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新設備 增添新動力
潞安化工集團司馬煤業公司“望聞問切法”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潞安化工集團司馬煤業公司為加快智能化礦井建設,在“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的目標指引下,再次引進“掘進神器”——掘錨一體機,進一步提升礦井掘進效率和安全生產水平。為確保掘錨一體機更高效的投入安全生產,該公司綜掘三隊采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調理掘錨機“水土不服”問題,使新設備安全快速“上崗”作業,為安全高效生產提供了保障。此次引進的掘錨一體機為久益12CM30掘錨一體機,為了進一步提高新設備操作能力,該公司綜掘三隊組織技術骨干到廠家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專項學習,對掘錨一體機的機組外觀、設備性能、操作原理、操作流程及其技術參數進行深入了解。深入學習后,他們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先后對巷道寬度,頂板支護等做出相應改變:該機組寬為4.6米,比掘進機寬度大,為此該隊將巷道寬度由原先的5米改為5.2米;根據變更后的巷寬和掘錨一體機4臺頂鉆機的位置和角度,頂板支護由原先的5根錨桿支護變更為6根支護,錨桿間距和打設角度也做出相應調整。此外依照掘錨一體機的尺寸,量身打造了大板架、護板防滑條等安全防護裝置,極大的提高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系數。
“聞”其聲,練就炮頭盲割。
掘錨一體機截割面積大,尤其是割到頂板巖層的時候粉塵特別大,看不清截割情況,巷道成型難以管控。面對這一難題,該隊隊長劉春法經過反復考慮后說,“既然看不清,那就不看了,炮頭割煤和割到巖石的聲音肯定不一樣,只要掌握好頂板情況和截割巖石的速度,不用看也一樣能夠控制好巷道成型。”確定好方案后,該隊立即成立攻堅小組,技術員進行現場跟班調研寫實,經過反復測試實驗,以頂板偽頂厚度和截割巖層的速度為基礎,歷經2天時間成功練就出“盲割法”。在割煤時掘錨機司機只需要站在機組后方兩側,看護截割頭位置,提前測量偽頂厚度,根據截割時的聲音和截割巖石的速度確定時間是否截割到位。“盲割法”的實施既能保障巷道成型的管控,同時掘錨機司機在機組后方,也能提高安全系數。
“問”癥狀,提高工作效率。
該隊在前期試用階段,發現掘錨機兩側堆煤總是出不干凈,該隊人員仔細查找分析原因,發現是由于掘錨一體機采用的是犁式鏟板,臥底深度小,僅為190mm,在退機和前進過程中導致出現兩次窩機現象。針對這一現象,該隊積極與廠家和兄弟礦井使用該型號掘錨機的掘進隊組進行溝通討論,深入分析掘錨一體機的性能和技術參數,經過反復實驗對照,最終采用掘錨一體機在退機組時將鏟板收回起來,前進是再將鏟板伸開,反復兩次將機組兩側堆煤盡量出干出盡,避免堆煤造成窩機。
“切”脈象,系統升級再改造。
在試運行過程中,該隊發現新設備存在液壓系統串水、掘錨一體機于皮帶運輸機出煤速度不匹配等問題。對設備的升級改造再次提上了攻堅小組的日程,一系列想法在他們的頭腦風暴下逐步實現:從液壓系統和出煤系統入手,首先對液壓系統進行改造,將液壓系統油缸改為獨立油缸,提高動力的同時也能夠避免在使用鉆機時出現竄水現象;將鉆機油缸稀油潤滑改為黃油潤滑,可以延長使用壽命和更好地起到潤滑作用;機組增加靜壓風管接口,方便緊固錨索等用風需求。其次就是出煤系統,因條帶巷延接掘錨一體機的皮帶是37KW小皮帶,比掘錨一體機出煤速度慢,導致總是機尾壓煤和撒煤。攻堅小組經過查閱資料和多方對比,最終在卸沙船上找到靈感,設計制作出船艙式漏斗,可以完美解決機尾壓煤和撒煤的問題。
該隊“望聞問切”四步工作法的開展,引入使用的掘錨一體機很快發揮了作用,目前掘錨一體機開采條帶巷時間由原先的上分層16天、下分層5天總計21天提高至現在的上分層12天、下分層4天總計16天,效率直接提高23.8%。
該隊黨支部書記王偉表示:“要管好、用好、維護好這臺新設備,充分發揮其在快速掘進、安全生產工作中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效率,最大限度發揮機械化支護功能,確保安全、效率上臺階,管理水平上層級。”
胡艷麗 王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