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高原上的綠色“守望者”——陜煤陜北礦業涌鑫公司安山煤礦創建綠色礦山紀實
塞北高原上的綠色“守望者”——陜煤陜北礦業涌鑫公司安山煤礦創建綠色礦山紀實
日前,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發布省級綠色礦山創建庫名單,陜煤陜北礦業涌鑫公司安山煤礦赫然在列!在兩山夾一溝的黃土地上打造出一座區域性生態文明礦山,安山煤礦實現了久藏心底的“綠色夢”。
一路走來,安山煤礦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致力于綠色開采,堅持不懈走生態文明之路、科技創新之路、資源節約之路,助力礦井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如今,浮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座綠影婆娑、山明水凈,四季都有綠、處處皆是景的現代化煤礦。
穩中有進 ?植綠于心踐于行
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從來都不是一道單選題。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綠色礦山,并實現進入省級綠色礦山創建庫名單,安山煤礦為此規劃的時間表是:從2018年3月到2020年底,2年多時間。
立足效益發展和清潔生產,安山煤礦審視自身能力基礎和智慧潛力,用“頂層設計”正視綠色與發展的“相交點”,在時間坐標上科學把握節點,清晰量化指標,穩中有進,釋放新活力。
在具體綠色礦山創建工作中,安山煤礦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加大資金籌措及調度力度,穩步推進環保工程建設,保證了各項創建工作嚴格對標對表創建標準。
為確保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安山煤礦從強化宣傳引導入手,堅持政策指導、統籌調研、合理規劃、注重實施的基本原則,在依法合規辦礦的前提下,按照《安山煤礦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積極推進各項工作。成立綠色礦山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綠色礦山建設管理和實施工作;建立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全面加強對創建工作的考核;用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規范礦井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保證綠色礦山創建達標。
綠色打底 ?礦區靚裝開“美顏”
如果說山水之美,自然勾勒,渾然天成;那么,建設之美,則顯現功力,日久方成。
作為綠色礦山建設的重點,如何有效抑制揚塵,一直是安山煤礦環保整治的重中之重。安山煤礦將輸送機走廊、運煤棧橋全部封閉,安裝噴霧灑水降塵設施,有效防止煤場運輸、轉載及存儲過程中產生煤塵污染。地面運輸過程中施行灑水抑塵、限速行駛、篷布遮蓋。在廠界周邊安設防風抑塵網、環保吸塵噴霧機,在出場口建設自動洗車平臺,多管齊下有效抑制揚塵。
全方位的降塵之后是大手筆的“潑”綠。安山煤礦因地制宜,見縫插綠,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全面優化配置復墾土地。在礦區周邊及排矸場采取喬灌混交防護林帶進行綠化,可綠化面積達100%;在礦區空地、道路兩側采取林灌草相結合方式種植油松、新疆楊、紫穗槐等進行園林綠化。通過合理有序的栽植,礦區合計綠化面積達2.28公頃,基本形成了礦區“步步見綠”的綠化新格局。此外,安山煤礦因地制宜建成廉潔主題公園,形成了集文化、賞景、休閑為一體的景觀群,有效優化和提升了礦居環境。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才能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安山煤礦堅持以人為本、防災減災、因地制宜的原則,投入資金對采煤沉陷區進行土地復墾綜合整治。在沙壕梁土地整治單項試點一期工程項目中,約5.3公頃土地得到治理,恢復耕地面積3.46余公頃,與之配套硬化的1.63公里道路也已經投入使用。隨著沉陷地的治理,田間道路的拓寬硬化,項目區交通將更加方便,更有利于機耕和大型農業設備的使用,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促進了礦區地企和諧穩定。
科技引領 ?大道至簡“綠”動能
用科技創新激活生態文明“新動能”,是謀求高質量發展的不二法門。在全力推進綠色創建的過程中,安山煤礦并未囿于單純的綠化、美化礦山,而是依靠科技創新來打造內涵突出、本質綠色的生態環保型礦山。
依托兩化融合的滾滾浪潮,安山煤礦以“一個中心、一張圖、一個平臺、一張網”為基礎,建立了礦井一體化雙重預防體系、主運輸皮帶智能調速系統等18大業務管理子系統。目前投入運行的聯建樓分控中心,充分發揮數據融合聯動優勢,集成首個智能化工作面遠控系統、主通風機遠程監控系統等8大系統于一體,形成了井下各生產系統集中控制、統一協調的管理方式,真正實現了減員增效的發展模式。到2023年底,隨著所有子系統實現融合,安山煤礦將全面步入“智能化”時代,一副“智領未來”的畫卷正徐徐鋪開。
把資源吃干榨凈、變廢為寶,最終實現顆粒歸倉,是創建綠色礦山的又一“法寶”。安山煤礦深諳其道,全力提高“三率”指標——工作面回采率控制在95%左右,采區回采率在81.8%左右;生產原煤經自建選煤廠工藝洗選,入選率達到82%,精煤回收率達到46.15%;建有礦井水處理站和生活污水處理站,經工藝處理后,礦井水達到“井下消防、灑水”水質要求,生活污水達到中水回用標準,均實現了100%回用;村企聯建煤矸石填溝造地綜合利用項目已取得府谷縣發改委備案、環評和水保批復,目前正在有序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安山煤礦首個“110工法”留巷試驗工作面自2020年11月投產以來,已成功留巷194米,減少掘進量930米,回收間煤柱煤量約3萬噸,一場圍繞高資源回收率的采掘工藝變革讓安山煤礦品嘗到了綠色集約生產的成果。而在節能減排方面,安山煤礦實施智能化綜合能源利用供熱改造項目,利用礦井排放的空氣能以及乏風和空壓機余熱等資源,完成全礦熱水制取和冬季供暖。該項目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8000余噸,實現鍋爐煙氣、二氧化硫及爐渣零排放。
綠色礦山建設當下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無疑進一步夯實了安山煤礦的綠色“家底”,提升了廣大職工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安山煤礦將全面對標“全國綠色礦山”標準,以綠為底,踐綠于行,為“十四五”期間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而不懈奮斗。(高曉邦 張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