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體系,煤礦的最強大腦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煤礦這個古老的行業也必須改變低頭挖煤的傳統作業方式,依靠人力、物力、資金投入的生產方式已不可持續,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煤炭行業面臨著智能化轉型發展的新機遇。在內外環境的作用下,張家峁礦業公司有條不紊的推進智慧礦山建設。
一鍵啟動人力資源智慧管理平臺,便可直觀的了解公司員工人數,年齡結構圖,學歷分布表,員工持證情況,技術等級分布等全方位信息;一鍵啟動資產全面管理系統,公司的各項資產的使用地、歸屬地、使用狀況、壽命周期躍然眼前,資產管理實現全面可視化,看得見,算得清,管的準,控得住。這就是張家峁礦業公司智慧經營體系的一角,將智慧化經營通過巨系統連接起來,實現物質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協同,通過智慧化經營體系的構建,賦予公司全面管理的最強大腦。
礦井全覆蓋,腦中有全局
張家峁煤礦智慧經營體系包括人(人事管理)、財(財務管理)、物(資產管理)、產(生產管理)、供(物資管理)、銷(銷售管理),全流程、全方位、全系統的覆蓋整個礦井的生產及運營,應用5G通信、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決策管理層與應用實踐層緊密聯合起來。
掘進工區的隊長說:“以前總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統計數據、由一線工人到技術員,再到隊長,再到上級主管部門,現在變的很方便了,通過智能生產系統構建14301透明化綜采工作面,可輕松查詢各項掘進工作面進尺數據及數據曲線,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但如此,智能生產管理系統首創工業互聯網+綜合管控平臺技術管理模式,實現了“標準化、場景化、流程化”智能管控,首創“智能工廠”全新生產模式,深度踐行“煤礦智能化支撐的柔性生產供給體系”,打造了張家峁 “智能工廠”全新生產模式。通過選取任一工作面、配置原煤運輸路徑和啟動順序、定制化洗選、產品煤倉儲、自動化裝車,實現全生產鏈的可配置化,實現多煤種、多系統、多單元的快速轉換與協同生產。通過智慧經營體系的構建,將生產與管理緊密結合,避免管理脫節,不切實際,該系統覆蓋了公司的生產調度、運銷管理、設備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25個信息化系統,關聯了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簡化了各個繁雜的流程。真正做到去掉中間環節,從一線到管理,只有一步。
張家峁礦業公司緊跟時代步伐,高度重視智慧化發展、綠色發展,在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召開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現場會,集團公司領導、煤炭行業領軍人物均到場參觀指導,為張家峁礦業公司智慧化發展做出了戰略性的指導意義,機電工區的一線員工是這樣認為的,他說:“煤炭行業處在科技繁榮的當今社會,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而作為張家峁的普通工人來說,更是幸福的,智慧化的煤礦建設,使我們一線員工也能接觸到先進的設備和系統,開拓了眼界,不再是低頭挖煤的煤黑子,而是可以操作設備的技術人員,工作更便捷、更安全”。
全周期閉環,腦中有細節
煤礦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三大環節,經營居中,控制生產成本,計算銷售利潤,起到貫穿聯通的作用。近年來,在國內外形勢嚴峻、疫情影響的市場狀態下,張家峁公司構建了向經營要效益的理念,摸索前進,先后構建了《56811成本管理體系》、《千萬噸礦井體系成本管控模式探索與實踐》、《全面預算管理探索與實踐》等,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特等獎和三等獎,陜煤股份公司“深化全面預算管理 努力實現追趕超越”管理創新實踐與研究評比一等獎。得到行業及上級公司的一致好評與認可。在此基礎上,將成本智能決策系統融入智慧經營體系,把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建設作為夯實經營基礎管理和升級管理的最佳途徑和有力支撐,持續深入探索全面預算管理。根據歷年預算情況分析優化數據,結合數據模塊,對公司各項預算數據進行趨勢分析,為制定、修訂、調整公司各個環節單位作業標準即量化定額做基礎工作。通過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分析,實現全員參與、降本增效。
公司的《千萬噸礦井智慧經營體系構建與實踐》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21年煤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在這個最強大腦的運行下,為公司安全、生產、技術管理探索出了一條新思路和新途徑,有力促進了公司生產經營工作穩健高效發展,將公司推向更綠色、更智能的新臺階,煤礦變得更加“聰明”。(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