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白建莊礦業:從休養生息到枝繁葉茂的紅色沃土
我工作的地方距離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的直線距離僅有50公里。所以,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一直對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比較關注,通過對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李妙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鬧革命的故事的重溫。讓我對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黨的革命歷史地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革命先輩在照金革命根據地的事跡,是中國共產黨帶領陜西的無產階級勞苦大眾為了生存,反抗壓迫,反對剝削而英勇斗爭的一個縮影,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老照片。照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是在渭華起義失敗之后,老一輩革命家逐步總結經驗,從人口密集的關中平原區轉戰到溝深林密的山區,逐步發展壯大的成功創舉。為我黨的發展壯大趟出了先河。這一點與毛主席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決策不謀而合。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更偉大的意義,在于她與西北的其他革命根據地共同為紅軍主力在長征后保留了一塊珍貴的凈土。中國共產黨在左傾錯誤的領導下遭遇了重創,不得不走上了萬般兇險的長征路,正是因為有了照金、陜北這片凈土,才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最終落腳點,并從這里走向全國,最終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偉大勝利。可以說,沒有陜甘邊的一個個“照金”,就沒有新中國的今天。
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生活著勤勞淳樸的人民,孕育著血氣方剛的革命青年;正是因為這里的人民渴望新生活,渴望真正的當家作主,當他們遇到真正能夠帶領他們獲得新生的共產黨人時,才會獻出自己的一切也要支持中國共產黨。這片偏遠的大山,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從修養生息到枝繁葉茂的紅色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