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工作面破碎頂板控制
棗莊礦業集團公司田陳煤礦 魏振全 劉孝棟
摘要:采煤工作面破碎頂板端面冒頂是影響安全及生產效率的重要原因,該文分析其內外因素,采取相應措施,加強頂板控制,降低冒頂事故,實現安全、高產、高效。
關鍵詞:破碎頂板 控制 推進速度 初撐力
田陳煤礦位于滕南煤田中部,主采3煤,采掘機械化率100%,目前實際生產能力1.8Mt/ a。綜采工作面主要布置在3下煤層,3下煤層頂板為泥巖或砂泥巖,易破碎,穩定性差,綜采工作面頂板控制的關鍵是端面頂板的維護與控制,因為端面頂板基本屬無支護區,是工作面頂板控制的最薄弱環節.找出控制方法.對安全生產有重大意義。
I端面冒頂的因素
1.1地質因素
煤與圍巖的強度、節理、裂隙、斷層、褶曲等地質構造是影響頂板穩定與否的內因;通常煤、巖層強度低,層理、裂隙發育,斷層構造帶是造成頂板巖層破碎易冒的重要因素。隨工作面開采,煤層與圍巖相對穩定的力學結構遭到破壞,頂板巖層應力通過煤層釋放給底板巖層,若煤層強度低、易碎,順板巖層應力無法或完全釋放到底板巖層,從而導致頂板破碎。巖層的層理、裂隙是決定巖體強度的重要特征,層理、裂隙越發育,巖性越弱,強度越低,頂板巖層也越易冒落。斷層、褶曲等地質構造帶易造成頂板破碎、易冒,構造帶與工作面夾角越小,揭露破碎帶越寬,對工作面產生冒頂的影響也越大,斷層落差越大;附近漲性構造裂隙越發達,巖性越松軟,冒頂可能性也越大。
1.2 端面距
若冒落程度用冒落范圍占工作面總長的百分比表示,端面距越大,冒落程度隨之增加(如圖I)。但有的工作面梁端距近為零,仍發生不少冒頂,這說明端面距不是影響頂板冒落的唯一因素,它受諸多因素影響。
1.3毛工作面推進速度
頂板冒落程度與工作面推進速度有直接關系,工作面推進速度增加,工作面支護速度也加快,減少了煤與圍巖的變行,減少了工作面冒頂。田陳煤礦綜采工作面1994-1995年平均日推進2m,端面頂板極難控制,冒頂事故經常發生,2001-2002年平均日推進達到6.2m,工作面冒頂事故基本杜絕。工作面推進速度越快冒落程度越小(如圖2)。
1.4支架初撐力
平均支護強度與冒落程度大致呈雙曲線關系(如圖3),且明顯變化區間在250一300kN/m2之間,低于此阻力端面冒落急劇增加,高于此阻力,對端面冒頂的影響不大,如把支架平均支護強度控制在250一300kN/m2,就會減少端面冒頂。要保證支架的支護強度首先要確定支架初撐力,但實測表明,支架初撐力合格率平均只有70%左右,其主要原因:
(1)支架供液時間短,多支架同時供液;(2)泵站壓力不足,閥及管路泄漏;(3)支架立柱、前梁千斤頂竄液;(4)支架上有浮煤、浮矸;(5)工作面底板松軟;(6)泵站流量小,主管路內徑細,供液不足。
1.5支護狀態
良好的支護狀態,會提高支架對頂板的控制能力,減少冒頂事故發生。由于采煤工藝不當,偽傾角掌握不好,造成運輸機上竄下滑,支架不再垂直工作面,支架間呈臺階錯茬,影響了支架支護狀態;有時支架各立柱升柱不平衡,造成頂梁歪斜,不能平行支護頂板,形成頂梁與頂板線接觸;有時出現歪架、咬架,調架不及時等,都會降低支架支護質量,導致頂板事故發生。
2破碎頂板的控制
2.1支架選型
煤層頂板不穩定,工作面盡量選擇前梁具有伸縮性能的支架,采煤機通過后立即前移支架,支護剛暴露頂板時,伸出伸縮梁,最大限度縮小端面距。若煤壁折幫,可在煤機割煤前拉架,將支架前梁移至煤幫,即超前支護,在破碎頂板管理中也極為有效。
2.2頂板鋪金屬網
破碎頂板在進人頂梁上方時已很破碎,且在頂梁上方形成厚度不等的浮矸層,移架時,浮矸從架間及端面漏下,也可造成端面冒頂擴大;鋪頂網能使破碎頂板形成一個整體,達到改善頂板之功效。頂網一般鋪雙層,這對頂板管理有以下好處:(1)防止架間、端面漏殲,改善頂梁與頂板的接觸狀態;(2)有利于提高平均支護強度及圍巖剛度;(3)有利于防止煤壁少片幫,減少片幫深度。
2.3帶壓擦頂移架
當采用正常操作程序降架移架,很難保持破碎頂板的完整性時,應采取帶壓擦頂移架。移架時,先啟動推拉千斤頂,再逐漸卸載,使梁與頂板保持一定的支撐阻力,帶壓前移。這樣頂板不會出現明顯松動,可有效控制頂板。
2.4安設初撐力保證閥
人工操作移架時,為提高移架速度,常因供液時間短,支架初撐力達不到額定初撐力。安設初撐力保證閥后,即使松開操作手把,支架仍可繼續增壓,直到達到額定初撐力后,才停止供液。
作者簡介:魏振全男,助理工程師,現任棗莊礦業集團公藥司田陳煤礦開拓科副科長,主要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