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時光的腳步又來到了冬季,轉眼又快到冬至時節。冬至這一天我都會吃上一碗餃子,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呢?小時候,母親總是微笑著說:“冬至大如年,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再冷的冬天,也不怕凍耳朵了。”當時,對于母親的話,我總是半信半疑,似懂非懂,凍沒凍耳朵早就忘了,但冬至那天餃子的味道,卻一直留在了我的記憶里。
冬至正值青口大白菜上市的季節,母親一早就到菜市上買了新鮮的大白菜和豬肉,剛回到家就在廚房里忙而不亂,繁而有序地準備起來。
和面,母親手法熟練,將面粉倒入盆中,邊倒水邊攪拌,直至面粉變成絮狀,然后揉成面團,最后蒙上屜布醒一會兒,利用這段時間就可以打餡兒了。
對于不喜歡姜的我,母親每次會耐心地將姜剁得極爛,擠出汁液使用,然后慢慢地把姜水倒入餡中,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拌,待到有肉香散出,陸續放入醬油、蔥花,繼續攪拌到餡料絲絲相連,完全融為一體。最后將擠過湯的白菜碎末放入調好的肉餡里,加入少許精鹽充分攪拌,直到肉香和白菜的清香完全釋放出來。
準備工作做完以后,就進入包餃子的階段。幫媽媽搟餃子皮總是一件有趣而且有成就感的事情,揪劑兒、搟皮兒,搟面杖在案板上節奏地敲打著,面皮也越來越薄,一張張餃子皮也跟著越來越多,每當這時母親都會夸上一句:“嗯,搟得不錯,大小均勻,薄厚適中……”。
包餃子可是技術活,只見母親熟練地將餃子皮攤在掌心,放上適量的餡兒,然后輕輕對折,一捏一合,一個個漂亮的餃子在她的手中誕生了,餃子邊緣的褶皺像是精致的花邊,如同藝術品般精致美麗。
等到水燒至沸騰,母親把餃子依次放入鍋中,用鏟子輕輕推動一下,以防粘鍋,等餃子煮開后,又倒入了半碗涼水,再把鍋蓋蓋上,這樣一共點了三次水,那一個個白白胖胖、晶瑩剔透的餃子就出鍋了。
當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子,心急的我夾起一顆餃子放進嘴里,咬下第一口餃子,皮薄餡足,滿口生香,餡料中的肉汁與蔬菜的清香交織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每一口都像是冬日里的一股暖流,溫暖著身心。一家人圍坐一起,一邊品嘗著美味的餃子,一邊開心地聊天,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冬至餃子香,香的是家的味道,是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懷揣對家人的思念與祝福,品嘗熱騰騰的餃子,感受由內而外的溫暖與幸福。冬至已至,春天不遠,讓我們在餃子的香氣中,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蔡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