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正遠航一個北移人的初心和使命 ——蒲白煤礦運營北移精神代表人物梁學山
他是不忘初心的追夢人,牢記使命的拼搏者。從關中轉戰陜北,從離家5公里到800公里,采煤機上堅強的印記、地殼深處深深的足跡,馳騁煤海十余載,無論在哪,都以擔當詮釋“北移人”的初心,用實干踐行“北移人”的使命,他就是陜煤集團新時代“三線精神”暨“北移精神”代表人物獲得者、陜煤蒲白礦業公司勞動模范,陜煤蒲白礦業煤礦運營公司第三項目部經理梁學山。
堅定理想、敢闖新路的遠大抱負
2015年8月,響應蒲白“走出去”戰略的號召,梁學山主動請纓到公司最偏遠的陜北神木檸條塔礦項目部工作,踏上了自己的“逐夢”之旅,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遮天蔽日黃沙風,高強度體力勞動,可謂成為了工作的常態。然而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使綜掘隊掘進任務從剛接手的300米/月提升至450米/月的好成績,8月份所施工的S1222回風順槽月進尺539米,刷新了記錄。在隨后的幾年里,梁學山在北移的進軍中播下了一粒粒創業的火種,譜寫了一曲曲創業的贊歌。2016年,他所帶領的掘進隊伍完成掘進進尺3800米,創造產值1700萬元;2017年,完成掘進進尺5400米,實現產值2500萬元;2018年,完成掘進進尺11194米,實現產值5621.3萬元。2019年,完成掘進進尺9974米,實現產值5524.15萬元。他們用奉獻、實干、效率在漠北之上塑起了蒲白“鐵軍”形象。
堅韌不拔、勇于拓荒的創業情懷
第三項目部是該公司“走出去”路途上走出局外的第一支外拓承攬掘進工程的隊伍。從2015年7月底8名管理人員進入,8月16日正式開工,初期,人員配備還不到位,工作任務頭緒又多,啥業務都要跑,下井、看現場,搞設計、做論證....早已經習以為常,那時候的創業熱情真的無法用語言去形容,當地氣候干燥,夏季紫外線強烈,冬季又氣溫低,冰凍期長。都記不得多少次了,在工作現場一待就是大半夜,大衣裹了又裹還是凍得直哆嗦,就是在這種缺兵少將、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從零開始、白手起家,住臨房、抗風沙,斗酷暑、戰嚴寒,從發展戰略到“走出去”樹立品牌。
一次刮板運輸機底鏈斷裂,梁學山為及早找到斷鏈點,將刮板運輸機槽子逐個打開進行查找,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終于在距機頭50多米處一鏈槽內發現斷鏈點,當時底鏈斷開后回彈50多米,又讓檢修工作陷入僵局,為爭取盡快恢復生產,他立即現場制定了搶修方案,利用鋼絲繩一頭牽引斷開的鏈子一頭固定在機頭的方法把底鏈拉出。由于連班作業加上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汗水不停在湯濤臉上滾落,被汗水滲透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在后背化成了一片片白堿,最終經過4個多小時的高強度作業,斷開的鏈子又被重新連接在一起,生產恢復了正常。這只是陜煤“北移人”工作的一個縮影,他們憑借著就是這種艱苦奮進不畏難的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大漠中白手起家。他們以堅強的意志裝點著陜北荒漠,把這塊貧瘠的土地建設成了黑色烏金的煤海。
舍小顧大、舍私為公的思想境界
在五年北移征程中,梁學山響應集團號召,自愿放棄家鄉優越舒適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義無反顧奔赴陜北。他把最燦爛的年華和不懈的奮斗留在了陜北。甘肅老家的父母,一年回不去一次,對父母滿是愧疚;妻子難產,他依舊堅守在崗位,對家庭他更是愧疚。但他卻是職工的“好家長”,職工有什么困難,他總是第一時間幫助,職工有什么思想上的“疙瘩”,他第一時間談心疏導。然而,在這五年中,他先后完成創新管理、技術項目部20余項,為企業創效100余萬元。項目部所完成的10余項掘進巷道和重點工程,有3項掘進巷道一次性通過國家級質量標準化驗收。
梁學山以實際行動為蒲白“走出去”發展戰略打響第一炮奉獻著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并以忠誠敬業的責任擔當、勇毅前行的奮斗精神,在陜北大地唱響了蒲白“北移”創業的嘹亮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