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莊煤礦皮帶工區:創新“321”模式 激活“兩化融合”內動力
今年以來,山能兗州煤業公司興隆莊煤礦皮帶工區積極推進完全市場化精益化“兩化融合”,不斷探索實踐“321”管理模式,進一步規范完全市場化運行機制,做實做細精益化管理,激活工區市場化經營內動力。
“三步走”謀開局。該工區從提升職工對完全市場化運行機制的意識入手,做實常態化宣傳引導,組織干部職工深入學習《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全面推行市場化精益化“兩化融合”工作的意見》及《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關于推進市場化精益化“兩化融合”管理的指導意見》精神,重點對崗點系數、獎懲辦法與職工進行面對面的討論、交流,聽取職工對實施市場化運作的意見建議,以精益思想植入和精益管理工具應用為手段,把工作成效作為績效考核的“指揮棒”,從宣傳引導、生產環節、成本管控等方面入手,增強工區干部職工的成本意識、節約意識。做實精益化制度保障。對照上級部署要求,進一步完善《皮帶工區完全市場化管理實施方案》,把深化完全市場化考核作為挖掘職工潛力,增強班組活力的有效手段,為各班組建立《職工每日工作寫實記錄》,加強完全市場化運作管理,明確崗位標準,按照職工崗位系數、每班工作量完成情況進行兌現,將個人工資與實際工作量緊密掛鉤,并根據各班組安全狀況、生產任務、工程質量、出勤情況,每月對各班組進行綜合考評,在班組績效考核上下功夫,有力推動完全市場化工作的深入開展。做實精細化環節管控,結合工作實際,明確工作重點和難點,科學規劃生產運行、人員分工及材料消耗等做全面的預算,堅持對當班生產任務完成情況、材料工具消耗情況作歸納統計分析,依據定額價格體系,計算出本班出勤人員工資收入,做到日清日結。嚴格材料控制,建立健全材料發放使用和回收臺賬,按照誰發放誰簽字、誰使用誰簽字、誰回收誰簽字的原則,堅持做到合理調控、物盡其用、節余回收,從源頭上杜絕浪費現象。
“兩貼近”激活力。該工區始終堅持“兩化融合”貼近崗位實際、貼近安全生產的原則,按照完全市場化管理綜合單價結算要求,確定價格要素,完善浮動分配制度。發揮市場化考核杠桿作用,向“一線崗位”“急難險重”“技術崗位”傾斜,計分計量動態向困難時段提升工時效率的班組傾斜,對設備維檢修工作實行網格化負責制,依據開機率對崗位人員和維修人員進行績效考核,提升完好率,確保開機率,保障礦井下原煤運輸系統安全運行。將市場化管理與安全生產相融合,結合近期電氣設備性能改造、“四小線”整理、“六亂整治”等情況,合理制定電氣維修設備、材料消耗預算,堅持每月將任務量化分解到各個班組,計算出各班組當月計劃材料消耗,依據定額價格體系,計算出本班出勤人員工資收入,做到日清日結。根據井下現場控員提效及人員優化要求,加強勞動紀律管理,合理統籌人員勞動配置,嚴格出勤、工效考核,提高了勞動效率,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競賽”增干勁。該工區緊緊圍繞創新創效競賽活動,積極引導職工隊伍樹牢經營者理念,人人爭當“核算員”“材料員”,在修舊利廢上動腦筋、謀思路、出點子、搞創新。在回收廢舊物資上,堅持“能用不領新、能修不舍棄”,并按照“誰維修、誰簽字、誰負責”的工作原則,從一條螺絲、一米電纜、一張紙的使用抓起,開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節支降耗活動,確保費用投入的最小化。嚴格執行“節獎超罰”兌現機制,每月對職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及創新創效競賽項目集中進行評選,對好的建議和項目及時研究整理,并組織實施,根據項目成果創出效益、難易程度、實用性和操作性,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并將“五小革新”優秀項目向礦工會積極推薦,確保創新創效競賽高效實施。截至6月份,該工區申報21項“五小革新”項目,其中2項在礦評選中榮獲一等獎。(董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