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工人安全知識問答---開采安全
作者:佚名
2010-06-02 08:49
來源:不詳
9、采區開采設計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哪些?
《煤礦安全規程》(2004年修改后)第48條規定,采區開采前必須編制采區設計,并嚴格按照采區設計組織施工。
一個采區內同一煤層不得布置3個(含3個)以上回采工作面和5個(含5個)以上掘進工作同時作業。
嚴禁在采煤工作面范圍內再布置另一采煤工作面同時作業。
采掘過程和中嚴禁任何擴大和縮小設計規定的煤柱。采空區內不得遺留未經設計規定的煤柱。
嚴禁破壞工業場地、礦界、防水和井巷等的安全煤柱。
突出礦井、高瓦斯礦井、低瓦斯礦井的高瓦斯區域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前進式采煤方法。
10、巷道片幫、冒頂的征兆主要有哪些?
巖石有新產生的裂隙或斷裂,用長把工具撞擊時,發現沉悶的咚咚聲;巖石發出清脆的斷裂聲;有小塊巖石掉落,煤巷里出現碎煤從支架上方頂板處落下。
11、回采工作面頂板破碎,初采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回采工作面頂板破碎,初采時應注意的問題包括:
⑴當開切眼內支架破壞嚴重時,先打一梁三柱順山抬棚,根據壓力情況可架單抬棚或雙抬棚;在局部頂板冒空處加打木垛。
⑵當頂板破碎、煤壁片幫嚴重時,初采期間不得放大炮,并用2米左右的木板作探梁,以確保安全生產。
⑶若是分層開采的頂層,應先鋪假頂,而后改變開切眼支架形式。
⑷當工作面以斷層作為開采邊界時,掘進開切眼后應探明斷層的實際位置。若煤柱尺寸偏大,或掘進開切眼位置不準而加大了煤柱,可根據情況將工作面反向推2—3排。此時應先 靠煤柱一側架雙抬棚,以保證摘掉該側棚腿時的安全。
12、回采工作面過斷層時應采取什么措施?
對落差大致等于或小于煤厚的斷層,可使工作面平推硬過。一般過斷層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⑴條件允許時,對于傾斜斷層可改變工作面方向,使斷層與工作面斜交,以減少工作面每次推進時受斷層影響地段的長度,斜交角不能過小。
⑵斷層附近煤層較薄,難于鋪設輸送機,行人或通過設備時,就要根據頂底板的強度、斷層的情況,進行挑頂或臥底。既要安全又要處理量少,使工作面的底板坡度能平緩變化。
⑶為了不影響工作面正常回采,斷層附近應超前處理。處理斷層要打淺眼、少裝藥、放小炮,斷層附近嚴禁放大炮。
⑷回采工作面臨近斷層時應加強支護質量,加密支架,縮小控頂距,并在斷層附近加打木垛,用斜撐支好斷層面。
⑸合理確定放頂步距,一次回清斷層外側支架。
⑹對于厚煤層的傾斜分層開采,可調整分層采高以通過斷層。
⑺工作面過斷層時,不僅要加強支護,而且要探明含水以及瓦斯情況,防止突然透水以及煤與瓦斯突出。
13、什么是直接頂?什么是直接頂的初次垮落和初次垮落步距?
直接頂位于偽頂或煤層(無偽頂時)之上,一般是由一層或幾層泥巖、頁巖、粉砂巖等比較容易垮落的巖層所組成,在回柱后即垮落。
直接頂的初次垮落是開采后的第一次大范圍巖層垮落。礦壓顯現劇烈,有時甚至會造成大面積支架傾倒,工作面冒頂,因而必須加強控制。
從開切眼煤壁到工作面直接頂初次垮落時切頂線的距離稱為直接頂的初次垮落步距。國內外大量實踐表明,直接頂初次垮落步距不受支架形式的影響,它客觀上一般只反映了直接頂的穩定程度。
14、什么是老頂?什么是老頂的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
老頂是指位于直接頂或直接位于煤層上部的堅硬巖層,能維持很大懸露面積,一般不垮落。老頂斷裂時,對工作面有明顯影響,如直接頂板急劇下沉,支架載荷急劇增高。液壓支架(柱)安全閥頻繁卸載,以至支架折損,工作面冒頂或頂板沿煤壁切落,因此,對于工作面的支護,老頂來壓是應特別注意的關鍵問題。
老頂的初次來壓是指工作面直接頂垮落后,老頂第一次斷裂并發生回轉,從而導至工作面頂板急劇下沉,工作面頂板普遍出現來壓現象,即為老頂的初次來壓。從開切眼到老頂初次來壓時距工作面的距離稱為老頂初次來壓步距,它是反映老頂巖層穩定性的主要指標。老頂周期來壓是指老頂的初次來壓后,隨工作面繼續推進,老頂每懸露一定距離后就會發生一次來壓現象,一般情況下,它呈現一定的周期性。我們稱初次來壓后回采工作面出現的周期性礦山壓力顯現為老頂的周期來壓。
15、什么叫采煤工作面的初次放頂?
一般情況下,工作面自開切眼回采推進到離開切眼8—25米時,直接頂開始垮落。這種自開采以來直接頂第一次大面積垮落的現象叫做工作面初次放頂。
16、采煤工作面事故多發區主要有哪些?
采煤工作面事故多發區主要有上下安全出口、上下端頭、煤壁區和回柱放頂區。
17、工作面上下出口發生冒頂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受工作面超前壓力影響;超前替換棚造成已經破碎的頂板更加破碎。
18、工作面上下端頭發生冒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位于工作面與上下順槽的交接處,控頂面積大,應力集中;隨工作面推 進,控頂范圍內支架經常撤換,造成頂板松動。
19、放頂線附近的局部冒頂原因及預防措施是什么?
放頂線上每根支柱承擔的壓力是不均勻的。當人工回撤受力大的支柱時,往往支柱一倒下大塊頂板就會冒落,這種情況在分段回柱回撤到最后一根支柱時容易發生。當頂板存在由斷層、裂隙、層理等切割而成的大塊游離巖塊時,回柱后游離巖塊就會冒落,推倒支架,形成局部冒頂。
如果在金屬網下回柱放頂,也會因大塊游離巖塊滾滑而推垮支架造成局部冒頂。
預防放頂線上局部冒頂的措施有:
⑴加強對放頂線附近頂板的支護,采取戧柱、戧棚、全承載支護等,以提高支架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⑵應采用機械回柱的方法,對難回的支柱使用絞車遠距離回柱。
⑶在放頂線的壓力集中區回柱時,應在回柱前及時增設特殊支架。
20、壓垮型冒頂事故的原因、前兆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壓垮型冒頂事故主要由于支柱選型不當、數量不足和控頂距選擇不合理,特別是木支柱可縮量小,不能適應老頂的劇烈運動,導致了木支柱折斷,使工作面發生冒頂事故。
壓垮型冒頂只有在老頂來壓時才可能發生,因此壓垮型冒頂的前兆也就是老頂來壓時的征兆。如煤壁片幫、頂板下沉速度急劇增加,支柱載荷急劇增大,靠煤壁頂板斷裂,頂板掉碴和摩擦式金屬支柱“放炮”等。
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⑴加強地質工作,搞清工作面直接頂及老頂的強度、厚度、分層情況以及斷層、裂隙、底板情況;搞清直接底的厚度等。
⑵進行常規礦壓觀測和頂板來壓預報。
⑶合理選用支柱類型,按設計的排距、柱距架設支柱,確定合理的控頂距,防止支柱縮量超限并提高支柱所承擔頂板的作用力。
⑷遇到平行工作面的斷層時,應及時加強支護,擴大工作面控頂距,待斷層進到采空區后,再進行回柱。
21、工作面回柱放頂區冒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作面回柱放頂區冒頂的主要原因是:
⑴在放頂區內,因頂板切割而形成的大塊游離巖塊在回柱時失穩旋轉推倒采場支架;
⑵在金屬網假頂下回柱時,如網上有大塊巖石,會發生巖塊失穩推倒支架。
關鍵詞:知識問答煤礦工人
《煤礦安全規程》(2004年修改后)第48條規定,采區開采前必須編制采區設計,并嚴格按照采區設計組織施工。
一個采區內同一煤層不得布置3個(含3個)以上回采工作面和5個(含5個)以上掘進工作同時作業。
嚴禁在采煤工作面范圍內再布置另一采煤工作面同時作業。
采掘過程和中嚴禁任何擴大和縮小設計規定的煤柱。采空區內不得遺留未經設計規定的煤柱。
嚴禁破壞工業場地、礦界、防水和井巷等的安全煤柱。
突出礦井、高瓦斯礦井、低瓦斯礦井的高瓦斯區域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前進式采煤方法。
10、巷道片幫、冒頂的征兆主要有哪些?
巖石有新產生的裂隙或斷裂,用長把工具撞擊時,發現沉悶的咚咚聲;巖石發出清脆的斷裂聲;有小塊巖石掉落,煤巷里出現碎煤從支架上方頂板處落下。
11、回采工作面頂板破碎,初采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回采工作面頂板破碎,初采時應注意的問題包括:
⑴當開切眼內支架破壞嚴重時,先打一梁三柱順山抬棚,根據壓力情況可架單抬棚或雙抬棚;在局部頂板冒空處加打木垛。
⑵當頂板破碎、煤壁片幫嚴重時,初采期間不得放大炮,并用2米左右的木板作探梁,以確保安全生產。
⑶若是分層開采的頂層,應先鋪假頂,而后改變開切眼支架形式。
⑷當工作面以斷層作為開采邊界時,掘進開切眼后應探明斷層的實際位置。若煤柱尺寸偏大,或掘進開切眼位置不準而加大了煤柱,可根據情況將工作面反向推2—3排。此時應先 靠煤柱一側架雙抬棚,以保證摘掉該側棚腿時的安全。
12、回采工作面過斷層時應采取什么措施?
對落差大致等于或小于煤厚的斷層,可使工作面平推硬過。一般過斷層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⑴條件允許時,對于傾斜斷層可改變工作面方向,使斷層與工作面斜交,以減少工作面每次推進時受斷層影響地段的長度,斜交角不能過小。
⑵斷層附近煤層較薄,難于鋪設輸送機,行人或通過設備時,就要根據頂底板的強度、斷層的情況,進行挑頂或臥底。既要安全又要處理量少,使工作面的底板坡度能平緩變化。
⑶為了不影響工作面正常回采,斷層附近應超前處理。處理斷層要打淺眼、少裝藥、放小炮,斷層附近嚴禁放大炮。
⑷回采工作面臨近斷層時應加強支護質量,加密支架,縮小控頂距,并在斷層附近加打木垛,用斜撐支好斷層面。
⑸合理確定放頂步距,一次回清斷層外側支架。
⑹對于厚煤層的傾斜分層開采,可調整分層采高以通過斷層。
⑺工作面過斷層時,不僅要加強支護,而且要探明含水以及瓦斯情況,防止突然透水以及煤與瓦斯突出。
13、什么是直接頂?什么是直接頂的初次垮落和初次垮落步距?
直接頂位于偽頂或煤層(無偽頂時)之上,一般是由一層或幾層泥巖、頁巖、粉砂巖等比較容易垮落的巖層所組成,在回柱后即垮落。
直接頂的初次垮落是開采后的第一次大范圍巖層垮落。礦壓顯現劇烈,有時甚至會造成大面積支架傾倒,工作面冒頂,因而必須加強控制。
從開切眼煤壁到工作面直接頂初次垮落時切頂線的距離稱為直接頂的初次垮落步距。國內外大量實踐表明,直接頂初次垮落步距不受支架形式的影響,它客觀上一般只反映了直接頂的穩定程度。
14、什么是老頂?什么是老頂的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
老頂是指位于直接頂或直接位于煤層上部的堅硬巖層,能維持很大懸露面積,一般不垮落。老頂斷裂時,對工作面有明顯影響,如直接頂板急劇下沉,支架載荷急劇增高。液壓支架(柱)安全閥頻繁卸載,以至支架折損,工作面冒頂或頂板沿煤壁切落,因此,對于工作面的支護,老頂來壓是應特別注意的關鍵問題。
老頂的初次來壓是指工作面直接頂垮落后,老頂第一次斷裂并發生回轉,從而導至工作面頂板急劇下沉,工作面頂板普遍出現來壓現象,即為老頂的初次來壓。從開切眼到老頂初次來壓時距工作面的距離稱為老頂初次來壓步距,它是反映老頂巖層穩定性的主要指標。老頂周期來壓是指老頂的初次來壓后,隨工作面繼續推進,老頂每懸露一定距離后就會發生一次來壓現象,一般情況下,它呈現一定的周期性。我們稱初次來壓后回采工作面出現的周期性礦山壓力顯現為老頂的周期來壓。
15、什么叫采煤工作面的初次放頂?
一般情況下,工作面自開切眼回采推進到離開切眼8—25米時,直接頂開始垮落。這種自開采以來直接頂第一次大面積垮落的現象叫做工作面初次放頂。
16、采煤工作面事故多發區主要有哪些?
采煤工作面事故多發區主要有上下安全出口、上下端頭、煤壁區和回柱放頂區。
17、工作面上下出口發生冒頂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受工作面超前壓力影響;超前替換棚造成已經破碎的頂板更加破碎。
18、工作面上下端頭發生冒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位于工作面與上下順槽的交接處,控頂面積大,應力集中;隨工作面推 進,控頂范圍內支架經常撤換,造成頂板松動。
19、放頂線附近的局部冒頂原因及預防措施是什么?
放頂線上每根支柱承擔的壓力是不均勻的。當人工回撤受力大的支柱時,往往支柱一倒下大塊頂板就會冒落,這種情況在分段回柱回撤到最后一根支柱時容易發生。當頂板存在由斷層、裂隙、層理等切割而成的大塊游離巖塊時,回柱后游離巖塊就會冒落,推倒支架,形成局部冒頂。
如果在金屬網下回柱放頂,也會因大塊游離巖塊滾滑而推垮支架造成局部冒頂。
預防放頂線上局部冒頂的措施有:
⑴加強對放頂線附近頂板的支護,采取戧柱、戧棚、全承載支護等,以提高支架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⑵應采用機械回柱的方法,對難回的支柱使用絞車遠距離回柱。
⑶在放頂線的壓力集中區回柱時,應在回柱前及時增設特殊支架。
20、壓垮型冒頂事故的原因、前兆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壓垮型冒頂事故主要由于支柱選型不當、數量不足和控頂距選擇不合理,特別是木支柱可縮量小,不能適應老頂的劇烈運動,導致了木支柱折斷,使工作面發生冒頂事故。
壓垮型冒頂只有在老頂來壓時才可能發生,因此壓垮型冒頂的前兆也就是老頂來壓時的征兆。如煤壁片幫、頂板下沉速度急劇增加,支柱載荷急劇增大,靠煤壁頂板斷裂,頂板掉碴和摩擦式金屬支柱“放炮”等。
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⑴加強地質工作,搞清工作面直接頂及老頂的強度、厚度、分層情況以及斷層、裂隙、底板情況;搞清直接底的厚度等。
⑵進行常規礦壓觀測和頂板來壓預報。
⑶合理選用支柱類型,按設計的排距、柱距架設支柱,確定合理的控頂距,防止支柱縮量超限并提高支柱所承擔頂板的作用力。
⑷遇到平行工作面的斷層時,應及時加強支護,擴大工作面控頂距,待斷層進到采空區后,再進行回柱。
21、工作面回柱放頂區冒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作面回柱放頂區冒頂的主要原因是:
⑴在放頂區內,因頂板切割而形成的大塊游離巖塊在回柱時失穩旋轉推倒采場支架;
⑵在金屬網假頂下回柱時,如網上有大塊巖石,會發生巖塊失穩推倒支架。
關鍵詞:知識問答煤礦工人
上一篇:開采煤層的瓦斯抽放
下一篇:采煤工作面頂板事故分類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