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普通的硬幣,正面的是麥穗,反面的是國徽,國徽里面鑲嵌著五星照耀下的人民大會堂。80年代五分,二分,一分的硬幣往往是孩子們的零花錢,積攢的多了,我興奮的拿起鐵皮盒,跑到家屬區前面的郵局 。沖到柜臺上嘩啦一下全倒在上面,手指著早已經看中的雜志,那時候看售貨員阿姨數鋼镚的神情感覺特滿足。
一轉眼,由青澀懵懂的小姑娘步入了中年阿姨。鋼镚也更換了幾種版本,可我對硬幣的喜愛依然如故,它就像人生的兩面優點與缺點并存,歡樂與悲傷同在。“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當這些網絡名詞流行成趨勢,我沒有驚奇,“一根紅繩子一塊多呢!”幾年前剛上市的香椿每斤14元,超市賣貨的大姐細心的幫我去掉捆扎的細繩。現如今香椿、香菜、大蒜、生姜都已回歸正常,“逗你玩”僅僅是樂呵樂呵的。
電視、電腦、視頻、微信多功能于一體的手機,現在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人們從價值到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孩子們的零花錢,壓歲錢動輒幾百,幾千、上萬的也不稀奇。年青人腦子活,路子多,來錢快,一元硬幣似乎再也沒有提起的價值。
快節奏生活也引發了一系列事情,比如虛假信息,虛假圖片真偽難辨;對一些不好的現象,平時不管,問題一現,就混戰一片。自以為聰明的聰明,多為利己主義,只惠我方的交往,不會長久。為了一點事情相互踩腳,謊話不斷,時間長了,日子久了,真相再難隱瞞時,路人的憤怒可想而知。
“你有一塊硬幣嗎?”
我們用什么樣的行為、習慣、言語才能讓貨幣良性循環,讓劣幣變良幣。把溫暖和信任傳遞激發下去呢?抱團取暖,實現共贏不比踩腳的痛點幸福嗎?
一塊硬幣,有誰,誰有?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