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鑫源煤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規劃和方案
蛟河市鑫源煤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規劃和方案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蛟河市鑫源煤礦
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規劃和方案
根據總煤裝[2010]146號文件《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關于建設完善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通知》和吉林省《關于轉發的通知》的精神,為全面提升我礦安全健康能力,經礦委會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領會通知精神,結合礦井實際情況,通過討論研究。特制定該建設規劃和方案。
一、礦井簡介
蛟河市鑫源煤礦于2004年與吉林鎳業公司合股并購了原宏進煤礦屬個人獨資企業,2008年進行礦井整合其間蛟河市鑫源煤礦為單獨保留礦井,同年兼并了鄰礦蛟河市守志煤礦,礦井名稱為蛟河市鑫源煤礦,2009年礦井生產能力提升為9萬/年。
蛟河市鑫源煤礦位于吉林省蛟河市奶子山街友聯村,行政劃歸吉林省蛟河市奶子山街管轄,范圍地理坐標為東經127°25′59″~127°26′52″,北緯43°41′56″~43°42′39″。距蛟河市城區11Km,長圖鐵路從蛟河市通過,長圖高速入口距礦區13Km公路鐵路運輸十分方便。
蛟河市鑫源煤礦井田開采范圍位于原蛟河煤礦四井井田范圍內,蛟河煤礦四井始創于1958年,1973年礦井報廢后轉交給蛟河市煤礦,蛟河市煤礦礦產轉制后為私營蛟河市宏進煤礦,該礦井開采了50余年。
該井田內大部分區段以采空,現采的2.3.4.5.6號煤層屬原國有煤礦開采后遺棄的小于0.7m以下的不可采煤層,和開采后留設的,絞車道保護煤柱,采取隔離煤柱斷層保護煤柱等零星塊段。
該礦井瓦斯等級經吉林省能源局,吉能審批【2010】207號文件批復。相對瓦斯涌出量1.6 m3/t,絕對瓦斯涌出量1.08 m3/min屬于低瓦斯礦井,沒有煤(巖)與瓦斯(CO2)突出現象。煤層自燃傾向等級為二類自燃,煤塵具有弱爆炸性。
礦井為調動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決心貫徹省政府,關小建大的方針,引進人才.技術. 資金。抓住機遇,擴建礦井規模,進行機械化采煤升級改造,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市場競爭力,努力建成年產10萬噸礦井。
六大系統現狀:
監測監控系統:
人員定位系統:
緊急避險系統:
壓風自救系統:
供水施救系統:
通信聯絡系統:
二、成立“六大系統”建設規劃和方案實施領導組
組 長:范文啟
副組長:劉艷臣 孫立君 胡兆放 劉艷軍 張玉國
成 員:各部室、區隊負責人
具體分工:
(一)監測監控系統由通風安全部門負責,
(二)人員定位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由指揮中心負責,
(三)壓風自救系統和供水施救系統由機運管理部門負責,
(四)緊急避險系統由機電管理部門負責。
三、建設完善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目標要求
(一)建設完善礦井檢測監控系統。嚴格按照《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監控系統,實現對煤礦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濃度、溫度、風速等的動態監控,為提供決策依據。強化系統維護,定期進行調試、校正,及時升級、拓展系統功能和監控范圍,確保設備性能完好,系統靈敏可靠。健全完善規章制度和事故應急,落實值班、帶班人員責任,監測監控系統中心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當系統發出報警、斷電、饋電異常信息時,迅速采取斷電、撤人、通知作業等應急處置,充分發揮其安全避險的預警作用。
(二)、2011年底建設完善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嚴格按照《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使用規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設完善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并做好系統的維護和升級改造工作,保障系統安全可靠運行。所有入井人員攜帶識別卡(或具有定位功能的無線通訊設備),確保能夠實時掌握井下各個作業區域人員的動態分布及變化情況。進一步完善制度,發揮人員定位系統在定員管理和應急救援中的作用。
(三)、建設完善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嚴格按照《煤礦安全》的要求,為入井人員配備額定防護時間不低于30分鐘的自救器。從采掘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額定防護時間內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須在距離采掘工作面范圍內建設避險硐室或救生艙。
(四)、建設完善壓風自救系統。在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建立壓風系統的基礎上,按照所有采掘作業地點在災變期間能夠提供壓風供氣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壓風自救系統,設置供氣閥門。井下壓風管路要采取保護措施,防止災變破壞。
(五)、建設完善礦井供水施救系統。建設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要求設置三通及閥門,在采掘作業地點和人員較集中地地點設置供水閥門。加強供水管路的維護,不得出現跑、冒、滴、漏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