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電智能公司:五大創新理念引領智慧礦山建設一馬當先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近日蒞臨指導、能蒙古自治區智慧礦山建設現場會即將在此召開、兄弟礦井及各級新聞媒體紛紛前來“圍觀”……是什么力量吸引眾多目光聚焦在準格爾旗這溝壑峁梁深處的一座煤礦上?答案是智能公司智慧礦山建設的非凡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國家八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的目標任務,是創造了全煤系統智慧礦山建設多個首次、率先和第一。其中,智慧礦山建設催生了煤礦管理的五大變革標志著煤礦管理進入了新時代,更是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煤礦管理的認知。
礦井設計理念的變革,通過優化設計,取消井下煤倉、實現了“一井一面”的生產布局。
智能公司根據礦井實際,結合時代要求,按照“優化設計降造價、對標一流創品牌”的工作思路,本著經濟、科學、高效的原則,加大優化設計力度:優化了設計方案,取消煤倉、減少巖巷,大幅減少了超大斷面巷道施工;完成了盤區變電所、破碎機硐室的優化設計。通過設計優化累計減少投資約2億元,既節省投資又減少了設備投入,緩解資金壓力,縮短了建設工期,提前一年實現了礦井聯合試運轉,并取得了股東的信任。
管理理念的變革,變傳統的經驗管理為科學高效的數據管理。
智能公司以現代通信、網絡、數據庫高度集成和共享為基礎,通過“金字塔”型的智慧礦山六大系統架構,實現信息采集全覆蓋、數據資源全共享、統計分析全自動、業務管理全透明、人機狀態全監控、生產過程全控制的智慧礦山管控系統。
生產管理模式的變革,實現了“管設備、就是管生產、管數據、就是管設備”變革。
設備運行數據網上實時傳輸,通過對設備數據異常狀況和設備生命周期兩條線對設備進行智能檢測與預警,實時共享設備運行數據,疑難問題進行遠程專家會診。為全礦井取消檢修班提供智能安全技術支撐,促進煤礦生產方式的變革,使煤礦生產管理由復雜的安全生產管理變為簡單的設備管理。
成本管控模式的變革,實現了設備配件零庫存生產、商品煤零虧卡銷售。
物聯網+供應鏈從計劃、審批到利庫、配送實現了網上運行,減少了人為干預。機器人倉儲實現了庫房管理智能化。
基于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與設備智能預警檢修系統數據的傳輸分析,實現了設備備配件的零庫存生產。實現網上下單、機器人出庫、集裝箱運輸的“一小時”快遞服務圈,簡化了生產管理,確保了本質安全。該套系統降低了庫存成本,目前,智能公司平均物資儲備資金僅600萬元、庫存材料費用約1.26元/噸,是周邊同規模礦井的十分之一。
通過系統智能分析實現系統運行無人值守、商品煤質與量的在線監測、自動分析、預警預報,從而實現“以銷定產”,銷售量、合同量與生產量相匹配,地面運輸流量和井下生產流量相匹配,實現零庫存生產、零庫存銷售、零虧卡銷售。
生產管理機制的變革,取消檢修班,進而取消夜班。
依據設備智能預警檢修系統、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遠程會診系統,為全礦井取消檢修班提供了技術支撐,煤礦工人不上夜班的百年夙愿終于實現。煤礦生產管理由復雜的生產管理變為簡單的設備管理,管設備就是管生產。
實現采煤機地面精準操控、記憶割煤、自動移架、半自動放煤;地面集中控制采煤生產系統,系統實現采煤工作面的本質安全,采煤工人實現由藍領向白領的工作方式轉變,工作面由傳統百余人銳減至幾十人。