以往的傳統鋼材重工業為主,變為了旅游城市。然而不僅僅是家鄉城市的變化,在城市周圍的鄉鎮,變化更是突出。
以我這次著重采訪的八臺鎮為例,原來的八臺鎮僅僅只一個小地方,只有三條街,多是大田,那些磚房就分布在大田上,幾家人湊做一處,成為一個屯。然而在今天我的眼中,田間交錯的水泥路,排列在大田邊整齊的樓房,一切都與我記憶中的那個過去的小鎮大相徑庭。這些變化不可謂不令人驚喜。在這背后推行政策的鄉官,支持的鄉親更是令人敬佩。
在采訪中,領導班子講述了一些其中的困難,例如對種植作物品種的選取。在八臺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推進下,通過與河南省農科院積極對接、多方走訪、調研,再結合鎮村產業實際,在全鎮推行種植產量高、出油多的“豫花37”高油酸花生。八臺鎮同中富肥業積極溝通對接,特別為我鎮定制了一批適合“豫花37”高油酸花生種植的化肥,為我鎮群眾增產增收貢獻“肥力。這只是需要克服的冰山一角,但是成果喜人。
目前八臺鎮成果喜人,我也為家鄉的面貌煥然一新而高興,截止目前,八臺鎮已完成春地花生種植329畝,現正值三夏生產的關鍵時期,八臺鎮將陸續拉回“豫花37”高油酸花生種40萬斤,計劃發展麥茬兒花生種植10000余畝,各村正在積極卸種、剝殼,等待小麥收獲完畢后,統一進行播種。我相信在這些努力后,家鄉在將來會更上一層樓。
作者: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