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彩云之南的青春禮贊
2001年的盛夏時節,家在云南紹通的高中畢業生范賢雄第一次遠行便是千里之外的寧夏,誰曾想,這一去盡和寧東這片熱土結下了不解之緣。
“現在看來還是硫酸鈉蒸發結晶單元堵塞導致系統不能穩定運行,問題不解決會影響到煤化工裝置運行,要把它作為技術難關來克服”,5月23日,在國能集團寧夏煤業煤制油化工公管公司水處理中心煤化工廢水結晶裝置現場,煤制油化工公管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范賢雄凝視著設備,他心里明白這一次又遇到了一塊“硬骨頭”,暗自下定了決心。
2005年,寧夏大學畢業后的范賢雄的第一選擇并不是回到云南故里,而是投身到了寧夏煤業公司煤制油化工建設中,從一個“青澀”大學生到生產管理負責人,“攻堅”達人成為了范賢雄的代名詞。
2016年,隨著煤制油項目的投產,煤制油化工板塊共有三個生產用煤單位、九個用煤裝置、四類用煤爐型,各爐型所需煤種特性也截然不同。怎樣科學合理的保障用煤給當時煤制油化工公管公司出了一道難題,也是在這個關鍵時期,范賢雄再一次選擇了全新的挑戰,來到煤制油化工公管公司。
誰曾想“初來乍到”的范賢雄即將面臨的卻是一場“遭遇戰”。
由于部分主要礦井煤源出現異常,影響到煤制油化工生產裝置正常用煤需求,為此,范賢雄組織制定了《煤制油化工板塊裝置原煤保供專項方案》,采取循環流化床鍋爐摻配爐渣、濾餅等方案,確保鍋爐運行正常,各單位內部發電量得到保證,避免從外部電網大量購入高價電的情況。在煤制油公司正常生產前,主動采取將羊場灣礦生產的洗沫煤代替精塊煤用于甲醇公司氣化裝置,將洗沫煤代替精塊煤形成常態化管理,較好解決了礦區精煤量無法滿足煤制油化工板塊使用的問題,為煤制油裝置成功投料試車提供了原煤保障,同時確保化工生產裝置正常用煤需求,避免了化工裝置減產、停產的情況。
為解決原煤供、需矛盾問題,范賢雄頻繁走訪煤制油分公司、烯烴分公司、甲醇廠等生產單位,掌握用煤設備特性。走訪礦區,掌握礦區生產情況及原煤特性,通過科學的分析,制定精準配煤方案,建立異常煤種臺賬,制定異常煤種應急預案等措施,保障了板塊裝置用煤需求,2017、2018年配煤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范賢雄組織開展的“寧東礦區煤化工用煤配煤方案研究及工業化應用”的課題研究,形成了不同爐型煤種的選擇方案及指標要求,并獲得寧夏煤業公司2018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
經過精準化配煤的“初戰告捷”,范賢雄意識到要想保持配煤高合格率,必須完善提升公司內部配煤管理。為此,他從原煤入儲進行分倉、分礦點、分區域存放到原煤配供分類、分質及監督管理方面開展精準配煤工作,采取工藝指標三級分析,確保了各生產單位的用煤安全,徹底解決了生產裝置用煤不穩定導致設備頻繁檢修問題,提高裝置長周期安穩運行。
在攻堅克難中歷練多年后,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范賢雄的思路沒有停止于此。他暗自定下了目標,要實現從“攻堅”問題到“創新”打破瓶頸的跨躍。
針對萬邦達BOT處理能力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問題,范賢雄組織專題會議,制定改進措施,將處理能力由原來1000方/小時提高至1300方/小時,保證了園區污水處理滿足生產需求。針對制約供煤裝置安全穩定運行的瓶頸問題,他又會同技術人員,反復研究討論,陸續推進了卸供煤系統一鍵啟動。煤泥水系統處理能力不足、皮帶機啟動故障、翻車機壓車梁積煤損耗等項目改造,運行效果較好。2017年以來,累計組織開展“QC”質量課題30余項,“智多星”、“源動力”等QC小組在小改小革方面的正面引導效果顯著,先后獲得了寧夏煤業公司科技成果獎4項、合理化建議獎2項。
隨著煤化工板塊快速發展,企業面臨的環保壓力與日俱增,不解決好廢水排放的問題,直接影響園區內各化工企業正常運行,緩解環保壓力迫在眉睫。2016年,寧東礦區礦井水及煤化工處理利用項目(零排放)正式開啟。
2018年3月,煤制油化工公管公司開始著手準備寧夏煤業公司環保“一號工程”“零排放”項目生產試車工作,該項目采用的處理技術屬國內外首次較大規模集中運用,由于受來水水質及設計條件限制,很多技術問題亟待解決。范賢雄的“攻堅”特長正當時。
為解決生產裝置循環水場置換排水問題,范賢雄組織專題會議進行討論,經過反復分析、論證,最終形成勾兌處置的意見,并與各化工裝置制定園區循環水置換排水計劃,形成制度化、統一化的排水管理模式,通過統一安排,使污水排放由原本無序排放向統一有序排放過渡,解決了來水指標影響裝置運行問題。針對生產過程出現預處理總硬度較高、二階段高密池沉淀效果較差,設計藥劑無法滿足生產需求等問題,范賢雄對工藝進行逐項分析,通過不斷試驗,更改工藝路線,將試車問題一一進行解決。
30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作為全體試車人員的一份子,范賢雄喜獲捷報頻傳。
2018年6月18日向烯烴一分公司供出合格產品水,7月18日一階段全系統工藝流程打通,實現了項目一階段裝置穩定運行。2019年3月31日,最后一個副產品雜鹽正式產出。截止當日,煤化工基地廢水及礦井水系統均已順利產出氯化鈉、硫酸鈉、雜鹽,標志著這個設計指標亞洲最大的工業廢水處理項目的二階段全流程全部打通。(通訊員 楊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