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神木某礦水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作者:佚名 2011-11-18 21:36 來源:本站原創
      二、 自然因素
      (一)、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
      礦區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的入滲補給,補給量受大氣降水量,降水強度,降水形式,地形地貌,含水層巖性諸多因素的制約。礦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36.6mm,多以暴雨形式集中于每年的7-9月份,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沙漠灘地區、地形平緩,透水性好,降水入滲系數 0.3-0.6;黃土丘陵區,地形破碎,溝谷坡度大,降水的入滲系數很小,一般小于0.1。另外沙漠灘地區地下水還接受凝結水的補給,但補給量甚微。
      礦區內各大水系的地表分水嶺與地下分水嶺基本吻合,補給區與排泄區的地形高差較大,降水垂直入滲補給后,地下水向河谷區和洼地區運移,運移速度取決于含水層巖性和基底巖層形態特征及水力坡度(一般在5-20‰)所以沙漠灘地區匯流相對集中平緩,出露大泉多,河流量比較穩定,內流湖泊、海子分布較多。黃土地貌區地下水流向分散,泉水細流,時有干涸。基巖承壓水以側向補給為主,并與潛水存在互補關系,主要通過越流或“天窗”頂托方式發生聯系。
      地下水除以泉泄流方式排入河流之外,垂向蒸發亦是主要的排泄方式之一。沙漠灘地區及內流中心地帶,地下水位埋深多小于3m,濕地或湖泊為地下水的蒸發排泄創造了條件。
      礦區地下水流向松散層孔隙潛水及基巖風化裂隙潛水的徑流方向由高至低與現代地形吻合,河谷區潛水徑流方向與地表水徑流方向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夾角。深層地下水徑流方向基本沿巖層傾向由東向西或西南方向運移。
      地下水動態反映出八、九月份或九、十月份水位和泉水流量達最高值,雨季后逐漸下降至次年一月,二至三月份冰雪融化,地下水位與泉水流量又有微小回升,隨后繼續下降,到雨季前四、五月份下降為最低值,年內出現兩個峰值的動態曲線。峰值出現的時間一般滯后于降水峰值期,其滯后時間及變幅與地下水補給面積大小等因素有關。一般補給區面積大,徑流途徑長,則滯后時間長,年變幅小,沙漠灘地區水位變幅一般在0.5m左右。年際變化基本與降水周期同步,但有一定的滯后期,其滯后期長短亦主要與地下水的補給面積大小有關。綜上所述,礦區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及少量凝結水的補給,因受本區特殊氣候因素影響,形成每年7-9月份和凌訊期集中補給,長年消耗的特點。
      目前礦井涌水量較小,正常涌水量約為15m3/h,礦井水為中性水,主水泵、備用水泵、檢修泵為同型號、同功率D6-25×6配套電機功率22KW 3臺,排水能力為46m3/h,工作面順槽的水利用小水泵排至主水倉,由主水泵一級排出地面。
      (二)災害產生原因及地點
      1、本礦井可能發生的水災害地點。
      ① 回采工作面
      ② 順槽掘進工作面掘至北部礦界的水庫
      2、水害的預兆
        〈1〉煤層發潮發暗,本來是干燥發光亮的煤層,由于水的滲入變的潮濕、暗淡。
        〈2〉工作面氣溫降低或出現霧氣或硫化氫氣味,
        〈3〉有時可聽到水的“嘶嘶”聲。
        〈4〉礦壓增大,發生片幫、冒頂及底膨。
        〈5〉煤壁和巷道壁“掛紅、掛汗”,水的酸度大,發澀有臭雞蛋味。
        〈6〉頂板突然涌水或底鼓的現象發生。
        〈7〉出現壓力水流,這是臨近水源的征兆;水充清澈,距水源稍近;水源渾濁已逼近水源。
        〈8〉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如“CH4、CO2、HS2”。
        〈9〉頂板壓力異常。
      第二章 預防發生水害事故措施
      第一節    組織措施
      1、為有秩序的搶救遇難人員,處理事故盡快地恢復生產,特成立救災指揮部。
      (1) 救災指揮部:
         總 指 揮:礦長
         副總指揮:安全副礦長            生產副礦長
      技術負責人            機電副礦長
         成    員:采煤隊長  通風科長    機電科長
      保衛科長  安監科長    調度室主任。
      (2) 救災指揮部成員通訊錄
      (3) 救災指揮設在調度室,調度室電話:805(內部)
      2、井下一旦發生重大事故事故的首先發現者必須及時向調度室匯報和通知附近工作人員。
      3、礦調度室首先向礦長匯報事故情況,立即按計劃組織救災指揮部,并組織人員投入救災。
      4、組織井下工人有效地控制事故范圍的擴大,在無法控制災害的情況下,現場人員必須有組織地按原定的避災路線迅速撤出。
      5、事故發生后,必須嚴格控制入井人數和準確統計留在井下人員。
      6、救災人員根據事故的性質和位置,選擇捷徑到達事故地點,以便盡快地進行搶救和搜尋遇難人員,井下救災基地應設在災害地點附近支架完好的進風巷中。
      7、救災的方法和原則應根據救災的性質和地點確定,一般采取切斷電源,直接救災,封閉事故區域等方法進行。
      8、搶險組、物資準備組、材料購置組
      第二節  礦井水害預防的技術措施
      一、地表水的防治
      1、由礦領導組織有關人員現場查看地表采空塌陷情況,對漏水隱患的地點進行封充封堵處理。
       2、重新挖砌主副井筒附近的排水溝,確保洪水不入井內。
      3、疏通工業廣場及道路的各條水道,保證雨季排水
      暢通。
       4、在雨季來臨之前,附近準備足夠的砂袋,并由專職人員管理
      5、庫存足夠容量的雨衣、雨鞋、鐵鍬等防洪物資,并且由專人負責成立防洪領導組。
       二、井下防治水
       1、查清周圍小窯分布、開采范圍和積水情況,在建設及生產過程中采取相應措施,以防與其它礦井采空區溝通。
       2、采掘中一定要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有水必放”的原則。以防滲水事故發生。
      3、在井底皮帶運輸巷設有容量足夠的水倉和排水設備,確保在24小時內最大的涌水量。
      4、在機電硐室及水泵房通道內安裝防水密閉門。
      5、在回采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配備有小水泵,以防工作面積水。
      6、在斷層帶附近要加強觀察,如發現水量增大時,采取專門的堵漏措施。
       7、該礦井本年度可能發生的水患災害地點主要是相臨工作面采空區積水,所以在對上一回采面進行封堵(閉墻)管理時,閉墻必須沒有水池或反水管,不得堵死,防止采空區形成積水。
      第三章  水害事故的處理計劃
      二、 臨場處理
      1、發生透水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并在班組長或者老工人的指揮下迅速搶救,就地解決,加固工作地點的支護,堵住出水點,以免事故擴大。
       如情況危急,水勢迅猛無法搶救,則應有組織地避開壓水頭,迅速撤離事故區的地面。
      2、調度室接到透水報告后,要立即向礦領導、局辦公室、局領導匯報,并通知有關救護人員同進行搶救,同時根據出事地點和可能涉及的地區通知人員撤離。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