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友人張光來(散文與詩合輯)

      作者:郭長志 2023-03-24 17:09 來源:煤礦安全網 友人 張光來 合輯

        友人張光來(散文與詩合輯)

        第一部分

        散文一篇

        1

        文友張光來,上個世紀70年代初相識于貴州盤江礦務局火鋪礦,他在采煤一區,我在行政科,雖然不是在一個區科,但還容易見到。后來張光來調到盤江礦務局盤南高中,與火鋪相隔幾十公里,見面就難了,但我每次到盤縣,都要去會他。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坐著另一位盤縣好友雷龍生(外號小荷包)的三輪摩托最后一次到盤南高中張光來家看他,闊別十七八年后,2010年6月初才在廣西北海又見面。唏噓感慨,不必細說。臨別時,張光來把他的力作《詩路花語三十束》贈我留存,回到廣州自然是細細品讀。

        2

        從2010年6月到2011年4月,分別又快一年了,思念殷殷,于是我就打開電腦,用百度搜索“張光來”,搜索到唐宗蕣在新浪博客寫張光來的一篇文章。文章不長,全錄如下:

        潛心詩歌理論的張光來

        (2009-11-05 19:23:27)

        因創作《詩歌三論》而一鳴驚人的張光來,是貴州省中語會會員,高中語文特級教師,現在盤江高中任教。閱讀是他生命的嗜好,抄書更是他嗜好中的嗜好。他先后抄寫了從屈原到瞿秋白等兩百多位歷朝歷代著名詩人以及普希金、哥德、泰戈爾、惠特曼等數十名外國著名詩人的詩歌。他抄書的速度極快,年輕時,每小時可抄一萬字左右。

        他高中畢業時,正碰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被視為“黑五類”。1974年平反參加工作,在盤縣火鋪礦當采煤工;1984年畢業于貴州省教育學院中文系,本科文憑,畢業后到盤江煤電(集團)公司高中任教至今。在教學中,他非常注重學生知識的儲備,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所教學生每屆高考都能取得優異成績,榮獲過“語通杯”首屆語言創新學習大賽指導全國一等獎,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近年來,致力于鉆研詩歌理論、文藝批評和教材教法等,共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十余萬字,獲各類獎勵六十余次。他的《試論詩歌意境》一文獲首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文獻一等獎、優秀科研、學術成果特等獎和“國際優秀創新學術成果獎”金獎等二十余項大獎。2004年獲中國紀錄證書鑒證委員會頒發的中國紀錄證書。

        2005年6月,盤縣板橋鎮成立了田園文學社,我任主編,他是編委成員,在同年十月入滇采風時,我們在一起談論詩歌的創作。

        2008年10月,當他將《詩路花語三十束》贈送給我時,我又吃了一驚。

        注:唐宗舜,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詩詞學會會員,六盤水市作家協會會員,盤縣作家協會副主席;《田園文學》主編,著有詩集《尋夢歸來》,散文集《多彩人生》;詩歌入選《中國當代詩庫》2007卷。

        我在新浪也有博客,看了唐宗蕣這篇短文,感到很巧,我就給唐宗蕣寫了紙條,說我和張光來的友情,以及2010年6月與他北海的見面。唐宗蕣回言說“太好了”,回訪我的博客,還謙虛地給我留言“向你學習”,使我汗顏。于是,唐宗蕣和我互加了友好。

        3

        話題還回到與張光來的友情上來。

        《橄欖樹》歌中唱道“不要問我從哪里來”,其實問也沒關系,我從東北松花江來。1965年12月,支援三線建設我來到貴州盤縣火鋪,先在火鋪生產處李子樹井區,1970年合并到火鋪礦。要建設、要生產,光我們從東北從全國各地調來的老工人還不行,還要有新生力量。1970年之后盤江礦務局陸續從貴州的織金、黔西、金沙、畢節、興義、水城、安順、盤縣等地招收了大量新工人,由于盤江礦務局在盤縣境內,故在盤縣招收的新工人就多些。張光來就是在那個背景下、形勢下從盤縣招工進火鋪礦的,在采煤一區當采煤工。1971年時,我也在采煤一區呆過,不過是在地面班干雜活兒,待張光來進采煤一區時,我已離開采煤一區到了行政科管工班。管工班也補充了新工人,我的第一個大徒弟是高亞瑟,也是盤縣人,與張光來一樣,都是“老三屆”的,他們互相都熟悉。高亞瑟向張光來說起“我們郭師傅也喜歡讀書,也愛好文學,愛好寫作”;高亞瑟也向我說起過張光來的情況。于是有一天,在我火鋪大麥地的家中就來了兩位客人:高亞瑟和張光來,我和張光來就是這樣認識的。以后和張光來相遇,便投合地談起中國古典文學、中國近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也談外國文學。交談中,深感張光來談鋒犀利,博學多才、底蘊深厚,我受益良多。

        4

        最令我感動的是,1975年夏天我左腳踝骨裂縫,工傷在家養傷。有一天快到中午時,張光來來了,給我拿來10來個雞蛋,那時我們一個人每月的工資才幾十元,正所謂禮輕情意重。

        5

        是天鵝總要起飛,是金子總要發光。1978年時,當火鋪礦學校師資缺乏,從全礦職工中選撥老師時,張光來才離開了采煤一線進了礦中學當了語文老師。1982年張光來以大專的文化起點考入貴州教育學院,1984年本科畢業。與張光來同讀貴州教育學院的盤江礦務局只有兩人,另一個是老屋基礦的辛華,他倆都是盤縣老三屆的,因此才有這樣的文化底子、文化實力。辛華和張光來一樣,也當過采煤工。1984年8月張光來從貴州教育學院畢業后到盤南高中任教,而辛華則分到剛成立的局礦史編纂辦公室,與原先已經在那工作了4個月的任碧初和我會合。辛華上個世紀初受到重用,先后當過礦務局宣傳部長、火鋪礦黨委書記、盤江煤電集團工會主席等。張光來則在盤南高中一直工作到退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辛華和張光來的經歷給這道理做了最好的詮釋。

        6

        真摯的友誼是高山大川也隔不住的。張光來調到盤南高中后,我們見面的機會就少了,張光來是教學骨干,教學任務重,很難到火鋪礦來。所以,每次到盤縣出差,或者到盤縣參加自學考試,我都到張光來家看他,想聽他侃侃而談。記得起初張光來的家在盤縣城里山腳下的河邊,很簡陋。一次我去,廚房剛搭好,正在砌灶臺,我趕上,挽起袖子就干起來,做泥水活兒和機電活兒,張光來不如我。

        7

        盤縣城里離盤南高中還有10多里,在盤縣城里柱,到盤南高中上班,還是不方便.后來盤南高中的領導在盤南高中給張光來解決了住房,張光來上班近了。張光來在盤南高中的家,我去過多次,那是41部隊留下的石頭砌的房子,很牢固。寢室一間,廚房半間。我1984年10月開始參加成人高等教育考試,是任碧初給我報的名。盤縣境內的成人高等教育考試考點集中設在盤縣城里,盤縣境內的考生每年4月和10月春秋兩季都要到盤縣城里趕考。1984年10月至1992年4月我考試期間,考試完了我多次到盤南高中張光來家,沒有方便的班車,每次來回都是步行。1991年4月考完試去的那一次,是和火鋪考生翟德華一起去的,也是走去走回。只有和雷龍生那次,是坐雷龍生的三輪摩托去的,徒弟開車,我坐在車斗里過了一把首長癮,風光了一回。

        8

        在火鋪時,張光來給我說起過他中學讀書時代凄婉的愛情故事。歲月如流,往事如煙,記不太真切了,好像是那個她是個才女,愛慕張光來的才華,很想和張光來終生相伴做學問。沒想到張光來命運多舛,坎坷接二連三,有情人沒成眷屬,凄凄慘慘戚戚地分手了。張光來現在的婚姻很美滿,夫人姓強,開朗直爽,文化不高但精明能干,使張光來安心做學問、學術有成,這與強夫人的勤儉料理家務、后勤做得好有極大關系,強夫人功不可沒。就像她的姓一樣,強夫人做事也要強。為了掙點錢貼補家用,強夫人每天中午和晚上就炒點小菜到學生食堂外面路邊賣,生意很好;公平競爭,食堂有意見也不好說什么。我去他們家,有時正趕上強夫人端著炒好了的菜出去賣,遇到我來,便盛幾勺給我,那味道,確實不錯。

        9

        強夫人不僅做事了得,而且給張光來生了個兒子。這個張家香火很有出息,子承父業,學業有成;長大之后成才的現在,我沒見過,我見過他是在他幾歲的時候。我現在也記不起他兒時模樣了,他更記不得我。但愿他日相見時,我再領略后生年輕人的風采。

        10

        張光來《詩路花語三十一束》這部著作,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2008年2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扉頁的作者簡介,照錄如下:

        “張光來,1947年生,男,漢族,貴州盤縣人,高中語文特級教師,貴州省中語會會員,《發現》雜志社特聘高級編審,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世界華人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中華詩詞聯年鑒》之特邀作家;1982年9月以大專同等學歷考入貴州教育學院中文系學習,1984年畢業獲本科文憑,同年8月到盤江高中任教,擔任教研組長二十年,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等;努力專研詩歌理論,筆耕不輟,綜合運用哲學、美學、史學、文藝學的理論成果,有學術論文《論詩歌意境》等二十余篇十余萬字發表于中華國際教育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教研究》等各級刊物,得到專家、學者和高層文化機構的好評,獲含國際金獎六項在內的各類獎九十余項;2004年獲費孝通任監制總顧問的中國紀錄證書鑒證委員會頒發的《中國紀錄證書》牌匾;2005年出版專著《詩歌三輪》(人民日報版),據2005年11月1日《中國教育報》載,此書被評為“百部有影響的教育著作”。2007年元月,參加首屆全國教師科研論著表彰暨科研成果交流會,獲三等獎。”從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張光來的頭銜可真多,這就是成就、就是資本,也是心血、汗水和熬夜的回報,我既羨慕又嫉妒。我除了三個孩子的爸爸、老婆的老公,現在又增加了爺爺和姥爺的稱呼,此外什么頭銜也沒有。

        11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心香一瓣回憶逝者,張光來作古了。相反,張光來小我三歲,紅光滿面,身壯如牛,活得比我滋潤,比我盎然、比我瀟灑。現在退休了,做學問時間更充裕了,佳作跌出是肯定的,百歲再出書也不是不可能。那時聚會,品茗、飲酒、賞書、賦詩,樂矣夫?

        2011、4、23——28日寫于廣州

        第二部分

        詩四首

        1

        喜讀友人張光來詩評著作《詩路花語三十束》

        題記:

        2010年6月初在廣西北海遇見闊別10多年的老朋友張光來。

        張光來把他的新作《詩路花語三十束》贈給我。我和張君光來的

        友情,在我的拙文《友人張光來》中有記述。

        久別重逢遇故友,注1

        饋贈新作送佳篇。注2

        論詩三札發微眇,注3

        鑒賞一束有深研。注4

        闡談犀利留風骨,

        文采斐然過當年。

        此情此書吾之寶,

        佐餐佐酒不勝歡。

        注解:

        注1:“故友”,指老朋友張光來。張光來,1947年生,男,漢族,貴州盤縣人,高中語文特級教師,貴州省中語會會員,《發現》雜志社特聘高級編審,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世界華人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中華詩詞聯年鑒》之特邀作家;1982年9月以大專同等學歷考入貴州教育學院中文系學習,1984年畢業獲本科文憑,同年8月到盤江高中任教,擔任教研組長二十年,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等;努力專研詩歌理論,筆耕不輟,綜合運用哲學、美學、史學、文藝學的理論成果,有學術論文《論詩歌意境》等二十余篇十余萬字發表于中華國際教育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教研究》等各級刊物,得到專家、學者和高層文化機構的好評,獲含國際金獎六項在內的各類獎九十余項;2004年獲費孝通任監制總顧問的中國紀錄證書鑒證委員會頒發的《中國紀錄證書》牌匾;2005年出版專著《詩歌三輪》(人民日報版),據2005年11月1日《中國教育報》載,此書被評為“百部有影響的教育著作”。2007年元月,參加首屆全國教師科研論著表彰暨科研成果交流會,獲三等獎。

        注2:“新作”,指張光來《詩路花語三十束》這部著作;該書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2008年2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佳篇”,指《詩路花語三十束》書中的文章。

        注3:“論詩三札”,指2005年出版的《詩歌三輪》一書中的三篇代表性文章《論詩歌情感》、《論詩歌意象》和《論詩歌意境》。“微眇”,精微深奧。《管子·水地》:“心之所慮,非特知於麤麤也,察於微眇,故修要之精。”這里指張君光來的文章精辟地闡釋了所論論域的精妙。

        注4:“鑒賞一束”,指《詩路花語三十束》一書中卷一、卷二關于詩歌鑒賞的數十篇文章。作品賞析涉及文學史上有代表性的屈原、曹操、李白、杜甫、杜牧、李煜、李商隱、秦少游、李賀、文天祥、蘇東坡、周邦彥、柳永、李清照、辛棄疾、毛澤東等多位名家。張君光來對中國古典詩歌欣賞有深入的研究。《詩路花語三十束》是他的一部力作。

        2012.1.16

        2

        詠張光來

        題記

        張光來,1947年生,男,漢族,貴州盤州人,1966年高中畢業。高中語文特級教師,貴州省中語會會員,《發現》雜志社特聘高級編審,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世界華人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中華詩詞聯年鑒》之特邀作家;曾在貴州盤江礦務局火鋪礦采煤一區當采煤工五年;后到礦中學任教。1982年9月以大專同等學歷考入貴州教育學院中文系學習,1984年畢業獲本科文憑,同年8月到盤江高中任教,擔任教研組長二十年,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等;努力專研詩歌理論,筆耕不輟。學術論文《論詩歌意境》等二十余篇十余萬字發表于中華國際教育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教研究》等各級刊。2005年出版專著《詩歌三輪》(人民日報版),據2005年11月1日《中國教育報》載,此書被評為“百部有影響的教育著作”。

        書香潤身有家傳,

        困厄閱讀手抄看。

        輾轉興義與盤縣,

        歷練農村到礦山。

        治學嚴謹攀絕壁,

        人生沉浮涉險灘。

        著述繁豐射牛斗,

        執教廿八回味甘。

        2019.4.29

        3

        讀張光來君詩評著作《詩路花語(新篇)上》感賦

        徜徉詩路擷花語,

        又寫鑒賞新文章。

        撥開枝蔓窺真蕊,

        探發幽微嗅蘭香。

        張衡鮑照王之渙,

        李白高適賀知章。

        引文注解究詳細,

        為求善本近癡狂。

        2019.6.18

        4

        佳偶張光來強健華

        佳人何時拈花香?

        偶賣涼粉便遇郎。

        張君纖秀細長個,

        光臉無須高鼻梁。

        來信殷勤表愛慕,

        強夸吾俊不用妝。

        健談惑我未曾悔,

        華章集萃為夫狂。

        2019.6.22

        2019年7月16日增補、修訂

        2022年5月2日重新排版

      下一篇:我是三線人

      煤礦安全網(http://www.ychlsm.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2. <video id="xkmid"><menu id="xkmid"></menu></video>
      <source id="xkmid"><menu id="xkmid"><kbd id="xkmid"></kbd></menu></source>
      <video id="xkmid"></video>

        <b id="xkmid"><tbody id="xkmid"><menu id="xkmid"></menu></tbody></b>
        <u id="xkmid"><small id="xkmid"><kbd id="xkmid"></kbd></small></u>

        <b id="xkmid"></b>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