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青團百年華誕之際,為了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積累社會實踐經驗,同時將中國青年百年奮斗的故事傳遞給更多的人,暑假期間易凌志同學加入中國礦業大學“同路人”巡講團。同路人巡講團致力于在鍛煉大學生自我能力的同時,打破大學生社會實踐呈現墨守成規,缺乏創新的現狀,并向整個社會宣揚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中國共青團的百年精神以宣講的形式走進大眾。 立足百年黨史,整裝蓄勢待發2022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 100 周年,回顧中國共青團的百年奮斗征程,弘揚時代精神,凝聚青年力量,本次社會實踐我們以“回首百年崢嶸路,青年奮進正當時”為主題,從“青年智慧、青年擔當、青年理想、青年傳承”4
個方面選取典型事跡,深入剖析每個歷史階段中國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宣講原定于7月10日到8月20日以團體形式在徐州進行。后因疫情影響,宣講改為分散實踐,由各成員在各自家鄉獨立開展宣講活動。7月19日召開了線上動員大會上宣講團成員以“青年智慧、青年擔當、青年理想、青年傳承”的順序進行試講,并由王一帆老師進行點評和指導。負責人徐文軒同學向我們講解了此次社會實踐的主要陣地、宣講形式以及宣講的初始目標。通過本次動員大會,宣講成員對宣講的安排有了清晰地認識,并為正式宣講做足準備。 凝聚青年力量,宣揚前輩精神宣講首日,宣講團前往夏明翰故居進行第一次宣講。在夏明翰黨性教育基地,巡講團成員易凌志與基地工作人員就夏明翰的精神與事跡進行了探討和交流。團成員易凌志與工作人員分享了夏明翰與妻女的訣別詩,“我贈紅珠如贈心,但愿君心似我心。善撫幼女繼吾志,嚴峻考驗不變心。”隨后,易凌志與隨行的同學一起參觀了夏明翰黨性教育基地,深入了解夏明翰精神及紅色故事。最后,巡講團成員來到夏明翰故居進行參觀學習,易凌志同學圍繞傳承夏明翰精神向來此參觀的旅游團展開了巡講,他說到:“以史為鏡,近代中國國運衰微,列強入侵,民族遭難,為了讓歷史不再重演,民族得以復興,當代青年們要居安思危,牢記使命,砥礪前行。以人為鏡,青年們要學習夏明翰的對人民的無私奉獻,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在此,讓我們一起承接先輩遺志,爭做時代新人。”
接著7月26日,宣講團成員前往王船山故居進行宣講。上午10點,“同路人”巡講團成員抵達王船山故居。宣講開始前,團隊成員參觀了王船山故居和湘西草堂,深入了解并學習了王船山的事跡和精神。成員表示:“在這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需要我們傳承和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使整個國家和民族眾志成城,共同奮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集實現偉大夢想的強大合力。”隨后,巡講團成員易凌志來到王船山故居前向前來參觀的游客展開了以青年傳承為主題的宣講。易凌志同學總結了王船山的事跡:““頭不頂清朝地,腳步不踏清朝天。”面對明朝覆滅,舉兵未果,反清復明的愿景徹底破滅,王船山手舉陽傘,腳踏木屐,以身明志。他縱有一身正氣,卻無處施展,唯有著書立說,為中華民族點燃救亡圖存、自強復興的思想火炬。”隨后群眾對本次宣講作出一些指正意見。 理論實踐融合,體現青年傳承 8月2日,中期總結會上宣講團成員向大家分享宣講經歷,展示自己的社會實踐成果。會議制定了本次社會實踐的最終的目標,后面的實踐中,巡檢團成員也將以更高的熱情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宣講活動中去。 此后,宣講團成員去到了衡陽縣西渡鎮的公交車及公園廣場上進行宣講。公交車宣講是我們巡講團的傳統項目,也是每一個合格宣講團成員必要的宣講地點。宣講的內容基本相似,聽眾卻覆蓋了全年齡段。宣講期間,我們遇到了開展社會實踐的大學生、打籃球的青年、乘車的上班族、還有在公園悠閑散步的老者。每當講解玩夏明翰的事跡,問道“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夏明翰的一生?”,不同年齡段的人總能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回答。而在我看來,夏明翰的一生是忠于信仰、勇于獻身、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新時代的我們也應該學習和傳承夏明翰的無私的奉獻精神,投身到為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中去。
結語在中國共青團百年華誕之際,為了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積累社會實踐經驗,同時將中國青年百年奮斗的故事傳遞給更多的人,暑假期間易凌志同學加入中國礦業大學“同路人”巡講團。同路人巡講團致力于在鍛煉大學生自我能力的同時,打破大學生社會實踐呈現墨守成規,缺乏創新的現狀,并向整個社會宣揚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中國共青團的百年精神以宣講的形式走進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