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煤集團所屬陜鋼集團扭虧為盈紀實
“十三五”期間,陜煤集團所屬陜鋼集團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大力深化市場化用人、市場化薪酬分配等經營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經營發展活力。2017年,鋼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實現利潤19億元,一舉扭轉了持續6年的虧損局面。2018年,鋼產量1138萬噸。2019年,鋼產量1245萬噸。2020年,鋼產量1325萬噸。陜鋼集團在鋼鐵行業中的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蟬聯A級(特強),盈利水平行業排名從91位晉升到28位,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
面對2015年巨虧近40億元的生存危機,陜鋼集團通過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實現主業單位扭虧為盈。2016年4月,陜鋼集團為最大的鋼鐵主業單位龍鋼公司引進了2名職業經理人,分別聘任為總經理和副總經理。龍鋼公司當年即實現持平不虧,2017年實現利潤19億元,2018年實現利潤30億元,2019年實現利潤19億元。2018年,陜鋼集團為漢鋼公司從外部引進了2名職業經理人,當年漢鋼公司實現利潤6.9億元,創造了歷史最佳業績。
同時,陜鋼集團暢通內部職業經理人身份轉換通道,增強內部職業經理人的職業動力和事業心。2018年5月,陜鋼集團對經營單位韓城公司的經理層實行契約化管理,將總經理內部轉化為職業經理人,并匹配市場化考核機制和市場化薪酬分配體系,使韓城公司邁上了發展快車道。
2018年,陜鋼集團出臺了《職業經理人管理辦法》《職業經理人績效管理辦法》《職業經理人目標責任書》等制度,規范了職業經理人選聘程序、考核辦法、退出機制等事項,統一實行三年任期。隨后,陜鋼集團董事會、黨委分別與子公司董事會、黨委簽訂了契約化目標責任書,各子公司董事會、黨委分別與總經理簽訂了職業經理人目標責任書和任期制聘任協議,明確了職業經理人責、權、利。總經理的年薪是同級董事長的2倍,打破了按職務級別進行收入分配的僵化機制,落實了市場化薪酬分配。
此外,陜鋼集團明晰了各子公司股東會、董事會、黨委會、監事會、經理層權責清單,完善了議事規則,職業經理人進入公司董事會、黨委會任職,擔任董事、黨委副書記職務,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充分賦予職業經理人經營自主權。
激活人力資源
陜鋼集團先后從外部引進了3名高級專家,分別聘任為集團顧問、總經濟師、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助理,作為關鍵人員進行契約化管理,匹配市場化薪酬分配體系,建立了“開放式”辦企業的市場化用人機制。
2019年,陜鋼集團機關部門副職以下管理人員共計80人全部“起立”,實行競聘上崗。部門副職原有干部24人。此次競聘只設13個崗位,最終競聘成功8人,落選16人,基層新晉5人。
2020年,陜鋼集團全面實行領導干部“三個合同制”,即在勞動合同基礎上,簽訂崗位合同和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責任合同,進一步明晰各級領導干部的責、權、利,推動領導干部從“要我干”變為“我要干”。
與此同時,陜鋼集團在干部引領、員工培養、薪資分配方面持續發力。
陜鋼集團建立“黨建領航、班子引領、干部走在前列”的工作機制,黨委每月聽取領導班子工作匯報,各項重點工作經黨委研究后按要求推進;落實“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每年綜合運用年度目標責任完成情況、干部民主測評等多維度對領導干部進行考核評價。
陜鋼集團積極推進管理扁平化改革,2019年將集團機關部門從15個整合為10個,崗位從101個精簡為85個。各子公司也采取大部制改革,其中龍鋼公司將原31個機構整合為19個,各級機關人員由964人縮減至433人。
另外,陜鋼集團完善了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建立領導班子業績考核制度,實行差異化薪酬;改革工資分配制度,實行年薪制、崗位績效工資制、協議工資制3種薪酬模式;開展崗位價值評價,實行寬帶薪酬,打通了管理崗位與專業技術、高技能人才的雙軌制工資晉升通道。(梅方義 何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