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礦業韓家灣煤炭公司:一份沉甸甸的“綠色答卷”
陜北礦業韓家灣煤炭公司:一份沉甸甸的“綠色答卷”
日前,國家自然資源部公布了2020年全國綠色礦山名錄,陜北礦業韓家灣煤炭公司位列其中,揚名百里礦區。
地處廣袤的毛烏素沙漠,綠色意味著生機和希望。一直以來,韓家灣煤炭公司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生態環保擺在同安全管理同等重要位置,趟出了一條以綠為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綠色生產風光無限
綠色開采的關鍵在于提升煤炭資源的回收率,公司大力推廣新技術,建成了國內首個中厚煤層智能化“110工法”綜采工作面。與傳統的“121工法”相比,將一面雙巷變成一面單巷,將區段煤柱“吃干榨凈”。目前,該工作面安全順利推采1000余米,已多回收煤炭2.8萬噸,少掘進巷道3000余米。
積極引入綠色節能型裝備,全力降低安全生產能耗。在井下采掘工作面安裝了智能型隔爆裝置,取代了傳統的隔爆水棚,避免了水資源浪費;應用了非晶合金干式變壓器,比用硅鋼片作為鐵芯的變壓器空載損耗下降70%以上,空載電流下降約80%;污水處理站應用變頻恒壓供水技術,根據管網瞬間的壓力和流量變化,自動調節水泵的啟停及轉速,減少了電能損耗;引入了智能用水流量計,建立了流量計管理臺賬,實現了生產用水數字化管理……
綠色轉化層出不窮
在以前,煤矸石處置是公司的“頭疼事”。煤矸石長期堆存,可能造成煤矸石自燃、植被破壞、大氣污染等問題。公司積極探索煤矸石綜合利用途徑,與環保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將煤矸石和爐渣全部用于空心磚制造項目,實現了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的統一。同時,配套安裝了壓泥系統,將井下的煤泥進行脫水處理銷售,實現了煤泥的高效利用。
公司對井下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礦井涌水流入沉淀池后,一部分經過地面污水處理站達標排放,另一部分,經凈化水車間處理后,重新用于機電設備冷卻、路面降塵、綠化灌溉等,極大地節約了水資源。建立了廢舊物資回收、修復、領用臺賬,對回收的材料配件設備進行整形、除銹、裝配、調試、噴漆,使廢舊物資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和周轉率。
綠色守護傾心傾力
公司深入推進立體式生態修復治理,按計劃實施生態示范區、生態林示范區、矸石填溝造林復墾、運煤專線沉陷區復墾、工作面塌陷區復墾“五大項目”建設工程,為“毛烏素變綠”貢獻了力量。同時,在礦區種植側柏、金葉榆、紅瑞木等36200余株,播撒草籽和格桑花籽200公斤,礦區綠化率達到48%。修建了集文化、休閑、警示教育于一體的廉潔文化公園,建成了綠化、美化、亮化的魅力礦區。
給力“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建設了封閉式儲煤棚,通過人工清掃和機械化清掃、地面清掃和空中霧炮降塵相結合的作業方式,實現廠區、煤場及運煤專線道路清掃保潔全覆蓋,并安裝了車輛輪胎清洗裝置,有效控制運煤車輛揚塵污染。按照固廢管理處置標準規定,對廢舊油脂、油桶等進行轉移處置,并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外運至垃圾處理中心合規處理,用心呵護礦區秀美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