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間的毫厘之爭 ——記九里山礦地測科
在九里山礦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總愛因為絲毫的偏差與人斤斤計較,他們常因圖紙上的一個點而廢寢忘食。如果要找到一個詞來夸他們,“認真”、“精細”或許還略顯單薄,“苛刻”反而可能是他們最受用的。這個團隊就是地測科。
“觀測誤差1分”,“超限了!重測吧”這是14142運輸巷中測量數據記錄員李程和正在操作測量儀器的李明的一段對話,兩人言語中多少都有一些無奈。對于一個旁觀者來說也許不知道這兩句話意味著什么。為了保證測量數據的可靠性進而為之后的各類工程設計提供有效保障,《測量規程》及《煤礦測量規程》都對現場測量數值的誤差范圍有著嚴苛的規定,只有當每一測站的數據誤差小于規定范圍方可繼續進行之后的測量工作,一旦等于或大于即測量人員常說的“超限”就必須重新測量直至達到要求為止。而他們口中所說的“1分”只不過相當于10米外的墻上一粒黃豆大小的偏差,看似微小卻足以對之后的工程造成深遠影響,這就是為什么他們不惜廢棄掉花費了一上午測得數據選擇重測的原因,雖是無奈卻又必須。這不僅是規程中的明文規定更是作為一名煤礦測量人員對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
“測量”作為一門傳統且古老的學科,一直被視作一切工程的先行官,大到一個國家的地圖繪制,小到一堵墻、一條水溝的取線求直無一不需要精確的測量數據作為支撐,對于煤礦亦是如此。一個操作上的疏忽、一個數據的失真帶來可能是整條巷道的報廢,更有甚者方向上的細微之差導致誤揭煤進而造成重大事故的,這些例子不勝枚舉。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亦不過如此。
多年以來,九里山礦地測人員一直秉承著高標準、嚴要求的工作態度,為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可靠,始終堅持“寧可全盤推翻、也不模棱兩可”的工作原則,對礦井凡是涉及到測量的工作小到一個鉆孔的方向、一條水溝的腰線大到一條巷道的方位角、一個采區的導線控制無一不是測而又測,對待數據無一不是算了又算,務求“絲毫無誤”,也正是因為這種對待工作近乎于苛刻的要求使得九里山礦多年以來從未因測量的失誤而導致礦井生產的損失。
在九里山礦,技術人員常說地測科的人固執,常常因為一個數值和人正爭的面紅耳赤;也經常會聽到施工區隊抱怨測量人員太死板,總是因為巷道的一點起伏偏移而錙銖必較,殊不知在安全面前容不得半點差池,在安全面前不允許有毫厘閃失。
?
(蔡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