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礦井火災事故應急救援專項預案

      作者:佚名 2011-09-03 09:31 來源:本站原創

       

      礦井火災事故應急救援專項預案

      1 火災危害程度分析

      公司的兩對礦井煤層均具有自燃傾向性,為容易自燃煤層。根據火災事故的統計分析,內因火災多發生在有自燃傾向性煤層的采空區內。外因火災主要是機械磨擦、電器設備著火、電纜故障產生火花、放炮引燃可燃物、井下電焊等而造成的火災。故公司所屬礦井均有發生內因、外因火災的可能性。因此,防治礦井火災事故,保障礦井安全生產是公司重要任務。

      2 預警

      2.1 煤炭自然發火的初期征兆

      1、煤層的溫度,附近的空氣溫度和水的溫度都比正常情況下高。

      2、附近的氧氣濃度降低。

      3、附近巷道中濕度增大。

      4、附近巷道的壁面和支架表面出現水珠。

      5、出現有毒有害氣體。

      6、巷道空氣中出現煤油、汽油、松節油等一類氣味。

      2.2 人體感覺識別煤炭自燃火災

      1、視力感覺:煤炭自燃的初期,由于氧化生熱生成部分水蒸氣,往往使巷道溫度增加,出現霧氣或在巷道壁掛有平行水珠,既煤壁出汗。

      2、氣味感覺:煤炭從自熱到自燃,氧化物內有多種碳氫化合物,并產生煤油、汽油、焦油等氣味,當人們嗅到焦油氣味時,煤炭自燃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了。

      3、溫度感覺:煤炭在自然過程中要放出熱量,從該處流出的水和空氣的溫度較正常時高。

      4、疲勞感覺:煤炭在自然過程中,都在不斷地產生多種有毒有害氣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這些氣體使人頭痛、悶熱、精神不振、不舒服、有疲勞感覺。

      2.3 煤炭自然發火常見地點

      采空區、斷層附近、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回風巷和停采線附近、遺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高冒處、密閉墻內、溜煤眼、聯絡巷及浮煤堆積的地方是自然發火高發區。

      3 礦井火災事故的預防

      3.1 內因火災事故的預防

      1、選擇合理的開拓、開采技術措施,選擇合理的開采順序。采區設計中回采巷道的布置要有利于防治煤層自然發火的要求,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2、加強礦井通風系統管理,優化通風系統,保證通風系統科學、合理、穩定、可靠。

      3、不斷完善礦井消防灑水系統、防滅火灌漿、注膠系統、氮氣防滅火系統、束管監測系統等,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采用均壓防火技術,提高礦井抗災能力。

      4、礦井必須編制礦井防治自然發火措施,采掘工作面必須有防治自然發火的專門措施,并嚴格執行。

      5、回采工作面要堅持正規循環,加快回采速度,不得隨意丟煤、提高回采率。

      6、認真開展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做好采空區氣體分析、“三帶”劃分,煤層自然發火標志性氣體確定等工作,及時準確的預報工作面采空區自然發火情況。

      7、井上下必須設置消防材料庫,并按《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配齊材料、工具、器材,并定期檢查和更換。

      8、加強采煤工作面采后封閉工作,提高封閉質量,杜絕密閉漏風。定期檢查密閉質量和溫度、CO 濃度變化,加強礦井永久密閉的檢查和維修工作,提高密閉的整體質量和防災抗災能力。

      3.2 外因火災的預防

      1、嚴格入井檢身制度,入井人員嚴禁攜帶火種。

      2、嚴格井下機械、電器設備管理,井下使用的機械和電器設備以及供電線路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并按規定檢查維修,保證完好正常,各種安全保護裝置設置齊全,確保正常使用。

      3、嚴格井下爆破作業管理,采掘工作面生產作業時必須按照爆破作業說明書進行爆破作業,杜絕放炮造成的火災。

      4、健全完善礦井消防供水系統,按規定設置消防栓,保證正常使用。

      5、加強皮帶運輸系統的管理,完善皮帶安全保護裝置,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配齊消防器材,各硐室、皮帶機頭機尾,必須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嚴禁使用非阻燃皮帶。

      6、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223 條的規定,加強井下電焊、氣焊、噴燈焊接等工作的管理。

      7、加強井下機電峒室的管理,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配齊防火設施、器材。

      8、加強采掘工作面的外因火災管理,按規定配齊消防器材。

      4 應急處置和救援程序

      4.1 響應程序

      當發生礦井火災事故時,公司根據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判斷需要啟動Iv級響應,由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指導、協調事故單位現場指揮部救援。超出公司處置能力時,由公司請求屬地政府協調救援。

      4.2 應急救援程序

      當礦調度室接到井下發生火災事故的匯報后,按礦井應急預案要求,立即撤出災區人員和停止災區供電→按礦井應急預案規定的順序通知礦長、總工程師等有關人員→立即向公司調度室匯報→召請礦山救護大隊→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派救護隊員進入災區偵察災情、救人→指揮部制定救災方案→救護隊進行救災工作直止災情消除、恢復正常生產。

      4.3 發生火災避災路線

       

      撤退路線的一般規定:一是在火源進風側的人員迎著風流撤退;二是在火源回風側的人員迅速佩戴自救器或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如果火勢不大,盡快穿過火區進入進風側。如果火勢兇猛,切不可強行穿過火區,盡快由回風側通過就近的風門進入到進風巷道中;三是在回風系統掘進迎頭工作的人員,應佩戴自救器迅速經就近的風門撤退到進風巷道。如果自救器有效時間內不能安全撤出時,切不可盲目撤退,應用木板、風筒等材料將獨頭巷道構筑成臨時避難硐室,等待礦山救護隊營救。

       

      4.4 現場處置措施

      1、礦井火災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多數火災在初發時災害程度、波及范圍及危害作用較小,比較易于接近,這正是消滅事故和進行自救、互救的最合理最有利的時機。因此,在井下不論任何人發現煙氣和明火等火災災情,立即向現場領導匯報,并迅速通知附近人員和礦調度室,盡最大可能判斷事故性質、地點、范圍、災害程度、事故區域的巷道情況、通風系統、風流及火災煙氣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與自己所處巷道位置之間的關系,并根據《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及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撤退路線和避災自救的方法。同時根據現場條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失時機地組織力量控制火勢直接滅火,直接滅火無效時,立即組織人員撤出。

      2、撤退時,不要驚慌,不能狂奔亂跑,應在現場負責人及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下有組織地撤退。

      3、位于火源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新鮮風流撤退。

      4、位于火源回風側的人員應立即佩戴好自救器,盡快通過捷徑繞到新鮮風流中去或在煙氣未到達之前撤到安全地點;如果距火源較近而且越過火源沒有危險時,也可迅速穿過火區撤到火源的進風側。

      5、撤退行動既要迅速果斷,又要快而不亂。撤退中靠巷道有聯通出口的一側行進,同時還要隨時注意觀察巷道和風流的變化情況,謹防火風壓可能造成的風流逆轉。

      6、如果無論是逆風或順風撤退,都無法躲避著火巷道或火災煙氣可能造成的危害,則應迅速進入避難硐室;沒有避難硐室時,選擇合適地點就地利用現場條件,快速構筑臨時避難硐室。

      7、逆煙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險性,一般情況下不要這樣做。除非是在附近有脫離危險區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脫離危險區的把握。

      8、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的巷道或交叉巷道時,應靠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巷口的一側撤退,并隨時注意這些出口的位置;在煙霧大,視線不清的情況下,摸著巷道壁前進,以免錯過聯通出口。

      9、當煙霧在巷道里流動時,一般巷道空間的上部煙霧濃度大,溫度高,能見度低,對人的危害也嚴重,而靠近巷道底板情況要好一些。因此,在有煙霧的巷道內撤退時盡量躬身彎腰,盡量貼近巷道底板前進。

      10、在高溫濃煙的巷道撤退還應注意利用巷道內的水,浸濕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辦法進行降溫,或是利用隨身物件等遮擋頭面部。

      11、在撤退過程中,當發現有發生爆炸的前兆時,有可能的話要立即避開爆炸的正面巷道,進入旁側巷道。如果情況緊急,應迅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幫就地順著巷道爬臥,面度向下緊貼底板,雙臂護住頭面部;如果巷道內有水坑或水溝,則應順勢爬入水中。爆炸發生的瞬間,盡力屏住呼氣或將頭浸入水中,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帶好自救器。爆炸過后,稍事觀察,待沒有異常變化跡象后,辨明情況和防線,沿著避災路線轉移到有新鮮風流的安全地帶。

      4.5 救災

      應急人員在到達現場進行救援時,應執行員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防止事故擴展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應急救援行動“三優先”原則。應急人員趕到現場后,根據以上原則和事故的性質、事態發展等確定應急救援措施。

      1、迅速查明火災性質并將所有受威脅區域中的人員撤離,同時組織人員滅火。

      2、切斷通往火區的所有電源,如電器設備著火,應首先切斷電源,在電源未切斷以前,只能使用不導電的器材進行滅火。

      3、根據已探明的火區地點和范圍,確定井下的通風方式。如在進風井口、井筒內井底附近發生火災時,可采用反風或使用風流短路的措施。反風前必須將原進風側的人員撤出,并采取阻止火災蔓延的措施,防止反風后火災向進風側蔓延。從而控制事故進一步擴大。如在進風巷道內發生火災時,應保持事故前的風流方向,控制供入火區的風量。在進風的下山巷道內發生火災時,必須有防止火風壓造成風流逆轉的措施。在回采工作面發生火災時,應保持正常通風,必要時可適當增加風量或采用局部反風措施。當變電所等場所發生電氣火災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關閉防火門,直接滅火無效時,應制定隔絕火區、停止供風措施;當皮帶發生火災時,應立即停止皮帶運行,采用水、砂、滅火器等措施組織直接滅火,必要時可限制風量,控制火勢;當采掘工作面發生火災時,要盡可能拆除引然物,直接滅火無效時,迅速沿井下避災路線撤退到安全地點。在撤離過程中,既要迅速果斷,又要快而不亂。在掘進巷道發生火災時,不得隨意改變通風狀態,需要進入巷道偵察火區或直接滅火時,必須有安全可行的措施,防止災害擴大。

      4、在搶救人員和滅火時,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和其它有害氣體及風流的變化情況,并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

      5、井下火災不能直接撲滅時,必須封閉火區。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應盡量縮小封閉火區的范圍,同時要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以及其它有害氣體和風流變化情況,并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

      6、在避災過程中,要積極進行自救和互救工作,井下人員必須熟悉自救器的配戴和礦井通風狀況。

      4.6 燒傷急救

       

      井下瓦斯燃燒、瓦斯與煤塵爆炸,以及外因火災,常常造成人體的大面積燒傷。井下燒傷人員的急救措施如下:

       

      1、撲滅傷員身上的火,盡快使傷員脫離熱源,盡量縮短燒傷時間。

       

      2、檢查傷員呼吸、心跳情況;檢查是否有其他外傷或有害氣體中毒;對爆炸沖擊燒傷傷員,應特別注意有無顱腦或內臟損傷和呼吸道燒傷。

       

      檢查全身有無合并損傷,不能只顧燒傷而忽略了其它合并損傷。如對受爆炸沖擊的燒傷人員,應注意有無顱腦損傷、胸腹腔內臟損傷和呼吸道損傷;對化學燒傷,更不能忽略全身中毒的解救。

       

      3、要注意防止休克、窒息和創面污染。燒傷人員因疼痛和恐懼常發生休克,若發生急性喉頭梗阻窒息時,可進行人工呼吸等急救。為了減少創面的污染和操作,在現場檢查和搬運傷員時,傷員的衣服可以不脫、不剪開。要采取針扎刺激或切開氣管保證通氣;現場檢查和搬運傷員時,要注意保護創面,防止創面損傷和污染。

      4、剪開傷員衣服,用較干凈的衣服把傷員包裹起來,防止再次污染。在現場,除化學燒傷可用大量的流動清水沖洗外,對創面一般不作處理,盡量不弄破水泡,以保護表皮;

       

      5、迅速離開現場,把傷員送往醫院。運送中動作要輕,行進要平衡,并隨時觀察傷情。

       

      4.7 搶救長期被困在井下的遇險人員時應注意的問題

       

      搶救長期被困在井下的遇險人員,如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幸存的遇險人員也會死亡。他們長時間生活在有限的空間里,呼吸著污濁的空氣,同時因飲食的困難,造成消化機能衰退,血壓下降,脈搏減慢,身體消瘦虛弱,神志不清。另外,他們長期在黑暗中識別物體(實際看不見,人的意識作用使他們去識別物體),瞳孔放大。因此,在搶救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在井下發現遇險人員時,禁止用頭燈光束直接照射遇險人員的眼睛,以避免在強光刺射下瞳孔急劇收縮,造成眼睛失明。應使頭燈光束避開遇險人員的眼睛,或用紅布、紙張、衣片等罩住頭燈,使光線減弱,或用布把遇險人員的眼睛蒙住,使瞳孔逐漸收縮,等恢復正常時,才可以見到強光。

       

          2、發現遇險人員,不可立即抬運出井,注意保護體溫,抬到安全地點,并在救護隊的保護下,派醫生對遇險人員的身體進行檢查,并給予必要的治療(如包扎、輸液、注射等)。等遇險人員的情緒穩定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送到醫院特設的病房,給予特別護理,使其逐步適應新的環境。在治療初期,不要讓遇險人員的親友探視,以免因過度興奮等原因,影響遇險人員的健康或造成死亡。

       

          3、在遇險人員長期不進食的情況下,不能吃硬食和過量食物,以免發生意外 ,造成不良后果。硬的食物和過量食物,都會造成腸胃穿孔,甚至死亡。所以,只能吃一些稀軟的食物,并要求是高營養、高蛋白質的食物。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逐步恢復腸胃消化功能,提高身體素質,然后才能恢復正常飲食。

       

          4、救護隊員到達遇險人員躲避地點時,在檢查后確認躲避處無火源和其它危害時,可打開氧氣瓶放氧。使空氣中氧含量增加。對于無氧氣呼吸器的人員,應禁止到躲避地點去。這既是為了保證搶救人員的安全,也是為了防止他們耗氧而威脅遇險人員的安全。

       

          5、在搬運遇險人員時,要輕抬輕放,保持平衡,避免震動,并應注意受傷人員的傷情變化。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