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礦井礦井中長期防治水規劃(2012——2017年)

      作者:佚名 2012-04-21 00:28 來源:本站原創

        **礦井礦井中長期防治水規劃(2012——2017年)

        單位:

        總工:

        部長:

        編制: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

        目 錄

        1 概 況 1

        1.1 以往地質、水文地質工作簡述 1

        1.2 礦井四鄰關系 2

        1.3 地質概況 4

        1.4 水文地質概況 6

        2 礦井防治水系統安全評價 7

        2.1主要水害因素分析評價 7

        2.2 帶壓開采條件初步評價 8

        2.3 主排水系統能力評價 9

        2.4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 10

        3 礦井防治水規劃總體思路 11

        4礦井防治水規劃目標 12

        4.1 安全指標 12

        4.2業務指標 12

        5 礦井防治水總體規劃 13

        5.1 水文地質補充勘探 13

        5.2底板奧灰承壓水探查和防治 14

        5.3構造水的探查與防治 14

        5.4 采空區水的探查與防治 15

        5.5 頂板砂巖水的探查與防治 15

        5.6地表水防治 15

        6 礦井生產銜接規劃 17

        7 礦井日常防治水工作 19

        7.1 掘進工作面防治水工程 19

        7.2 回采工作面防治水工程 19

        8 礦井防治水重點工程項目 24

        8.1防治水系統建設 24

        8.2 防治水工程項目 26

        8.3 防治水科研項目 27

        8.4 地測防治水報告修編 29

        9 礦井防治水配套措施 32

        9.1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32

        9.2成立防治水指揮部 32

        9.3明確避災路線 32

        9.4 組織搶險隊伍 33

        9.5 配備搶險材料 33

        9.6突水應急處理 33

        9.7 建立獎懲機制 35

        10 結論 36

        *****煤礦

        礦井中長期防治水規劃

        (2012——2017年)

        *****煤礦地質條件相對復雜,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為中等類型。2009年,*****煤礦特委托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研究院進行《*****煤礦帶壓開采防治水技術研究》項目研究,該項目研究成果中,提交了《*****煤礦中長期防治水規劃》(以下簡稱西安院規劃)。該《規劃》主要完成了以下任務:

        1、分析、研究*****煤礦已有區域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包括15#煤);

        2、進行礦井主要水害因素分析及受水威脅程度評價;

        3、提出礦井水害防治總體思路和技術路線;

        4、提出礦井防治水技術方案和相應的防治水研究項目及工程項目;

        5、結合礦井中長期采掘計劃,提出礦井防治水工程和研究項目進度安排,并提出防治水工程費用概算。

        2009-2011年,礦井依據該規劃完成了三維地震勘探、補充地質勘探、水文監測孔等地質勘探工程,進一步查明了水文地質條件,收集了一些水文地質資料,根據2011年省安全監察檢查時相關水文專家的建議,特結合最新的實際情況對該規劃進行修編。

        本次修編的期限為2012年—2016年,共五年。因礦井概況、地質概況、水文地質概況變化較小,相關內容從略,只對變動部分進行補充。其它部分特別是中長期防治水工程計劃進行了詳細說明和規劃。

        1 概 況

        1.1 以往地質、水文地質工作簡述

        一、地質工作

        1、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煤田地質勘探114隊共施工鉆孔20個,進尺9967.53m。其中水文孔3個,進尺1697.86m,抽水6層次。

        2、2011年11月至今,***********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隊正在施工西盤區補充地質勘探工程,設計4個鉆孔(即補1、補2、補3和補4鉆孔),計劃進尺2462m。未完工。

        二、水文地質工作

        1、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煤田地質勘探114隊共施工水文孔3個,做了6次抽水試驗,其中5次抽水試驗質量評定為合格,一次為抽干。

        2、2010年10月—2011年8月,***********公司施工******(G1#水文孔),進尺終孔深度889.82m,終孔層位為奧陶系中統上馬家溝組(O2s)。

        3、2011年10月至今,***********公司正在施工郭家莊、西田良水文孔,設計孔深分別為1018m和600m。未完工。

        4、2012年2月,***********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隊正在施工興旺莊水文孔,設計孔深為805m。未完工。

        三、物探工作

        1、***********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2004年9月、2005年4月分別對*****煤礦田東翼大巷和首采盤區1.367km2、西翼西一盤區2.023km2的范圍進行了三維地震勘探,在三維地震勘探范圍內發現了落差3~18m的斷層20個,陷落柱9個。

        2、2010年11月—2011年1月,****地寶能源公司實施了東盤區三維地震勘探項目,勘探面積1.3km2。

        3、2010年11月—2011年1月,******水文物測隊實施了西盤區三維地震勘探項目,勘探面積2.6km2。至此,全區完成三維地震勘探工程。

        4、2011年4月—2011年12月,****省地球物理化學勘探院實施了東盤區瞬變電磁勘探工程,勘探面積2.6km2。

        5、2011年11月至今,***********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正在實施西盤區瞬變電磁勘探工程,勘探面積5.51 km2。

        1.2 礦井四鄰關系

        2009年前調查,*****煤礦周圍礦井主要有趙莊煤礦、慈林山煤礦、色頭煤礦、望云煤礦、長平煤礦等。據到******縣國土資源部門最新的調查資料,*****煤礦除上述礦井外,還有******煤礦、******煤業、******煤礦等,均批準15#煤層。已經掌握的具體資料見下表1和附圖:

        圖1 *****煤礦與相鄰礦井位置關系圖

        1.3 地質概況

        2.1.1 井田構造

        本井田位于晉(城)—獲(鹿)褶斷帶南段的韓店至******間褶斷帶西側,武(鄉)—陽(城)凹褶帶東側。區內構造主要受新華夏構造體系的控制,全井田總的為一走向北北東,傾向北西,傾角5°左右的單斜構造,在此基礎上伴有次級寬緩褶曲和小型斷裂,斷層附近地層傾角達15°以上。區內主要斷層和褶曲的走向多為北北東向;西北部褶曲因受后期構造運動的影響向西偏轉成北東東向,如郭家莊向斜。本井田大部為黃土覆蓋,局部有基巖出露。

        1、斷層

        目前*****煤礦經三維地震勘探,共發現72條大中型斷層。斷層大都為正斷層,延伸長度不大,從幾十米到數百米不等,落差3~290米,一般只有幾米。其中對安全影響較大的斷距大于30m的斷層共五條,即東南部的莊頭正斷層、DF31、DF32和DF55等正斷層,西部的興旺莊南正斷層。上述斷層均屬于張性斷層,可能形成導水通道,將會溝通巖溶水主要含水層,因煤層都在奧灰水位之下,巖溶水就會沿斷層侵入含煤地層和礦井,造成水害事故

        (1)莊頭正斷層:位于團山、東田良、莊頭、黃耳溝、北王莊、柏枝莊一帶,北與長治斷層斜交。呈“S”型展布,傾向北西,傾角大約為70-75°。落差290m,區外有鉆孔控制。根據《****省沁水煤田******礦區趙莊勘探區詳查地質報告》報告,施工1601鉆孔孔深接近斷層時,巖芯強烈破碎,鉆進中沖洗液消耗量為11.808m3/h,說明該斷層破碎帶不僅導水而且可能富水。該斷層使太原組各可采煤層與中奧陶統灰巖強含水帶直接接觸,對煤層開采具有一定的威脅。慈林山煤礦在斷層附近開采時,發現頂板淋水現象嚴重,排水量增加,說明該斷層具有一定導水性。

        (2)興旺莊南正斷層:由西南至東北穿過整個井田,是本井田內最大的一條斷層。走向NE,傾向SE,傾角70~80°。區內最大落差30m,控制長度1310m。落差兩端小,中間大。該斷層使太原組各可采煤層與中奧陶統灰巖含水層與松散巖類含水層發生水力聯系,增加了煤層的充水性。

        (3)DF31正斷層:位于井田東部,由南到北,貫穿全區,走向N49°E,傾向NW,傾角70°左右,區內控制長度700m,并向南、北邊界延伸出區外。該斷層錯斷3號、15號煤層,控制最大落差40m。

        (4)DF32:位于井田東部,由南到北,貫穿全區,走向N52°E,傾向NW,傾角70°左右,區內控制長度1190m,并向南、北邊界延伸出區外。該斷層錯斷3號、15號煤層,控制最大落差36m。

        (5)DF55:位于井田東部,走向N56°E轉S82°E,傾向SE,傾角78°左右,區內控制長度1076m,斷層兩端均延伸至莊頭正斷層,該斷層錯斷3號、15號煤層,控制最大落差51m。

        2、陷落柱

        根據目前三維地震勘探資料,在三維地震勘探范圍內發現陷落柱34個。

        據最新的東翼瞬變電磁探測結論,東盤區勘探區內共有陷落柱4個,推斷解釋了富水導水陷落柱1個,為DX24;推斷解釋了中富水弱導水陷落柱2個,分別為DX17和DX25;推斷解釋了弱富水弱導水陷落柱1個,為DX16。

        西盤區瞬變電磁工程正在進行中。

        1.4 水文地質概況

        3.1.1 主要含水層

        2010年10月—2011年8月,***********公司施工******(G1#水文孔),進尺終孔深度889.82m,地面標高1005.763m,3#煤煤層底板標高為575.063m。終孔層位為奧陶系中統上馬家溝組(O2s)。根據該孔的水文地質資料,僅對奧陶系中統的水文地質資料進行補充:

        1. 中奧陶統峰峰組石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

        區內穩伏于煤系地層之下,未見出露。由石灰巖、泥質灰巖及白云巖等組成,為區內主要含水層組。該含水層組富水性中~強。據鄰近收集的抽水資料單位涌水量40L/s.m左右,水位標高在+640~+680m左右,水質類型為HCO3-·SO42--Ca2+·Mg2+型。

        井田內4602號鉆孔O2含水層抽水試驗資料為:q=0.0460L/s.m,水位標高+724.8m,水質類型為HCO3--K++Na+型。

        ******(G1#水文孔)施工情況,3號煤層長度采取率90%,重量采取率90%,煤層結構清楚,無污染;鉆探確定煤層埋深425.87~430.99m,煤層厚5.12m,夾一層泥巖,煤層結構4.55(0.25)0.32,測井解釋煤層埋深425.50~430.70m,厚5.20m,煤層結構4.60(0.20)0.40,厚度誤差0.07m,深度誤差:頂面0.37m,底面0.29m。取測井資料計算煤層底板標高。

        該孔共進行了五個試段的抽水試驗。第四抽水試段是對峰峰組及上馬家溝組頂部含水試段進行抽水試驗,抽水試驗日期開始于2011年4月6日,結束于4月10日,抽水試驗進行了3個降深,降深分別為10.28m、6.85m、3.96m, 對應的穩定涌水量為3.522L/s、2.884L/s、2.030L/s, 單位涌水量為0.343L/s.m、0.421L/s.m、0.513L/s.m,靜止水位為371.48m,恢復水位為371.90m;第五抽水試段是對峰峰組及上馬家溝組含水試段進行抽水試驗,抽水試驗日期開始于2011年8月7日,結束于8月9日,抽水試驗進行了3個降深,降深分別為25.94m、17.85m、8.28m, 對應的穩定涌水量為8.696L/s、7.278L/s、4.883L/s, 單位涌水量為0.335L/s.m、0.408L/s.m、0.590L/s.m。靜止水位為374.89m,恢復水位為374.91m。計算采用水位為374.89m,水位標高630.873 m。

        2 礦井防治水系統安全評價

        2.1主要水害因素分析評價

        根據西安院規劃,礦井主要有水害有頂板含水層水、太原組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水、奧陶系灰巖含水層水和采空區水四項。

        1、頂板含水層水

        3#煤層頂板主要含水層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層、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砂巖裂隙含水層和二疊系下統下石盒子組裂隙含水層等。

        根據《*****煤礦采掘工作面防治水技術措施》中對頂板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計算結果,*****煤礦頂板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約為65.1~73.25m。根據鉆探資料判斷,在這一范圍內主要涉及3#煤頂板二疊系下統****組K砂巖裂隙含水層和二疊系下統下石盒子組K8砂巖裂隙含水層。上述兩含水層都為富水性不均勻的裂隙承壓弱含水層。根據現井下涌水觀測資料,井下涌水主要來自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頂板淋水水壓、水量隨時間推移減少,這是礦井頂板涌水的顯著特征之一。

        從地層上下關系看,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層、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砂巖裂隙含水層是3#煤層間接充水源,可廣泛接受大氣降水,緩慢地由上而下滲透,補給下伏各砂巖含水層以及下部灰巖含水層隱伏露頭區。二疊系下統****組K砂巖裂隙含水層和二疊系下統下石盒子組K8砂巖裂隙含水層是3#煤層直接充水水源,是礦井水害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2、太原組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水

        太原組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含K2、K3、K4等薄層石灰巖巖溶含水層,據鉆孔抽水資料,單位涌水量為0.004L/m.s,屬弱含水層,底板不突水或突水可能性小主要是對較完整的底板而言,如果隔水層存在陷落柱或斷層等導水構造,不僅使巖層承受水壓能力降低,而且各層灰巖水會發生水力聯系,甚至與奧灰水溝通,所以要重視井田內各層灰巖發生突水的可能性,其中K2灰巖厚度較大,富水性較好對礦井充水影響較大,是構成礦井水害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3、奧陶系灰巖含水層水

        奧陶系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厚度大,富水性好,與3#煤層間距平均123.86m左右,一般不可能直接發生突水。奧灰水有可能通過隱伏導水陷落柱、斷層和裂隙密集帶等地質異常體突入礦井,成為煤層底板發生突水的最重要的水源,是構成礦井水害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4、采空區水

        采空區中大量裂隙的存在,為地下水的徑流創造了良好條件,溝通或加強了與上覆含水層的水力聯系,并成為這些含水層水進入礦井采空區的通道,裂隙以及頂板冒落巖塊間的空隙,成為儲存地下水的巨大空間。

        根據最新調研資料,在井田東南部有******煤礦、******煤礦和******煤礦等。雖然受莊頭正斷層的阻隔,對本礦井的安全采掘影響較少,但也應引起高度重視。同時隨著*****煤礦未來采空區面積的不斷增加,應特別重視對采空區水的探查與防范,在將來采空區水也是構成礦井水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帶壓開采條件初步評價

        煤層底板受承壓水威脅,在不疏降承壓水頭,或經濟、技術條件許可情況下,有限疏降承壓水頭條件下,充分利用煤層底板至承壓含水層間隔水層的阻水性能,實施安全開采的技術稱為帶水壓開采技術,或簡稱為帶壓開采技術。與華北型煤田類似,*****煤礦3#煤開采主要應采用帶壓開采技術。

        1 、突水系數公式

        評價帶壓開采安全的標準是突水系數。六十年代由煤炭工業部組織的焦作會戰提出的突水系數是:

        式中:

        P-水壓值(Mpa)

        M-隔水層厚度(m)

        2 、突水危險性評價標準

        3#煤層底板含水層包括K2、K3、K4、K5等巖溶裂隙含水層及奧灰含水層,其中K3、K4、K5含水層富水性弱,雖然水壓較高,對3#煤層威脅很小。奧灰含水層是本井田威脅3#煤層開采主要含水層,本次帶壓開采條件評價主要針對奧灰含水層進行。

        根據峰峰、焦作、淄博、井陘等四大礦區突水系數的統計成果確定臨界突水系數為0.06MPa/m。其突水的判別模式為:

        T>Ts 則突水;

        T=Ts 臨界狀態;

        T

        式中Ts為臨界突水系數,上述判別模式成為判斷承壓水能否突水的標準,并成為帶(水)壓開采技術的依托,對推廣和應用帶壓開采技術起著推動和促進作用。根據實踐經驗,突水系數理論比較適用于完整地段帶壓開采安全性評價。

        3、3﹟煤層帶壓開采條件初步評價

        西安院規劃只利用4602號一個奧灰水文孔資料。4602號水文孔奧灰水位平均標高+724m,3#煤層底板標高+438.41m,屬帶壓開采,3#煤層底板至奧灰頂面厚度約109.01m,計算得3#煤層底板奧灰含水層水的突水系數為:0.0362Mpa/m,小于臨界突水系數0.06 Mpa/m。

        本次施工完畢******(G1)水文孔,該孔處水位標高630.873 m。3#煤煤層底板標高為575.063m。屬帶壓開采。隔水層厚度方面,經過分析,本區奧灰頂面至3#煤層底面地層總厚度平均123.86m左右,3#煤層底板采動破壞帶深度16.92m,據本井田地質勘探資料鉆孔鉆進至K5薄層灰巖含水層上覆巖層時消耗量及水位均無明顯變化,所以3#煤層底板隔水層原始導高帶可以暫時忽略。經計算,3#煤層底板的有效保護層厚度為106.94 m。其中薄層灰巖、砂巖類巖層和煤層屬抗變形好的巖層,平均占56.79%左右,而隔水性好的巖層,即泥巖類巖層占43.21%,這些巖層在垂向上成平行復合結構,說明該底板具有較好的帶壓開采條件。

        因此重新計算全區突水系數,奧灰水水壓值為0.56—2.85Mpa,3#煤層底板奧灰含水層水的突水系數為:0.0052—0.0267Mpa/m,小于臨界突水系數0.06 Mpa/m。

        在無導水斷層、導水陷落柱等異常地質構造溝通的情況下一般不會發生突水,應在加強礦井防治水工作的情況下進行帶壓開采。但是奧灰突水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導水斷層、裂隙密集帶或導水陷落柱是主導因素,采礦活動為誘發條件,采礦一旦擾動和激活這些導水構造,有可能發生透水事故

        2.3 主排水系統能力評價

        1、礦井涌水量預計

        據西安院規劃,礦井正常涌水量主要由礦井掘進工作面及大巷涌水量和回采工作面涌水量等組成。礦井正常涌水量預計為125.25m3/h。礦井最大涌水量預計為214.71 m3/h。隨著礦井開采,采空區面積增加時,礦井涌水量也會隨之增大。

        截止目前,礦井正常涌水量為61.4m3/h,最大涌水量為162.3 m3/h。

        2、礦井排水能力評價

        *****煤礦采用單水平開采。副立井井底附近設有井底水倉和水泵房,排水管路沿副立井敷設,礦井涌水排至地面經處理后排放,排水高度482.5m。排水選用5臺MD155-67×9礦用耐磨泵,兩臺工作,兩臺備用,一臺檢修。正常涌水時兩臺工作,最大涌水時四臺工作。MD155-67×9水泵額定流量為155m3/h,額定揚程為603m,配套電動機功率為450kW,電壓為10kV。

        排水管路鋼管選取Ф273無縫鋼管。井筒的管路分為Ф273×12和Ф273×9兩種規格,共兩趟,一趟工作,一趟備用。排水管路在泵房內采用法蘭連接,在井筒中采用快速管接頭連接。為防止水錘沖擊,有效保護排水管路和水泵設備,選用微阻緩閉止回閥。

        井底水倉開口設在井底車場北端繞道、最低點處,分主水倉和副水倉。設計水倉有效長度270m,凈斷面9.1m2,有效容量2457 m3。

        經計算,礦井主要水倉有效容量滿足《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要求。水泵、水管數量滿足《煤礦安全規程》要求。

        2.4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

        根據西安院規劃和《*****煤礦水文地質條件類型劃分報告》,*****煤礦田3#煤開采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均為中等類型。

        3 礦井防治水規劃總體思路

        依據《煤礦安全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結合目前礦井采掘現狀和防治水研究現狀,防治水規劃的總體思路如下:

        堅持“生命高于一切,一切服從安全”的理念,牢固樹立“有掘(采)不探就是事故”, “水害隱患不查明就是事故”的理念,著力構建“探測超前、預報準確、防治科學、管理到位”的煤礦防治水工作體系,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規定,落實“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措施。深入推進“31·32·33·35”承壓水開采安全管控體系,持續完善分類分級分色的水害預警機制,扎實開展好礦井防治水各項工作。

        3個“一”:即建立一個機制,執行一個標準,落實一個方法。建立一個機制,就是結合礦井實際,建立分類分色分級水害預警機制,預警機制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將礦井水害分為地表水、孔隙水等十項,預警信號按照災害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四種顏色,分別代表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四種級別,并根據不同類型水害的特點,建立了地質水文勘探、預警信息、應急反應、處置措施等四步識別標準。執行一個標準,就是加強地測防治水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高標準嚴要求,認真搞好本專業標準化資料建檔,歸檔工作,認真建立健全各種水文基礎圖紙,努力實現水文地質信息計算機管理。落實一個方法,就是在地測防治水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地面和井下相結合,物探、化探和鉆探相驗證”的綜合探測方法。

        3個“二”:即堅持兩個原則,執行兩項措施,做好兩個預報。堅持兩個原則就是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采必探,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則;執行兩項措施就是嚴格執行掘進工作面承壓水防治措施和回采工作面承壓水防治措施等兩個措施;做好兩個預報就是堅持做好地質構造預報和水文地質預報兩項預報,通過年報、季報、月報、周報和臨時性預報等不同的方式,對各采掘工作面進行了詳細的預測預報工作。

        3個“三”:即加強三專保障,固化三項流程,建設三不工程。加強三專保障,就是為防治水工作提供“專業技術人員”、“專用探放水設備”、“專門探放水隊伍”三項保障;固化三項流程,就是根據管理層、技術層和操作層等層次的不同,形成了業務管理流程、專業技術流程和工序操作流程三套流程;建設三不工程,就是強化“不超掘、不淹巷、不透水”的地測防治水專業的三不工程建設。其中不超掘是指:確定四項探放水指標(探測距離、準掘距離、已掘距離、剩余距離),循環探測,班班交接,保證巷道不發生超掘現象;不淹巷是指:掘進前安裝滿足最大涌水量排水要求的熱備排水系統,系統終端距掘進面迎頭不超過30m,回采前安裝滿足2倍最大涌水量排水要求的熱備排水系統,系統終端距切眼不超過50m;不透水是指:通過勘探、物探、鉆探、化探和巷探等綜合探測手段,徹底查清水文地質資料,確保采掘工作面不發生透水事故。

        3個“五”:即執行“五步”管理,加強五層監查,防范五類水害。執行“五步”管理,就是地質測量部牽頭加強水害隱患排查,嚴格執行“五步”閉合管理法。加強五層監查,就是加強探放隊現場檢查、技術員技術監督、地測部業務監管、安監部安全監察、集團公司督導督查等五層管理監督檢查工作。防范五類水害,就是根據我礦水文地質類型和特征,重點防范底板奧灰承壓水、構造水防治、頂板砂巖水防治、地表水防治、采空區積水防治,確保防治水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4礦井防治水規劃目標

        4.1 安全指標

        1、杜絕水害傷亡事故及重大非傷亡事故;

        2、做到不突水、不淹面、不超掘;

        3、礦井地測防治水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保持企業一級水平。

        4.2業務指標

        1、物探總進尺≥8000m/年;

        2、鉆探總進尺≥60000m/年;

        3、地質構造鉆探進尺≥5000m/年;

        4、疏放水進尺≥3000m/年;

        5、疏放水量≥80000m3/年。

        5 礦井防治水總體規劃

        5.1 水文地質補充勘探

        1、水文地質鉆探

        根據西安院規劃,井田內共需要布設水文地質鉆孔4個,全部都為地面孔,其中2個奧灰孔,1個K2灰巖孔,1個K8砂巖孔。 根據井田開拓和掘進實際,以及中南鐵路影響,經過討論研究,對鉆探位置進行了調整,調整后的鉆孔相關信息見附圖。

        同時根據西安院規劃,利用本次設計的4個水文地質鉆孔,初步建立地下水動態觀測網。

        2、水文地質物探

        西安院規劃共選取了五種水文物探方法,具體見下圖2。三維地震勘探和瞬變電磁技術在地面應用,井下坑道無線透視探測技術和音頻電穿透法用于采煤工作面回采前探測,井下直流電法用于工作面或堵頭巷道探查。

        圖2 物探方法選擇及作用圖解

        除上述五種方法外,2010年開始,通過與華北科技學院合作,增加了井下瞬變電磁探測、高密度電法探測等兩種物探方法。通過試驗,兩種方法效果較好,可以做為井下直流電法、井下音頻電透法的有效補充和替代手段。

        3、水文地質化探

        礦井已經購置水源快速識別儀,可以有計劃地對不同地點采取水樣,進行分析研究,進一步揭示礦區(井)水化學背景特征,建立不同含水層水質的判別模型,從水質分析成果上判定出水水源,為采取對應的措施提供依據和指導。

        4、抽水試驗

        水文地質抽水試驗是以地下水井流理論為基礎,在實際井孔中進行抽水和觀測水位變化;研究、評價含水層的水文地質特征與富水性,確定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為預計礦井涌水量和礦井水害防治提供依據。

        根據西安院規劃,擬對水文地質補充勘探中設計的四個奧灰孔進行抽水試驗。抽水試驗方法為兩種。一種是單孔穩定流抽水試驗。第二種是孔組定流量非穩定流抽水試驗。

        5、 巖石物理力學性質測試

        水文地質補充勘探鉆孔施工過程中,采取3#煤層頂底板隔水層的巖樣,進行巖石物理力學性質測試,測試結果可為頂、底板隔水性能評價,判定煤層底板突水提供參數和計算依據。

        5.2底板奧灰承壓水探查和防治

        *****煤礦井下采掘工作面全部為帶壓開采,水源來自于3#煤層下部的奧陶系灰巖含水層。井田內奧灰水水位標高為+630.873——724.08m,3#煤層底板標高約在+438.73m——+578.69m之間,低于奧灰水位約140—290m,承壓值1.4—2.9Mpa之間。礦井采掘工作面的奧灰承壓水防治是礦井防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認真做到以下幾點:①完成奧灰承壓水防治科研項目,準確查明礦井水文地質條件;②采用綜合勘探手段,查清水文地質資料;③進行水文補充勘探,施工水文孔,建立完善奧灰水動態觀測網;④進行地面聯合抽水試驗,查明奧灰含水層的特征,實時監控奧灰水變化情況;⑤利用水文地質資料,科學合理設計和布置采掘工作面;⑥嚴格執行帶壓采掘安全技術措施,保證探放水工作按措施要求進行。

        5.3構造水的探查與防治

        巖溶陷落柱是華北地區石炭二疊系煤田中底板巖溶裂隙水的重要充水通道,溝通各含水層造成極復雜的水文地質條件,并能直接將奧灰水導入煤系地層,給礦井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但是陷落柱的導水性是受多種條件和因素控制和影響的,而各種因素又是彼此促進和相互制約的,并非所有巖溶陷落柱都可構成充水通道,只有處在現代巖溶水強徑流帶和集中排泄帶并隱伏埋藏在地下水頭面以下者,才能構成突水的潛在威脅,造成突水危害。

        對導水陷落柱的探查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技術手段,要通過水文地質分析、水文地質試驗、綜合物探技術、鉆探技術多層次綜合探查,逐漸逼近的方法確定導水陷落柱的位置與形態。

        防治斷層導水的基礎是對斷層的探查。當巷道掘進至斷層附近時,首先采用電法超前探測技術對斷層進行探測,初步確定斷層位置,再采用鉆探進行驗證,精確探查其落差、傾角和水文地質性質。在對斷層探查的基礎上針對斷層留設防水煤(巖)柱以及在對斷層探查的基礎上設計巷道過斷層方案。如采取留設安全煤柱、注漿加固等措施進行處理。

        構造水防治尤其要利用綜合探測手段,來查明的導水構造或富水異常區,對地面物探查出的富水、導水構造(斷層、陷落柱)或異常區進行鉆探驗證,對已經確定的富導水構造,必須采取注漿封堵或留設防水煤柱等措施進行處理,不得盲目采掘。

        5.4 采空區水的探查與防治

        我礦井田中部和東南部井田邊界以外有******煤礦等小煤窯,在其附近采掘時,易發生采空區透水事故。因此必須堅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則,嚴格按規定要求編制和執行探放水設計和措施,尤其要進行詳細的單孔設計,做到不漏巷,不漏探,同時地面要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相鄰煤礦和廢棄的老窯情況,在相關技術圖紙上標出其井田位置、開采范圍、開采年限和積水情況等。

        5.5 頂板砂巖水的探查與防治

        我礦3#煤層上部為K和K8砂巖,砂巖內裂隙含水較大。特別是回采工作面初采期間,頂板砂巖水是防范難點。因此在回采前,要深入研究煤系地層含水層的富水性、賦存條件和裂隙富水帶的分布規律,充(突)水點分布與構造的空間關系,補給條件等。根據綜合勘探及礦井充水性調查,結合物探和鉆探資料編制相關圖紙,然后編制放水設計及安全技術措施,最后實施煤層上部砂巖裂隙含水層水的疏放工作。對疏放水效果進行檢驗,并經過安全評價后,方可進行回采。回采期間要加強涌水量觀測,完善防排水系統,保證排水系統能力達標。

        5.6地表水防治

        我礦黃土層較厚,地表水較為豐富,水位標高較高,附近發育有田良河,因此地表水防治也是一項重要水害防治工作。雨季前必須制定《雨季三防計劃》,雨季期間嚴格按計劃督促落實各項工作。在雨季前必須調查礦區及附近地表水的匯水情況,疏水能力等,掌握當地歷年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等資料,為完善礦井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提供詳實的水文地質資料。同時必須組織人員對地面水溝進行清理,特別是主井、副井和東回風立井井口附近的排水溝必須及時清淤,保證暢通。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后,必須派專人檢查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縫、老窯陷落和巖溶塌陷等現象。發現漏水情況,必須及時處理。同時,應做好西風井施工表土段施工的防治水工作。

        6 礦井生產銜接規劃

        表3 2012-2017年巷道掘進與工作面回采接替情況表

        年份產量

        (萬t)進尺

        (m)采 掘 工 作 面 布 置

        回采工作面

        (萬t)掘 進 工 作 面

        (m)

        201210590001303面62萬t;

        1305面6萬t;

        T301面10萬西軌大巷1000m,西膠大巷1200m,西回大巷1230m;

        1101巷593m,1102巷483m,聯絡橫川100m;

        13081巷564m,13082巷464m;

        13021巷517m,1302泄水巷450m,13024巷130m,1302切眼165m;

        T3011巷606m,T3012巷198m,T301切眼50m,T101巷620m,T102巷630m

        201310090001302面65萬t,

        T301面8萬t西軌大巷1230m,西膠大巷1100m,西回大巷1100m;

        T101巷160m,T102巷120m,T3021巷650m,T3022巷727m;

        13084巷464m,1308回風橫川240m;

        13061巷570m,13062巷477m,1306回風橫川280m;

        23021巷472m,23022巷513m,23024巷507m,2302切眼150m,2302回風橫川240m

        201410060001308面45.6萬t,

        T302面25.4萬t,

        1306面11萬t西軌大巷1000m,西膠大巷570m,西回大巷500m,西翼大巷橫川500m;

        T3031巷1115m,T3032巷1150m,T303切眼50m;

        23011巷615m,23012巷500m

        201510060001306面36.3萬t,

        T303面29.7萬t,

        2302工作面16萬tT3041巷1250m,T3042巷1285m,T304切眼50m;

        23011巷800m,23012巷750m,23014巷1205m,2301回風橫川660m

        201610058002302面17.5萬t,

        T304面33.5萬t,

        2301面31.6萬tT3051巷1430m,T3052巷1480m,T305切眼50m;

        23031巷1080m,23032巷1160m,2303回風橫川600m

        201710075002301面25.8萬t,

        T305面38.2萬t,

        2303面18萬tT3061巷1575m,T3052巷1610m,T305切眼50m;

        23041巷975m,23032巷1330m,23034巷1360m,2301回風橫川600m

        7 礦井日常防治水工作

        7.1 掘進工作面防治水工程

        掘進工作面主要采取物探和鉆探結合的方法對頂板含水層水的探測與預疏放。在掘進過程中采用超前物探的方法探測掘進頭前方的地質異常體,目的是發現巷道及掘進工作面前方的水體、如老窯水、斷層水、溶洞水、陷落柱等。鉆探主要是進行物探驗證和探放水。探放水工程應進行專門設計,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1、井下電法物探超前探工程

        掘進工作面掘進期間,對于構造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相對復雜的重點掘進工作面或掘進工作面的重點區段,需要利用井下瞬變電磁法和高密度電法相結合的綜合電法物探進行超前探查。每次探查距離80m左右。具體工程量安排如下表4所示。

        2、井下鉆探工程

        根據“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所有掘進工作面,必須進行超前鉆探工程。按超前探測鉆孔設計,設計3—4個鉆孔,每孔探40(45)m留20m(或30m)的安全保安煤柱。具體工程量安排如下表所示。

        7.2 回采工作面防治水工程

        回采工作面的防治方法主要為物探和鉆探結合,采用超前物探探測、超前鉆探驗證;根據探測到的異常體,提出合適的防治措施。回采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根據其時間可分為回采前、回采中兩個階段;不同的階段將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1、工作面回采前

        該階段防治水工作的重點:

        ① 進行底板水文地質條件探查與試驗;

        ② 完成工作面內部和底板構造及其富水性的探測,以及原始導升高度的探查和評價;

        ③ 對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發生突水可能性進行分析,圈定突水危險區;

        ④ 進行工作面上下老空區分布的探測;

        ⑤ 針對危險區提出防治措施,安排防治工程。

        表4 2012-2017年掘進工作面井下電法物探、鉆探超前探、構造探測工程量表

        年份計劃

        進尺

        (m)井下超前電法物探井下超前鉆探構造探測

        工作面名稱探測長度

        (m)總次數

        (次)探測長度

        (m)進尺

        (m)個數進尺

        20129000西膠、西回:16次;

        1101、1102巷:20次;

        13081、13082巷:8次;

        13021、1302泄水巷:24次;

        T101巷、T102巷:16次672084900056000122400

        20139000西膠大巷,西回大巷;28次;

        T101巷,T102巷,T3022巷;13次

        13084巷,1308回風橫川;3次

        13061巷,13062巷,回風橫川;5次

        23021巷,23024巷,2302切眼:5次;432054900056000122400

        20146000西膠大巷,西回大巷;20次

        T3032巷,T303切眼;15次

        23011巷,23012巷:4次312039600037000122400

        20156000T3042巷,T304切眼;16次

        23011巷,23012巷:28次352044600037000122400

        20165800T3052巷,T305切眼;19次

        23031巷,23032巷:24次344043580036000122400

        20177500T3052巷,T305切眼;21次

        23041巷,23034巷:30次408051750047000122400

        合計25200315433002690007214400

        為完成以上重點防治水工作任務,需要利用物探、鉆探及水文地質試驗等多種手段,開展如下基礎工作:

        在地面三維地震勘探和巷道掘進中直流電法超前探測的基礎上,利用坑透儀對工作面內部進行探測,確定工作面內部構造。利用音頻電透視對工作面頂底板進行探測,確定頂底板隔水層的構造及其富水性,提出對工作面底板構造及其富水性的評價,并圈定出可能發生的突水危險區。

        凡探測和分析認為存在的頂底板富水區與工作面內部斷層,必須打鉆驗證,確認為是富水區(包括斷層、裂隙帶),應進行注漿封堵,對頂底板隔水層薄弱帶或隔水層厚度明顯變薄地段可進行注漿加固改造。對水量大的鉆孔,為防止采動過程中破壞加劇,應盡快進行注漿加固和堵水處理。

        (1)井下坑道工作

        礦井在開采的過程中,對于工作面內的一些構造在掘進的過程中一般難以發現,所以需要在開采之前采用坑道透視技術對煤層內和煤層頂底板的富水異常區進行探測,在將規劃開采的工作面范圍進行透視。工程布置建議見下表5。

        (2)井下瞬變電磁勘探、高密度電法等電法物探

        頂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和頂底板的隔水型有著直接的關系,通過對于頂底板的富水性的探測,從而確定頂底板的隔水性能。所以對回采工作面的頂底板布置瞬變電磁和高密度電法探測,探測工作面底板隱伏含水斷層,破壞帶和陷落柱空間位置及其賦水性變化。對于回采工作面側方若存在大中型地質構造或其它富水異常區時,需要加密探測。具體工程布置建議見下表5。

        (3)井下構造異常區鉆探工程

        通過坑透,可以查明工作面內部的構造異常區,帶需要對構造異常區進行鉆探查明。根據規劃,每年需要布置或回采兩個工作面,按正規綜采工作面4個異常區、條帶開采工作面2個異常區計算,共計6個異常區,每個構造異常區鉆探工程量約為400m計算,每年構造異常區探測進尺約2400m左右,具體工程量布置建議見下表5。

        (4)井下富水異常區疏放水工程

        按照工作面防治水步驟,除通過本次所采用的相關物探手段對工作面范圍內的物探探測到的富水異常區域,對異常區進行鉆探驗證,最后對驗證后的異常區進行相應的治理。根據規劃,每年需要布置或回采兩個工作面,按正規綜采工作面4個異常區、條帶開采工作面2個異常區計算,共計6個異常區,每個異常區疏放水鉆探工程量約為500m計算,每年疏放水進尺約3000m左右,具體工程量布置建議見下表5。

        2、工作面回采過程中

        進行頂底板含水層的水位監測;一旦相關含水層水位發生異常波動,應停止回采,分析原因,確定安全后再進行回采;對回采工作面中的突水點收集水樣,進行水化學分析,并判別其突水水源,如不影響工作面回采,可只采取排水措施;如影響工作面回采,需針對突水點分析其原因和通道,進行注漿封堵;減少突水,保障安全回采。同時還將對物探所探測的異常區和點進行監測,特別是回采工作面經過這些異常區時,應特別小心謹慎。回采過程中遭遇斷層時,如果水大,需進行緊急避險;如不大,則通過疏放保證回采。

        (1)水質分析和水源快速識別

        水質監測方法:當回采工作面水色變化,水量增大時應該監測水質的變化,定時化驗水質,或者由離子傳感器監測水質的變化,并及時繪制曲線,判別水源。按每月每個工作面2次計算,每年約需要24次。工程布置建議見下表5。

        表5 2012~2017年度回采工作面井下物探、鉆探和化探工程量表

        年份產量

        (萬t)工作面

        名 稱

        (m)井下

        坑透井下

        電法物探井下

        鉆探構造區井下

        鉆探疏放水井下

        化探

        探測

        長度

        (m)次數

        (次)探測

        長度

        (m)次數

        (次探測長度

        (m)構造區

        個數

        (個)探測長度

        (m)異常區

        個數

        (個)次數

        (次)

        20121051303面

        1305面

        T301面1303面:1200m

        T301面:1220m21303面:1350m

        T301面:1270m8240063000624

        20131001302面

        T301面1302面:1440m

        1308面:900m21302面:1590m

        1308面:1200m8240063000624

        20141001308面

        T302面

        1306面T302面:1380m

        1306面:920m2T302面:1430m

        1306面:1220m8240063000624

        20151001306面

        T303面

        2302面T303面:2220m

        2302面:940m2T303面:2270m

        2302面:1090m8240063000624

        20161002302面

        T304面

        2301面T304面:2500m

        2301面:2480m2T304面:2550m

        2301面:2630m8240063000624

        20171002301面

        T305面

        2303面T305面:2840m

        2303面:1820m2T305面:2890m

        2303面:1970m8240063000624

        合計124814400361800036144

        8 礦井防治水重點工程項目

        8.1防治水系統建設

        煤礦防治水是一項經常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對多種信息進行及時準確的分析、計算,繪制所需圖、表,僅靠人力通過傳統的數據管理方法,不能滿足礦井防治水快速、及時、準確的要求。應盡快建立和完善礦井防突水信息保障系統,包括煤礦突水預警系統、地測信息系統、水化學快速判別系統。

        8.1.1水情、水害監測預警系統

        水情、水害監測預警系統運用遙感、通信、計算機技術,可以自動完成對地下水位、水溫和礦井涌水量數據的采集、傳輸,從而實現對水情、水害的實時監測。煤礦突水災害實時監測預警是基于一種多參數、實時監測系統,主要由數據通信網絡、數據通信接口、多道數據采集站、地面監測中心及系統應用軟件組成。該系統由遙測終端站及遙測中心站組成,終端站設在井上下不同的觀測井點上。該系統的建立可以隨時掌握開采范圍內不同含水層地下水位、水溫及不同水平礦井涌水量的組成及動態變化情況,分析影響水位及礦井涌水量變化的因素,對地下水位和礦井涌水量的變化趨勢做出預測,能夠提供直觀、準確、及時的水情信息,為礦井防治水的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該系統的建立可以對井田內各含水層水、突水點水、礦井涌水量、采區涌水量等進行全方位的動態監測。

        8.1.2 礦區水文地質信息管理系統

        為了對全礦區防治水信息有實時的管理和掌握,規劃期建立礦區水文地質管理系統。開發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的礦井水文地質信息管理系統,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對礦區水文地質技術工作中產生的各種數據、信息進行分類管理,以便于存貯、查詢、分析、統計。按照技術業務工作分為水文地質數據管理、地下水數值模擬計算子系統、突水預測預報神經網絡子系統、文檔管理及系統維護等幾個子系統。統計分析子系統是為更好的發揮存入系統中各種有效數據的效率和作用,提供給各級用戶一套圖形化的工具;系統維護子系統是一個對基礎數據統一進行管理和維護的子系統,是為使系統正常運行,實現子系統內部數據之間、各子系統之間數據約束關系而設立;文檔管理子系統是一個簡單的文件查詢工具,提供各煤礦常用的一些文件、圖形,用戶可以根據本單位的情況添加擴充。

        該系統的建立可為*****煤礦礦井防治水資料的整理、系統化和長期保存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平臺。這些資料包括各類水文地質臺帳、圖紙、報告等。

        8.1.3 水化學快速判別系統

        通過對水文孔、不同含水層、井下巷道不同出水點、井下放水孔、水源井及河流和水庫等地表水體采集若干組水樣,測試水化學成份K+、Na+、Ca2+、Mg2+、CO32-、HCO3-、SO42-、Cl-、PH值,TDS等9個和同位素Dδ、Tδ、O18等3個主要指標。

        收集各含水層和地表水體等采樣點的水質資料,分析各含水層的水質特征,從中篩選出不同水源的水質,確定其水質類型,繪制水質圖像。根據篩選出的水質資料和水源層的數量、特征來確定統計方法,再歸納出充水水源水化學判別模型,建立充水水源水化學判別系統。礦井涌水水源快速判別系統為軟件系統,擬包括系統管理、數據編輯、分析計算、數據查詢、報表輸出、水質圖象和幫助等模塊。可完成水化學分析資料的輸入編輯、數據分析處理、系統報表輸出、數據檢索查詢及圖表繪制等功能。本系統擬對水質資料數據進行以下具體處理:輸出水化學分析結果報告表(單個水樣報表和水樣分析成果匯總表);計算水樣的水質類型、硬度、礦化度、酸堿度及離子含量;繪制水質圖像(單個及疊加水質圖像);判別水樣的充水水源類型。

        9.6.4水位自動觀測系統

        *****煤礦水文長觀孔有4個,如果用傳統的水位觀測方法觀測將給水文地質人員帶來很大的工作量,因此需要建立自動觀測系統。

        地面水位遙測系統應用遙感、通信、計算機及水文等技術,自動完成對鉆孔地下水位的采集、傳輸,并對地下水位進行實時監控。該系統精度高、實時性強、運行可靠、自動化程度高。該系統由遙測終端站及遙測中心站組成,終端站設在觀測孔內。該系統的建立可以隨時掌握礦區范圍內所觀測的含水層地下水位的動態變化情況,分析影響水位變化的因素,對地下水位的變化趨勢做出預測,能夠提供直觀、準確、及時的水位信息,為礦井防治水的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該觀測系統應該和井下水情、水害監測預警系統一樣并入礦山以太網,在控制中心自動觀測,繪出曲線,寫入數據庫,并可以通過手機通訊。

        本次水文地質補勘設計長觀孔4個;需要4臺水位傳感器,一臺遙測主機系統。來對長觀孔水位進行自動監測。

        9.6.5工作面煤層底板突水監測預警系統

        利用傳感器監測預警,或者微震監測系統,以及物探電法監測法,對回采工作面底板突水進行實時監測,對監測數據分析對比,達到預警的目的。屬于集團公司推廣應用項目。

        9.6.6生產礦井涌水點、突水點、放水點監測智能系統

        建立該系統主要是通過充分利用數據采集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等實現礦井水文數據的采集、處理和發布,建立一體化的礦井水文參數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時掌握礦井各個采掘工作面和涌水觀測點的實時涌水變化情況,為礦井防治水決策提供依據。

        8.2 防治水工程項目

        影響煤礦防治水工作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是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問題,只有理論上的所突破,技術上有所創新,才能使礦井防治水工作逐步納入正規化、科學化的軌道。科技攻關是認識水害形成機理,增強水害防范能力,提高治理水害效果的手段。因此,要從認識具體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出發進行防治水專項研究和科技攻關,找出針對性強的探查和防治方案,實現安全與效益的和諧統一。

        1、地面瞬變電磁工程

        *****煤礦為帶壓開采礦井,受奧陶系灰巖含水威脅。根據目前資料,奧灰水水位標高724.08m—630.873m,3#、和15#煤層均位于奧灰水頭之下,處于帶水壓開采狀態下,在斷層、陷落柱等地質異常體發育地段,奧灰水有可能通過這些地質異常體涌入礦井,釀成事故。因此為了在開采過程中防止水害事故的發生,實現承壓區內3#、9#、15#煤層的安全開采,必須查清勘探區域的富水區域,并查明導水通道,避免煤層底板奧灰水經導水構造等通道潰入礦井。在工作面、巷道掘進之前在地面采用瞬變電磁法探測地下地質異常體中的電性分布規律進而達到探查導含水地質體的分布及其導含水條件的目的。

        2、地表河流和水體的綜合治理

        礦井地面發育有田良河,為北丹河的支流。T301、T305等工作面均為條帶開采試驗工作面,該工作面地表有田良河,水量較大且穩定,最大涌水量2200m3/h 左右,穩定涌水量300-600 m3/h,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工作面初采前和初采過程中,必須對田良河進行觀測,有異常時進行填充治理。

        3、大中型地質構造的精細探查和治理

        *****煤礦地質構造較多,據三維地震勘探結果,*****煤礦井田內解釋陷落柱34個,直徑均大于25m。大中型斷層72條,同時經過近幾年的采掘銜接,井下揭露小中型斷層和陷落柱地質構造70多個。另外采掘工作面的水文地質條件非常復雜,例如1308切眼將受DX16陷落柱影響,東盤區大巷將穿越DX17陷落柱,上述幾個構造都可能導富水。在常規水文物探探測手段的基礎上,需要對其進一步進行精細探查,若上述構造有導水現象,必須對其進行注漿治理。

        8.3 防治水科研項目

        影響煤礦防治水工作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是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問題,只有理論上的所突破,技術上有所創新,才能使礦井防治水工作逐步納入正規化、科學化的軌道。科技攻關是認識水害形成機理,增強水害防范能力,提高治理水害效果的手段。因此,要從認識具體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出發進行防治水專項研究和科技攻關,找出針對性強的探查和防治方案,實現安全與效益的和諧統一。

        為滿足礦井防治水的需要,應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進行有針對性的課題研究,積極推進防治水技術的發展,提高研究的層次與整體防治水水平。規劃期內建議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防治水科技攻關:

        1、三維地震資料精細解釋

        據三維地震勘探結果,*****煤礦井田內解釋陷落柱34個,直徑均大于25m。大中型斷層72條,同時經過近幾年的采掘銜接,井下揭露小中型斷層和陷落柱地質構造70多個。由于奧陶系灰巖是本井田主要含水層, 具有較高的承壓水頭, 若陷落柱充填物壓實、膠結程度較差并受采動等外部因素影響, 則陷落柱很可能成為奧陶系灰巖強含水層和含煤地層之間的聯系通道, 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對煤礦安全生產危害極大。礦區內雖然進行過三維地震勘探,但部分塊段的構造解釋精度不高,存在數據質量參差不齊、成果難以滿足應用精度要求等突出問題。由于缺乏詳實可靠的地質資料,給預先合理布設采區,減少生產和掘進機械的不必要的搬遷以及避免構造引起的突水、煤與瓦斯突出等一系列提高生產效率和保障安全生產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而近幾年來,地震技術有了迅猛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因而在礦區開展面向小構造精細識別的二次高精度處理、解釋技術研究極為重要。

        2、頂底板破壞程度探測

        (1)頂板冒裂帶探測

        通過施工探測孔,進行壓水試驗,對采前、采后鉆孔漿液漏失量進行對比,利用綜合技術手段,對冒落帶、導水裂隙帶最大發育高度、導水裂隙帶高度和導水性隨時間變化關系、開采條件對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的影響作用、巖體工程力學性質對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的影響作用等方面對頂板破壞規律進行研究,為突水提供準確判別依據。

        (2)底板采動破壞深度探測

        現場采用局部壓水試驗的方式確定底板破壞深度,室內采用數值模擬的方式確定整個工作面的破壞深度。具體試驗過程為:首先在需要試驗的地段首先進行鉆孔,然后留下測試段封閉鉆孔其余部分或是采用止水塞隔離出測試段,最后利用水泵進行壓水測試、記錄。室內數值試驗就是利用現有或是采集的巖體力學參數,建立地質模型進行計算分析。

        3、原位地應力測試

        在本次規劃的水文鉆孔施工過程中,可能選取若干個鉆孔做原位地應力測試。在各鉆孔內采集到煤層底板不同深度處原始地應力值以及采動情況下的的最大主應力和最小主應力,同時通過測試隔水巖體地應力參數,可以對工作面底板進行全方位認識,確定采動引起的應力分布及其變化特征,以及造成對煤層底板的破壞強度,可對工作面在投產前或生產過程中進行突水可能性預測。

        4、3#煤層帶壓開采分區研究

        結合鉆探、物探、水化學特征、底板采動破壞深度探測、奧灰頂部阻隔水帶厚度及變化規律、陷落柱發育規律等的研究、分析結果,采用合適的方法對3#煤層帶壓開采分區,劃定安全區、過渡區、危險區,并制定不同分區條件下防治水方案和措施。

        5、礦區陷落柱發育規律及導水性研究

        根據三維地震探測結果,*****煤礦巖溶陷落柱比較發育,采煤區均位于奧灰水水位以下,陷落柱突水的可能性增大;一旦發生陷落柱突水,就有淹井的危險。因此對導水陷落住進行超前預測,可有效地防治礦井突水,保證礦井安全。陷落柱突水災害已經使人們深刻的感受的陷落柱突水的隱蔽性與危害性。對陷落柱發育規律及其導水性的研究就變的非常重要。

        6、礦區大中型斷層構造發育規律及導水性研究

        根據三維地震探測結果,*****煤礦斷層構造也比較發育。井田內解釋大中型斷層72條,同時經過近幾年的采掘銜接,井下揭露小中型斷層和陷落柱地質構造70多個。主要的大中型斷層有莊頭正斷層、興旺莊正斷層、DF31、DF32、DF55等。全區均位于奧灰水水位以下,在斷層相對發育的地段,斷層構造突水的可能性增大;一旦發生構造突水,就有淹井的危險。因此對導水斷層進行超前預測,可有效地防治礦井突水,保證礦井安全。因此需要對斷層構造進行基礎地質研究,對斷層構造發育規律及其導水性進行詳細研究,以便指導礦井安全采掘。

        7、下組煤帶壓開采防治水技術研究

        受村莊壓煤、中南鐵路壓煤和地質構造損失等因素影響,*****煤礦3#煤層可采儲量明顯減少,3#煤服務年限將明顯縮短,必須在2016年左右考慮下組煤開拓延伸問題,加上下組煤為承壓水開采,15#煤與奧陶系灰巖隔水層很薄,只有20—40m左右,水壓值明顯增大,15#煤層是否能承壓開采,怎么開采,都必須進行基礎地質和水文地質研究和安全技術評價。所以必須通過地面或井下實施補充地質勘探工程和水文地質補充勘探工程,查明下組煤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開展下組煤承壓水開采技術項目研究,為下組煤開采提供地質保障。

        8.4 地測防治水報告修編

        1、生產地質報告

        *****煤礦建礦于2005年,投產于2010年,補充勘探地質報告完成于2005年,建井地質報告完成于2010年。2011開始,截止2012年底,將完成大量的補充地質勘探、水文地質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原有的地質報告將不能滿足生產需求,需要在2013年左右考慮修編生產地質報告。

        2、專門水文地質報告

        *****煤礦水文地質條件類型為中等類型,全區為帶壓開采礦井,受奧陶系灰巖含水威脅。根據目前資料,奧灰水水位標高724.08m—630.873m,3#、和15#煤層均位于奧灰水頭之下,處于帶水壓開采狀態下。因此需要編制專門的水文地質報告,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治水工作。

        3、地面補充地質調查

        隨著礦井生產的不斷深入,地面地形地貌可能發生變化,地面建筑新增,地面地質災害頻發,鄰近煤礦采掘情況變化,都需要進行地面地質或水文地質補充調查工作。

        4、其它報告

        根據礦產資源管理的要求,2012年-2017年還可能需要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報告、土地復墾規劃、地質災害評估報告、地質環境影響和治理報告等。

        表6 2012~2017年度重點防治水工程項目情況表

        年份產量

        (萬t)進尺

        (m)采 掘 工 作 面 布 置

        系統建設工程項目科研項目報告修編

        201210590001、水化學快速判別系統1、地面補充地質勘探

        2、地面瞬變電磁工程

        3、莊頭正斷層賦存特征精細探查

        4、聯合抽水試驗1、三維地震資料精細解釋

        2、礦區陷落柱發育規律及導水性研究

        3、莊頭正斷層富水性研究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報告

        2、保安煤柱報批

        201310090001、水情、水害監測預警系統

        2、水位自動觀測系統

        3、1308工作面煤層底板突水監測預警系統1、興旺莊正斷層精細探查

        2、DX16陷落柱精細探查和注漿

        3、地面地質災害維護工程1、頂底板破壞程度探測

        2、原位地應力測試

        3、礦區大中型斷層構造發育規律及導水性研究1、地面補充地質調查報告

        2、生產地質報告

        3、土地復墾規劃

        201410060001、礦區水文地質信息管理系統

        2、生產礦井涌水點、突水點、放水點監測智能系統

        3、1306工作面煤層底板突水監測預警系統1、水文長觀孔維護和保護工程2、DX17陷落柱精細探查和注漿

        3、東西風井陀螺定向工程1、3#煤層帶壓開采分區研究

        2、薄煤區的綜合探查技術研究1、專門水文地質報告

        2、保安煤柱報批

        201510060001、含水層水質特征對比數據庫建立和維護1、地面地質災害維護工程

        2、西盤區工作面沉降觀測1、特殊地質構造條件下承壓水開采方法研究1、儲量檢測報告

        2、工業廣場平面圖補充測繪

        201610058001、地質預測預報系統1、水文長觀孔維護和保護工程

        2、下組煤補充地質勘探工程

        3、下組煤補充水文地質勘探工程1、地質災害評估報告

        2、保安煤柱報批

        201710075001、災害性天氣預警機制1、承壓水開采綜合治理工程

        2、地面地質災害維護工程1、下組煤承壓水開采安全技術研究1、地質災害影響和治理報告

        2、地面補充地質調查報告

        3、下組煤開拓延伸地質報告

        4、中長期防治水規劃

        5、修編生產礦井地質報告

        9 礦井防治水配套措施

        9.1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煤礦水害事故的應急救援是煤礦防治水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救援的總目標是通過預先設計的防治水應急預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水害事故發生后迅速控制其發展,并努力使災害損失降至最小。

        應急救援預案要求對突水災害的每個過程、階段并針對不同人員提供應對方案。防突水應急預案是指對煤礦突水事件的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等,應在礦井綜合防治水規劃的基礎上來制定。根據*****煤礦在回采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水害情況,除采取有關針對性防治水措施外,應對可能發生的突水事故制定應急救援預案

        內容包括:建立完善的應急組織管理和指揮系統、強有力的應急工程救援保障體系、綜合協調和應對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統、充分備災的物資保障供應體系、體現綜合救援的應急隊伍等。

        9.2成立防治水指揮部

        根據*****煤礦防治水工作的需要,為了確保安全生產,進一步明確責任,應成立*****煤礦防治水工作領導小組,設立*****煤礦防治水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總指揮:由礦長擔任;

        副總指揮:由書記、生產副礦長、安全副礦長、總工程師擔任;

        指揮部成員:由各分管副礦長、安全副總工程師、通瓦副總工程師、采掘副總工程師、機電副總工程師以及調度室、安監科、通瓦科、生產技術科、機電科、工會、救護隊、保衛科、勞資科、總務科、****集團醫院負責人擔任。

        *****煤礦防治水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礦調度室。在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礦水害應急救援組織協調和日常管理工作。

        礦長是處理水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書記、總工程師、生產副礦長、安全副礦長的協助下,負責事故應急行動期間各單位的運作協調,部署應急策略。

        救災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

        9.3明確避災路線

        由礦生產技術科制定應急撤退路線,所有綜采工作面人員必須熟悉避災線路,以保證人員的安全撤離,突水時應根據下面避災路線撤離。

        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進風順槽、回風順槽—→東回風立井—→地面。或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進風順槽、回風順槽—→東軌大巷—→副立井—→地面。

        避災線路所涉及的巷道壁上必須掛上指示撤離的線路牌,避災線路牌應掛在醒目位置處。礦方應組織相關搶險救災人員、工作面所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演練,熟練掌握撤退、搶險、救災等工作。一旦出現特大水害,緊急撤退疏散人員。

        9.4 組織搶險隊伍

        礦井必須建立落實水災水害的專業搶險救災隊伍。搶險隊伍由調度室統一組織。地面搶險隊伍為30人,由保衛部牽頭組成,保衛部部長擔任搶險隊隊長。井下搶險隊伍為50人,由調度室牽頭組成,調度室主任擔任搶險隊隊長。此項工作由調度室于5月底落實完成。

        9.5 配備搶險材料

        礦井必須配備落實防范暴雨洪水所需的物資、設備和資金。物資供應部負責備齊水災搶險工具和材料,機電管理部負責搶險設備的儲備,并派專人管理,以備一旦發生水災事故時搶險使用。礦井主副井口、東回風立井井口應配備防洪材料。具體名細由調度室在“雨季三防”計劃里規定和落實。

        9.6突水應急處理

        1、突水后的現場技術工作

        (1)調查出水點位置,突水形態,定時觀測水量變化。如果出水點的位置控制不準確,應及時進行位置測量。

        (2)取水樣l~3個進行水質化驗。

        (3)繪制突水區1/500的平面圖,供分析和指揮搶險使用。

        (4)對所有井上、下水文地質觀測點及出水點進行定時觀測,觀測內容包括全礦井分區分水平的涌水量變化情況,井上、下全部水文孔的水位、水壓以及相鄰礦井有關的地下水動態變化情況。以上資料均須填寫記錄,繪制變化曲線。

        (5)根據已掌握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判斷,提出意見及應急措施。

        (6)分析水源,計算當時的突水量,估算預計水量,測定水位上漲速度,計算淹沒時間和淹沒范圍。

        2、搶險救災

        (1)撤離現場人員。井下發生突水,情況嚴重或水量較大時,應果斷將現場人員沿預定的安全避災路線撤至地面。

        (2)組成搶救隊伍,其成員包括救護、采掘運輸、通風、機電等各類人員。其任務是:

        ① 搭救井下現場尚未脫險的人員。

        ② 加固突水點附近的頂底板,盡量使突水點不再擴大,盡量縮小影響范圍。

        ③ 疏通流水路線,使水向指定的方向流動。

        ④ 臨時堵截部分巷道,減小水量,或延緩水進入要害部位的時問。

        ⑤ 保護水倉、泵房供電設施,延長這些設施的使用時間。

        ⑥ 砌筑擋水墻,根據現場需要和可能,選擇適當位置砌筑混凝土墻或料石混凝土墻,墻的長度視預計水壓而定。

        ⑦ 為了下一步注漿堵水的需要,也可在井下適當位置擺設障礙物,降低水流速度。為將來堵水施工防止漿液和骨料流失提供條件。

        ⑧ 搶修未正常運行的水泵、電氣設備等,緊急安裝臨時水泵、管路和電氣設備。

        ⑨ 緊急裝卸、運輸搶救事故中所需的一切材料、設備。

        ⑩ 在礦井淹沒的條件下,按命令搶救貴重設備。

        3、災情匯報

        (1)發生突水事故后,應立即向上級匯報。匯報時應注意如下事項:

        ① 由搶救事故的主要領導人向上級匯報,或由主要領導人責成專人向上級匯報,避免多人多線匯報。

        ② 匯報內容要實事求是,力求準確。

        ③ 匯報內容要留有存根。

        ④ 突水涌水量及水位上升速度等技術數據,匯報之前應經技術負責人核準。

        (2) 突水后,搶險工作應緊張而有秩序,應做到如下要求:

        ① 發生突水事故后,所有干部、工人一律在崗位上待命,不準請假外出,并召回已請假者。

        ② 對民用或非公事電話進行限制。

        ③ 交通工具、運輸工具實行統一調度。

        ④ 供應及服務部門晝夜值班。

        ⑤ 搶救事故期問,消耗的材料、器具、設備等,須另立財務帳目,應做到既不誤搶救事故,又注意節約。

        ⑥ 如有傷亡人員,要做好搶救和善后工作,妥善安排傷亡人員家屬。

        (3)突水(淹井)事故報告應包括下列幾方面內容:

        ① 礦井概況:包括地理位置、礦井隸屬關系、礦井名稱、礦井四鄰、井口位置及個數、地質構造和水文地質情況、礦井生產能力、實際出煤量、職工人數。

        ② 突水點相關情況:突水地點、層位、工作面編號,標高;工作面采掘情況,開采時間,開采量;工作面長度(掘進工作面掘進距離、寬度、斷面、層位等);支架方式、推進速度、采高,工作面礦壓及變形情況;突水前的征兆;巖層變化、水量變化和水的變化顏色;淹沒過程,最先淹沒的地區,水位變化,水泵運轉、供電等情況;停電、停泵及淹沒時間;全部淹沒時問(或水位、水量達到穩定的時問),淹沒水位。

        ③ 搶救工作:發現突水時間,接收匯報時間;工作面停止生產時間;領導和技術人員深入現場情況及時間。現場組織及領導人分工情況。

        ④ 主要搶救措施:應包括人員撤離情況;搭救遇難人員情況;現場資料觀測情況;現場堵截、疏導措施;搶安排水設備等的情況;搶拆主要設備及貴重設備措施。

        ⑤ 突水事故損失人員傷亡情況(須附表);主要直接淹沒財產損失;影響生產的經濟損失;對地面設施和鄰近礦井的影響。

        ⑥ 突水水源及出水原因分析按上節所述方法進行分析,將分析結果上報。

        ⑦ 主要教訓:從技術上、管理上、組織上找出事故原因和教訓。

        ⑧ 對下一步工作的安排意見: 試排水的安排;堵水方案的設想和建議;放棄礦井或延緩恢復的原因;恢復礦井的設想。

        ⑨ 附必要的圖表:礦井平面圖;突水地點平面圖、剖面圖;各水文地質觀測點的地下水動態曲線圖;淹井過程水位、水量曲線圖;損失統計總表。

        9.7 建立獎懲機制

        為保證本計劃的順利執行,必須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

        一是有下列情況之一者,要追究有關部門領導的責任:①未按期完成當年防治水工程計劃;②由于防排水設備與設施失修或不完善而造成水害事故;③發生水害事故后,不積極組織搶救或事故后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致使同類事故重復發生;④不合理安排或挪用防治水工程資金;⑤隨意決定采動和破壞防水煤柱;⑥其它認為性質特別嚴重的情況。

        二是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追究當事人或肇事者的責任:①違章作業或違章指揮造成事故;②發現有突水征兆,不采取措施又不及時報告;③玩忽職守造成事故;④發生事故后,弄虛作假或嫁禍他人;⑤其它認為性質嚴重的情況。

        三是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經濟處罰:①未認真貫徹學習本計劃;②未認真執行防治水或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③不熟悉本工作地點及其周圍的水災隱患和避災路線;④防治水工程未按計劃完成、驗收不合格;⑤采取防治水措施不得力或未按要求實施;⑥其它認為性質較為嚴重的情況。

        另外對在礦井防治水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將酌情給予獎勵。

        10 結論

        通過分析井田水文地質條件和主要水害影響因素,從其急需解決的防治水問題出發,在規劃水文地質鉆探、物探、化探等基礎上,以導水陷落柱、導水斷層和采空區水的探查及防治、巷道和工作面采掘過程中水害預防和治理為重點,采用井上下立體綜合探查手段,規劃和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水工程、防治水安全保障與管理系統、防治水科研項目、防治水配套措施和防治水工程概算,以最終達到實現3#煤層安全開采為目的。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