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整治刻不容緩
孫武說:“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對敵作戰要兵貴神速。當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一役,可以稱為兵貴神速的經典之戰。
1935年5月, 北上抗日的紅軍遇到了大渡河天險,上下幾百里,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瀘定城頭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國民黨軍隊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后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企圖把紅軍消滅在河對岸。
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可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紅四團翻山越嶺,一邊戰斗一邊前進。到晚上7點鐘,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里,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河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這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雨越下越大,把手中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再走了,停下來宿營。可英勇的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于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敵人增援的兩個旅拋在后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為了防備紅軍,守城的國民黨軍隊抽去了鋪在鐵索上的橋板。紅軍抵達時敵軍早已在城墻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憑著天險,機槍、步槍一起瘋狂地向紅軍射擊。
紅四團迅速發起總攻。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經過兩小時激戰,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當年,深圳曾有一句叫響全國的口號,“時間就是生命”。今天,這句口號對于安全生產來說,具有更確切的意義。時間就是安全,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生命。對待安全生產工作,也要像用兵一樣,貴在神速,謀劃要早,執行更要早,要爭時間,搶速度,把發現、整治環節搶在事故發生的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