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礦業龍華公司:智能化建設這樣做才“接地氣”
陜北礦業龍華公司:智能化建設這樣做才“接地氣”
煤礦智能化堪稱是第四次煤炭工業技術革命,也是我國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十三五”期間,陜北礦業龍華公司根據高質量發展戰略需要,積極推進礦井“四化”建設,于2018年10月開始智能礦山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目前,公司已建成投運了“一個礦井萬兆工業環網、一個快速掘進系統、二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六個自動化遠程集控系統(主運輸、通風、排水、供電、壓風、洗選)、一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大大提升了礦井生產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在煤礦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的浪潮中,龍華礦業公司在技術人才、技術引進、技術創新上始終沒有忘記“接地氣”這條準則。
技術人才“接地氣”
煤礦智能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是第一步,陜北礦業龍華公司在智能化建設起步時面臨專業性人才短缺的問題,為此,公司從全員電子人事檔案庫中“搜索”出大專及以上學歷、自動化相關專業員工80余人,最終,根據專業背景、工作經歷、業務能力、綜合考評等方面選拔出9名優秀的“準”智能化技術人員。
除此之外,陜北礦業龍華公司還通過社會招聘引進了2名畢業于全國“211”重點大學自動化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大學本科生,他們在原工作單位都從事過自動化方面的工作。這樣還不夠!在智能化工作面和各集控系統建設過程中,各區隊相關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還必須全程參與設備安裝調試工作,干煤礦的人都知道,在設備安裝調試期間學技術是最高效的。現在,可以說在公司智能化主管部門和各區隊都有了“接地氣”的智能化專業技術人才。
技術引進“接地氣”
眾說周知,當前智能化技術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由于陜北礦業龍華公司剛開始在智能化建設方面缺乏經驗,很難把握“到底用哪個廠家的技術比較合適”,對此,機電副總經理李春一再強調:“我們在智能化技術、裝備引進上絕不能圖虛名,要多出去考察調研,優先選擇與產品實用性強、能可靠穩定運行、技術服務優質的廠家合作”。
技術引進后關鍵還要用的好,在今年該公司管理人員大會上,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杰強調:“這兩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公司智能化建設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下一步關鍵要用好各個智能化系統,努力在提高現場安全系數、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改善工人作業環境和減人增效上下功夫”。實踐證明,只有引進最“接地氣”的智能化技術才能保證使用過程中做到常態化穩定運行。
技術創新“接地氣”
煤礦智能化技術是一項新興技術,特別是我國還處在初級階段,相關技術和裝備在現場實踐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煤炭生產企業和設備廠家根據現場情況協調配合解決。
當然,在陜北礦業龍華公司智能化建設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例如:在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控制系統安裝調試過程中,支架電液控制系統跟機自動化程序沒有跟采煤機前滾筒及時移架和組合式動作拉架功能,采煤機擺角傳感器拉桿容易被大塊煤擠變形或斷裂,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控制系統的正常運行,經過現場不斷的調試和研究,在廠家研發人員的積極配合下,最終,對支架電液控制系統自動跟機程序和采煤機擺角傳感器進行了優化與改進。提出了支架自動跟采煤機前滾筒及時移架技術、組合式動作拉架技術、設計和制造了一款新型不銹鋼拉桿一體式擺角傳感器。
成功解決了液壓支架跟機自動移架支護不及時、跟機自動拉架速度慢、丟架、拉架不到位、抬底效果不明顯和采煤機擺角傳感拉桿容易變形或斷裂等問題。確保了工作面安全生產,提高了支架跟機自動化使用率、效果和采煤機自動割煤使用率。因此,這項工作也獲得了公司2020年度技術創新一等獎的榮譽,在企業最“接地氣”的技術創新應該就是在生產實踐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相信經過全體龍華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一定能完成全國智能化示范礦井建設目標,實現做全國領先的能源化工企業愿景。(劉海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