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習第四小組設計觀察指數的原則
在本次實習中我們小組根據資料和以往學長學姐的調查經驗,確定了下面四個原則。
目標一致性原則
目標一致性原則要求人力資源管理觀察指數的指標體系、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和主體三者目標一致。一方面,運用指標體系評價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引導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檢驗其工作目標實施的程度和效果。因此,設定和選擇評價指標體系,應從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出發,根據目標來設定和選擇指標體系。
可操作性原則
由于人力資源管理觀察指數是從觀察的角度來反映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情況,不通過查閱專業文件來獲取信息。因此,指標體系的設定應該簡單明確便于觀察操作。應該避免指標體系過于復雜,即使全面科學也難于操作實施。需這優化指標體系,即用較少的指標(數量少、層次少)全面系統地反映研究對象的情況。
針對性原則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的具體工作職責、部門職能來反映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即全面具體反映組織的管理工作,又要突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這一重點。
系統優化原則
評價對象必須用若干指標進行衡量,這些指標是互相聯系和互相制約的。有的指標之間有橫向聯系,反映不同側面的相互制約關系;有的指標之間有縱向關系,反映不同層次之間的包含關系。同時,同層次指標之間盡可能的界限分明,避免相互有內在聯系的若干組、若干層次的指標體系,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
①指標數量的多少及其體系的結構形式以系統優化為原則,即以較少的指標(數量較少,層次較少)較全面系統的反映評價對象的內容,既要避免指標體系過于龐雜,又要避免單因素選擇,追求的是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最優或滿意。
②評價指標體系要統籌兼顧各方面的關系,由于同層次指標之間存在制約關系,在設計指標體系時,應該兼顧到各方面的指標。
③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應采用系統的方法,例如系統分解和層次結構分析法(AHP),由總指標分解成次級指標,再由次級指標分解成次次級指標(通常人們把這三個層次稱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并組成樹狀結構的指標體系,使體系的各個要素及其結構都能滿足系統優化要求。也就是說,通過各項指標之間的有機聯系方式和合理的數量關系,體現出對上述各種關系的統籌兼顧,達到評價指標體系的整體功能最優,客觀的、全面的評價系統的輸出結果。
作者: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 袁佳 吳會 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