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籠調繩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述
根據我礦安全生產需要,現由運輸隊運行班對副井提升系統的首繩進行調整,為了指導這次換繩工作的順利進行,特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如下,望認真執行。
二、主要技術參數
1、提升容器:單臺罐籠(含配重)自重22T。
2、提升鋼絲繩:鋼絲繩直徑44mm,單位重8.23kg/m,鋼絲繩間距350mm,共計4根。
3、平衡尾繩:規格187mm×29mm,單位重 16.8kg/m,共計2根。
4、運轉提升高度:560.31m。
5、系統單側質量:罐籠一臺22T+尾繩二根18.8T+首掛、尾掛裝置5T=45.8T。
三、施工方案及具體方法
我礦副井為雙罐雙層提升,此次調節(暫短)首繩共計4根,四根首繩分兩次先后進行調整。
本次將主罐提到井口,罐頂與遙臺放在一個水平面上,在井架下天輪平臺用300工字鋼搭建平臺,分別用四個鎖繩器鎖住副罐四根鋼絲繩,并用白漆做好記號,再用45鋼絲繩卡頭和¢18.5鋼絲繩繩掐住四根鋼絲繩并用5T手拉葫蘆將四根首繩向下拉緊在井架子上。鎖繩工作結束;
認真檢查確保無誤后,進行下一道工序,在井口用6CM優質木板搭建三層工作平臺,分兩次,連續作業完成。第一次用對稱兩根油缸提起主罐到最大限度(大約800mm),松開另外對稱兩根鋼絲繩楔形環拉緊鋼絲繩并將兩根油缸縮到最短位置鎖好,檢查無誤后給這兩根油缸打壓提起主箕斗到最大高度,松開另外對稱兩根鋼絲繩楔形環拉緊鋼絲繩并將兩根油缸縮到最短位置鎖好,本次調繩結束。
四、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對副井提升設施及現場進行勘查,了解整個情況。
2、組織全體施工人員學習貫徹安全技術措施及有關的規程規范,做到人人心中有數。
3、準備好各種施工機具,材料等(見附表)
4、做好人員的組織分工,做到崗位、任務、作業方法明確,作業有序不亂。
5、機電科作好統一協調,提前對有關事項進行磋商,作好配合協調。
6、作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項準備,如:備齊安全設施及勞動保護用品,安全員的配備,安全措施的編制審批等。
7、作好井口的照明及通訊聯系。
六、安全保證措施及注意事項
1、運輸隊隊長紀民靜為本次調繩工作的第一安全責任人,對整個施工負全責,李小璽為本次調繩工作的技術負責。同時各崗位上都有明確的安全負責人。
2、組織施工人員認真貫徹學習《安全技術措施》及有關的規程規范,使每個人都熟悉操作工藝,領會安全要求。
3、必須有安監科及安全員監視,指揮施工。確保操作正確,安全要求落實到位。
4、禁止上下平行作業,井口作業時,井下必須專人站崗,禁止井下人員進入井筒范圍。禁止墜物到地面或井筒中。作業時,工器具構件要系上留繩,防止滑脫。
5、提前編制好燒焊措施,準備好消防器材,清理動火地點的雜物及易燃易爆物品,按照安監科電氣焊入井作業安全措施嚴格執行。
6、保證井口有足夠的亮度,并清理井口處的積煤和雜物。
7、施工前,對所有使用的機具,材料作一次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更換或修理。
8、在開車之前,要對井口及各層作業平臺檢查確認無任何問題,方可聯系開車。
9、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禁止登高或在井口作業。
10、高空作業、井筒作業時,必須系牢安全帶,安全帶生根牢固,且不得系到移動和轉動部件上。
11、作業平臺要搭設牢固、綁扎穩固。
12、所有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
13、現場用電必須符合臨時用電規范要求,帶電設備必須進行重復接地。
14、非施工人員不得靠近上、下井口。
七、勞動力組織
此次施工由運輸隊運行班負責,運輸隊紀民靜、李小璽對整個施工全面負責;配備安全員1人,同時安監科和機電科現場跟班負責現場安全管理。配備檢修工6人,電焊工1人,電工1人,普工4人。
八、工期安排
待準備工作充分后,停止生產,進行提升繩的調整工作,爭取調繩工作16小時內完成,本次安排一班作業。
九、施工機具及材料一覽
1、鎖繩器 Ф40 4臺
2、手拉葫蘆 2-5t 5臺
3、卸扣 5-10t 6只
4、繩套 6*37+1-Ф18.5 2付。
5、氣動板手 1臺
6、大錘 2把
7、小錘 4把
8、活口扳手 8個
9、梅花扳手 8個
10、鐵絲 16# 10kg
11、空壓機 1臺
12、電焊機 1臺
13、氣焊工具 1套
14、滅火器 2只
15、棕繩 Ф20 100米
16、撬棍 4根
17、木板 60*300*4000mm 6塊
18、木板 60*300*3000mm 12塊
19、安全帶 10付
20、礦燈 10盞
21、安全帽 10頂
22、膠質線 1.5㎡ 50米
23、松動劑 4瓶
24、電焊手把線 50米
25、電焊條 ø3.2 40kg
26、電焊面罩 2個
27、鋼卷尺 5米 2個
28、風鎬 1臺
29、白自噴漆 2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